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静  刘贺  何萍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4):93-96,113
目的:研究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特点和项群差异情况,为训练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特质运动心理坚韧性量表对121名男子优秀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被试TMTIS问卷总均分为4.13±0.42,积极奋斗4.47±0.29,抗压性3.58±0.62,忍受伤痛4.32±0.35;技能类项群运动员在抗压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t=2.819,P〈0.01),其余各项群比较,心理坚韧性的3个维度均存在不同的差异特征。结论:我国男子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总体情况比较理想,其中积极奋斗与忍受伤痛较好,抗压性一般;心理坚韧性存在明显的项群差异特征,其中技能类项群运动员抗压能力显著好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抗压能力显著低于其他项群运动员,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积极奋斗显著好于其他项群运动员,表现准确性项群运动员忍受伤痛显著弱于其他项群运动员,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抗压能力显著高于速度性和力量性项群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运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揭示不同的体育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自主学习方式比传统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习方式与项群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传统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没有显著性差异。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效果不一样,其中,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要优于隔网对抗性项群和同场对抗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又显著高于同场对抗性项群,并且不同项群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提出有效改善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竞技能力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在同场对抗性项群中对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理论的研究,揭示了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理论的补偿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对提高这一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作用,为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奠定了基础,对运动训练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熊焰  孔祥宁  周毅 《浙江体育科学》2004,26(2):36-38,44
通过对亚运会、奥运会以及其它A级赛事中同场隔网对抗项群比赛的技术及战术数据统计处理,指出运动员参赛"高原现象"、竞技表现的"极化"、非可控因素消极制约和认知水平与情绪自控是同场隔网对抗项群局盘赛点期运动员竞技表现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体能是运动员技战术发挥的保障,专项体能在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中又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的体能训练特征进行综述,总结了该项群项目能量代谢特点和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专项特征,以期为该项群教练员和爱好者拓宽体能训练思路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比较学方法,就格斗性对抗、隔网对抗、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对抗类不同项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征.  相似文献   

7.
比较分析1996年各项目年度最高赛事和2005年第10届全运会的比赛成绩,发现我国技能主导类奥运项目中对抗类项群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长于表现类项群;在对抗类项群中,同场对抗和隔网对抗项群,即球类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长于格斗项群运动员;表现难美性项群的女运动员运动寿命比男运动员短;技能主导项群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与运动成绩有可能存在正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时间结构的项群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个案法及调查法对体能主导类项群、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战能主导类个人对抗性项群和技战能主导类集体对抗性项群等5大类8个项群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中的参赛次数、竞赛日程分布、周期划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各项群高水平运动员(队)年度周期的时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心理能力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的心理制胜因素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多层次对一对一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的心理制胜因素进行综述,总结概括该项群运动心理制胜因素的专项特征,以期为提高该项群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降低参赛风险拓宽思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和专家咨询法,在项群训练理论的框架下对同场对抗性项群中的足、篮、手三个项目身体对抗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包括合理性和非合理性的身体对抗、身体对抗的场区特征、身体对抗的表现形式以及假摔等。指出身体对抗是同场对抗球类项群的主要特征,合理的身体对抗要在规则范围内进行,在强对抗下完成各种技战术是球类运动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武术虽然没有以正式的比赛项目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但通过北京2008武术比赛使得竞技武术的竞赛规则更加完善,更加贴近于奥运会。在这种情况下,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要不断加强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其中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现场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运动训练、舞蹈形态学、音乐基础等多种学科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艺术表现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培养与提高的方法和手段,为武术套路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提供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动员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向体育领域拓展的背景下越来越普遍,成为体育产业提升商业决策效率、加强风险预测能力和改善监督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不同主体使用运动员数据的目的存在差异,职业体育俱乐部及国家队基于提升比赛成绩和降低签约风险的需求使用运动员数据,国际体育组织及国际赛事承办方基于兴奋剂检测与数据合规的要求使用运动员数据,商业机构基于市场竞争的考量使用运动员数据。这为提升体育竞技水平、加强商业决策效率与强化兴奋剂监管效果带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存在侵害运动员隐私利益和正当缔约权利、数据泄露以及侵害运动员数据财产利益的法律风险。运动员数据应用场景涉及不同利益诉求,分别为俱乐部及商业机构的经济利益需求、监管机构与赛事承办方的政治利益需求、运动员及其经纪团队的隐私利益需求,这种多元利益格局之中潜藏着冲突的可能和协调的基础。基于利益平衡的考量,我国应构建以保护运动员隐私利益优先为首要原则、以健全运动员数据泄露补救措施为重要保障、以完善运动员数据合规审查与监管机制为主要内容、以推进运动员数据财产利益保护为外部依托的综合方案,应对运动员数据使用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竞技田径项目项群区域性特征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采用快速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和文献资料法,对7-11届我国全运会各区域田径项目项群的比赛成绩以及男、女子比赛成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田径项目项群发展极不平衡,各区域竞技实力处于动态变化状态,有6个地区在不同项群上具备领先优势,山东实力最强,宁夏、青海、湖北、贵州、西藏为我国竞技田径落后区域,而男、女子项目项群区域特征各异。合理利用资源、巩固优势的同时注重项目合理布局;科学发展青少年田径人口,形成合理的田径运动人才梯队;通过跨区域竞技田径人才流动,缩小区域之间差距,是实现我国田径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初探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叶丹 《冰雪运动》2006,(4):46-48,5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综合分析法等,结合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能力。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结合实例,提出几种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旨在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参考,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5.
The Youth Olympic Games (YOG) were introduced and officially inaugurated in Singapore in 2010, constituting the first new Olympic event to be staged since the 1924 Winter Olympic Games. The structure of the YOG is based on the model of the European Youth Olympic Festival, which was introduced three decades ago. Being a new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 targeting young athletes, a major innovation of the YOG is its unique Culture and Education Programme (CEP). To date, very little literature deals with the CEP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athletes' overall experience. Thu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give a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athletes' perception of the CEP. A survey of 662 participating athletes as well as 6 focus groups with 43 athletes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first 2012 Winter Youth Olympic Games in Innsbruck, Austria. The results of the focus groups corroborated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young athletes participating in the CEP liked it very much; nevertheless, the tight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schedule represented an issue for many athlet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underline the necessity to plan the CEP more carefully and to raise interest in the CEP among coaches and Chefs de Mission.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与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成绩对比,对我国大学生田径竞技实力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田径竞技水平相对于全国水平还处于二流水平,大学未能达到独立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要求。2)大学田径各项目竞技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各项目运动员梯队建设还不理想。大学生田径整体水平普遍落后的原因主要有:1)"高水平运动员"的概念笼统、不公平竞争严重;2)高水平教练员缺乏;3)大学生运动员学训矛盾严重;4)依赖专业运动员挂靠现象不利于大学竞技运动的长远发展;5)投入经费少、竞赛少,缺乏交流;6)缺乏有效的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7.
Sleep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well-being. Although the effects of sleep on athletic performance have been acknowledged in sport science,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prevalence of sleep problems and their effects on elite athletes before a sport event. In this study, 632 German athletes from various sports were asked about their sleep habits during the night(s) before an important competition or game.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65.8% of the athletes experienced poor sleep in the night(s) before a sports event at least once in their lives and a similarly high percentage (62.3%) had this experience at least once during the previous 12 months. Athletes of individual sports reported more sleep difficulties than athletes of team sports. The main sleep problem was not being able to fall asleep.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nervousness and thoughts about the competition were rated highest for causing sleep problems. Most athletes stated that disturbed sleep had no influence on their athletic performance; however, athletes also reported effects such as a bad mood the following day, increased daytime sleepiness, and worse performance in the competition or gam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team sports indicate that athletes in some sports need more help than those in other sports in managing sleep problems.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培养机构、训练与学习体制、竞赛体制、运动技术水平等方面,对中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培养体制进行比较.在分析两种体制各自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对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培养体制的改革提出建议:完善体校培养体制,构建中学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9.
已修订出中国常模的CSAI-2问卷是信度和效度高的多维焦虑测量工具,它包括三个分量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运用该问卷测查235名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田径和篮球比赛的被试赛前焦虑反应和状态自信必,结果表明:(1)躯体状态焦虑的强度是区分田径和篮球项目类型良好的预测因子;(2)认知状态焦虑的强度是区分运动技能水平或临场技能发挥得好坏的良好预测因子;(3)竞赛焦虑反应和状态自信心的强度与被试主观上所认知到的任务难度密切有关。因此,为使运动员有适宜的竞赛焦虑反应和状态自信心,教练员除了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之外,应当结合项目的要求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尤其是认知训练),并注意在赛前激起他们符合任务特征的唤醒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主要运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的组成结构以及分省(市)、项目、性别等交叉分析及获得的金牌和奖牌数量进行统计。研究认为,参加第29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是一支年轻、富有朝气的队伍,运动员学历层次普遍较高,运动员形态普遍高大、壮实;经济发展对奥运奖牌数呈现正相关,以省(市)GDP总量为自变量,把奖牌数(人次)作为应变量,得出每增加1 000亿元的GDP,奥运会奖牌数量(以人次计算)增加0.487块;"阴盛阳衰"现象单纯从取得奖牌或者金牌以项目为单位统计表现得有所改善,但以获得奖牌数量以运动员人数统计,这个现象还依然很严重;获得金牌和奖牌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以技能主导类为主的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上,而在田径、游泳和三大球等集体项目上竞技水平依然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