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年制语文第七册6课《观潮》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的作者以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为观察顺序,用人潮相衬、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 (一)课文主要写钱塘江大潮,可是,在文中却四次写了观潮的人:①八月十八这天早上,我们是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海塘大堤的。“人流”言观潮人之多。有如此多的人前来观潮,说明这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一定有可观之处。这是从观潮的人多这一侧面,来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②江潮还没有  相似文献   

2.
“只要……就”与“只有……才”都表条件关系,使用频率极高,但稍不注意,也会出错。如:①只要年满十八岁就有选举权。②只有骄傲自满,才会使人落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主要是使用者未搞清两组关联词的区别:“只要……就”一般表示的是充分条件。所谓充分条件,即“有甲必有乙”,  相似文献   

3.
一、乐学点“潮来时”雄伟、壮观的奇特景象。二、施教步骤1.创情境,激发兴趣教师用导语激趣:同学们,你们可看过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现”的钱塘江大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现潮日,让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海塘大堤。你们看,这就是钱塘江!(在充满激情的述说中播放录像教材《观潮》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初步体验“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三个壮观场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如果写作是一湾清澈的湖水,那么生活便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头,如果写作是一幅艳丽的油画,那么生活便是写作用之不尽的色彩。写作就是生活,就是对生活中“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挞。纵观目前高中写作教学,我们在话题作文中放飞遐思,在创新思维中流连忘返,在发展等级中驻足徜徉,行文颇为流畅,思路也很清晰,但通篇充斥着正确的废话,呻吟着无病的矫情,很少有生活的灵性闪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为什么这种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关键在于我们写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自然、社会、时代和人生,即远离了缤纷多彩的生…  相似文献   

5.
有位老师教《黄河象》,在分析黄河象的来历时提问:这天天气怎样?小河有什么特点?黄河象是怎样失足落水陷入游泥的?学生从课文里很快找出了答案。但是,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满足于已有的思考结果,而是继续提问:如果这天是其他什么天气,如果小河不是“弯弯”,水流不是“缓缓”,又会出现哪些情况?如果老象的右脚不是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而是其他什么地方,老象又会怎样?这两个似乎是  相似文献   

6.
[现象]经常听到老师们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我已经讲过了,你怎么还不清楚?”“刚学过啊,怎么又错了?”……[原因]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老师刚讲过的习题学生怎么就不会做?是教师的教学有问  相似文献   

7.
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磅礴,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宋代诗人苏东坡在看了钱塘江潮后,曾赋诗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上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观潮》(六年制小语第七册第6课)是一篇新选入教材的课文。作者用浅显、生动的文字和形象的比喻记叙了在浙江海宁县盐官镇观潮的情景,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那么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由于月亮、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出现了潮水有规律的涨落现象,这就是常说的“潮汐”。一个月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时常发现学生有"走神"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都怪学生吗?应该说我们老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又该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9.
《沁园春·雪》中有这么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学生当堂质疑:为什么冰封只有千里,而雪飘却有万里?这个问题问得好,那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矛盾”的语言现象呢?原  相似文献   

10.
在我校的部分同学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但是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学们回答说:“在政治课上,套话一大片,同我们的疑团不沾边,兴趣从哪里来?”同学们的话是有道理的。近年来,我在讲授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简要地谈点看法和体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搞了30多年,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在同学的思想上存在着一大堆的问题。他们问:为什么我们的国民经济不能稳步地发展?为什么至今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下?为什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这一个个疙瘩,悬在大家的心头。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还  相似文献   

11.
一、不应有的逻辑错误《改造我们的学习》课后“思考和练习”四,“下面四组语句各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中哪一种是课文中的说法?课文中如果换用另一种说法好不好?为什么?”四组语句中的第二组是:(?)1.只要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就会抬头,党性就会巩固,革命就会胜利。2.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相似文献   

12.
潮水为什么会涨落 浙江省的钱塘江观潮闻名中外。钱塘江出海口与大海相连,海水涨潮涌入江中,形成钱江潮,每天涨潮两次,退潮两次。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潮最为壮观,如千军万马排着横队铺天盖地地奔涌而来,潮头高达7~8米,成为世界奇观。  相似文献   

13.
大象与狐狸     
大象交有很多朋友。狐狸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狐狸这天在大象面前叹道:“看来,我此生是与朋友无缘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大象道,“如果你诚心要交朋友的话,朋友不就在你的身边吗?”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观潮》一文,介绍的是雄伟壮丽的钱塘江大潮来临的壮美景象。我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将“观潮”的“观”和“天下奇观”的“观”作对比;将“潮”的三种声音和四种形状作对比;将“潮”来前后人们的心情变化作对比;将“潮”来前后江面变化作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把“观潮”的“观”和“天下奇观”的“观”作对比: 我先板书课题:《观潮》。然后,让学生齐读课题,再听录音,使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大概讲了什么内容,又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问:《观潮》这篇课文是写哪儿的潮?钱塘  相似文献   

15.
去年腊月,妈妈在家“熬糖”,一整天灶间都燃着熊熊大火。傍晚,漆黑的墙壁忽然变白了,像抹上了一层石灰。“‘鬼糊墙’,鬼咋会找到我们家呢?”妈妈脸色苍白,轻声叨咕着。我连忙说:“哪里有什么鬼呢?这里面一定有科学道理。”不管怎么说,妈妈总是不相信。墙为什么会变白呢?我翻来覆去地思考,始终想不出结果。一开学,我就去找教自然课的姜老师,姜老师笑笑,说:“你自己研究吧!想一想,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围绕老师的提示,我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墙壁上厚厚的烟尘可能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料,在什么条件下它会变白呢?联想到那天灶间始…  相似文献   

16.
(一 )问题的提出与思考在班级管理中 ,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 ,班主任将学生管得很死 ,抱着不放 ,生怕学生离开自己纺织的框框。一些老教师发出内心的感叹 :“现在不象我们那时候了 ,什么事都得教师管着 ,班主任太辛苦了。”或许感慨是很有道理的 ,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为什么现代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不如以前了呢 ?我们知道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是学校的教育对象和主要管理对象。这就决定了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客体 ,需要接受教育和管理 ,但是我们决不能忘了另一方面 ,即学生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如果引导得当 ,完全能够实行…  相似文献   

17.
萤火人     
夜空,飞舞着淡绿色的萤火虫,唐飞飞都看痴了。第二天上课,唐飞飞举手起立:“老师,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呢?”“萤火虫的尾部有一种能发光的物质,称为‘光质’。当光质遇到氧气时便会发光,但光度非常微弱,只有在夜晚才能看清楚。”“人吃了萤火虫,是不是就会发光了呢?”老师一愣,说:“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我们课后探讨好不好?”这天夜里,唐飞飞拿着抄网,捕捉了一口袋萤火虫。他取下萤火虫的尾部,晒干磨成粉调成羹,然后以“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全吃进了肚里。他躺在被窝里,心想:“成败在此一举啦!”想呀想,越想越睡不着。过了一会儿,他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向全班学生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一半的学生都能把手举得高高的,而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只是低低的把手靠在脑边,当教师的目光不经意的瞟过去时,又怯怯的把手放下了。这种在小学课常中屡见不鲜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为什么这些学生只是低低的举着手?为什么他们会怯怯的把手放下去?……很多的“为什么”其实只有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顶级学府,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一直保持着严格的面试制度,但面试题稀奇古怪。比如牛津法律系的面试题是:“如果有人撞向灯拄,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剑桥兽医系的面试题是:“为什么植物没有脑袋?”牛津古典学系的面试题是:“如果恐惧是会伤害我们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会怕蜘蛛呢?”剑桥哲学系的面试题是:“古时候的人是怎么知道2加2等于4的?”牛津、剑桥还为它们的面试制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向全班学生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一半的学生都能把手举得高高的,而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只是低低的把手靠在脑边,当教师的目光不经意的瞟过去时,又怯怯的把手放下了。这种在小学课常中屡见不鲜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为什么这些学生只是低低的举着手?为什么他们会怯怯的把手放下去?……很多的“为什么”其实只有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