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小说《重返巴比伦》所蕴含的《圣经》"再生神话"这一原型及"U"型叙事结构进行剖析,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揭示了小说的精巧构思、寓言式的笔调以及作者自身经历在小说构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天路历程》是一部英国古典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充满基督教(新教)教义的属灵著作,至今重印不断,成为《圣经》以外翻译语种最多的文学作品。通过《天路历程》和《圣经》两部作品的翻译史可以考察两者在中国的平行翻译进程及平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于淑芳 《考试周刊》2011,(72):33-34
本文讨论了《圣经.诺亚方舟篇》中神话原型模式"洪水—方舟—新世界",即"毁灭—拯救—重生"在这一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揭示了作者在这一《圣经》神话原型模式基础上折射出《愤怒的葡萄》所蕴涵的丰富、深刻的人性内涵—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4.
戴.赫.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采用了很多的圣经原型,比如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和意象原型。根据诺思若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读者可以在更好地理解劳伦斯和《圣经》关系的同时用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圣经》这一文学经典,并更好地领悟劳伦斯的救世情怀。  相似文献   

5.
托尔全的奇幻巨薯《魔戒》巧妙而显明地运用了源自《圣经》的U型叙事模式。小说的情节铺陈(主要人物的命运起伏和与之相关的地域兴衰)充分地彰显了U型模式。而圣经叙事模式则在深层次上映衬并传达了《魔戒》中富含基督教意蕴的主题寓意:善恶冲突观、信念以及希望的价值。这也给长久以来关于《魔戒》的宗教属性争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雨果的长篇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著作之一。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巴黎圣母院》带有《圣经》中的一些文学元素,本文将从替罪羊形象、U形叙事结构、爱与救赎主题以及善与恶的主题着手,探析小说中的圣经文学元素。  相似文献   

7.
由于托尔金本身的宗教身份,《圣经》和基督教文化对其小说《精灵宝钻》《哈比人》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土世界"的起源与犹太教的关系、小说文本叙事结构与《圣经》中U型叙事模式的关系、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善恶主题的表现几个方面,表达了托尔金的宗教立场和思想,是《圣经》和基督教文化在20世纪奇幻文学上的一大传承。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始于飞翔止于飞翔的U型叙事结构是《圣经》中U型叙事结构的变体。小说结尾处主人公从所罗门高地飞向黑人的故乡——非洲这一过程使他明白了"只要你把自己交给大气,你就可以驾驭它。"  相似文献   

9.
曹军 《考试周刊》2009,(9):42-43
纳撒尼尔·霍桑的象征主义名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人物、叙事结构和情节三个方面对《红字》中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正是这些圣经原型的巧妙运用,使《红字》呈现出一种灵性的光辉,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0.
《暴风雨》情节的深层隐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研究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的原型 ,认为该剧与《创世记》的主要内容及整体结构存在着多种对应关系 ,隐含了圣经特有的“U”型叙事结构 ,贯穿着圣经着力表现的惩罚与拯救运动。这一深层结构制约着剧中人的行动及情节发展 ,具有深刻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原型批评理论创始人弗莱的圣经U型叙事结构为理论依据,选取了美国短篇小说名家欧·亨利的三部作品《提线木偶》、《警察与赞美诗》、《双料骗子》进行文本分析,从而印证圣经叙事结构对欧·亨利作品创作的影响,以及作家朴素的人文关怀及基督教徒的自我救赎情结。  相似文献   

12.
小说《纳齐斯与戈德蒙》以圣经为原型,建构一个完整的原型象征系统:爱和救赎的原型性主题、U型结构的原型性叙述和人类之母的原型性意象。小说使用U型结构表现主人公人生轨迹的起承转合,纳入富有意蕴的形象群体构成神话氛围,把读者引入小说的核心——隐喻的圣经世界,以求服务于解决灵肉矛盾的永恒主题。黑塞借用圣经中大量特别的已知联想物,构建起小说的象征框架,试图为主人公找到战胜虚无的精神宣言,为现代社会找到自我救赎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易斯作品《纳尼亚王国传奇》对《圣经》的历史纪年、叙事结构,主题以及人物都进行了全面的戏仿.因此本文试图以戏仿理论为指导,以小说对《圣经》的戏仿为切入点,从文章的主题、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入手,对《纳尼亚传奇》中的戏仿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读《圣经》中的贤妻形象,笔者发现,由于男性掌握话语权,《圣经》中描述的"贤妻"形象与圣经时代的女性并非完全一致。为建构"贤妻"形象,圣经作者采取了男性叙事视角、次情节结构和妻子形象的扁形化等多种叙事策略,借此影响现实中的女性,强化男权意识。从圣经文学的影响来看,圣经中所刻画的"贤妻"形象对西方文学具有原型意义,圣经中的贤妻标准与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矛盾成为西方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型。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从语言原型、人物原型、情节原型、观念原型、意向原型和音乐原型六个方面对新版影片《大地惊雷》中蕴含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作为西方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流派,原型批评被视为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武器。本文以圣经为切入角度。从思想主题、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三方面分析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的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者多认为乔叟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者,其作品具有反宗教的性质.本文尝试从艺术、思想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与《圣经》的关系,以阐述《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圣经》典故、原型及思想,说明乔叟作品中的宗教色彩及其对基督教因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小说家扬·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从意象、结构到主题,蕴含了丰富的圣经原型。对立的意象彰显了对善念的弘扬,基督教意象突出了对信仰的追寻。U型的叙事结构和浪漫传奇的主体情节反映了有始有终的人文关怀以及救赎与重生的主题。整部作品意图通过对神话、对基督教传统的回归提出现代人精神危机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文化对笛福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作品经常引用《圣经》,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许多《圣经》中的原型,没有基督教做参照,就无法真正理解其表作《鲁滨逊历险记》中的《圣经》原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弥漫着《圣经》气息的《简·爱》在文本及作者的宗教意识方面饱受争议。以叙事结构角度解读《简·爱》,指出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了“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是对《圣经》结构的完整模仿;但是伊甸园场景、简的出走和回归却又颠覆了《圣经》的原型意象,折射出文本和小说作者矛盾的宗教观。矛盾的原因在于文本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及个体本位主义价值观,这种女性意识与“神学”密切相连,进而造成了文本复杂的圣经情结。《简·爱》是“女性主义神学”的艺术化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