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考作文的写作中,许多同学面对写作素材 的选择显得无所适从。写自己的事吧,好像跟别人也 没多大区别:不写自己的事吧,似乎又无事可写,只 好将记忆中的某篇文童稍加改动搬上考场,可是这 样的文章往往又难逃老师的法眼。于是,在许多考生 看来,要找一个好的素材真是太难了。真的是这样 吗?其实写作的素材是发掘不完的,面对“新颖”这 个要求,无数同学陷入寻找素材的误区。以为素材的 “新颖”便是别人没有见过的,没写过的。其实,素材 “新颖”与否,并不在于是新是旧。关键是要选择一 个什么样的角度利用素材、用好素材。看一看全国各 地中考优秀作文吧!你会发现,2004年满分作文用过  相似文献   

2.
要想把作文写好,首先要解决写作素材问题。有了意蕴丰富、沉淀深厚、个性鲜明的素材,才有可能写出一篇篇具有生命力的佳作。而现实是,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总会遭遇到“无米下炊”的尴尬。确实,我们的生活有时候确乎有些单调,我们的经历又不太可能丰富多彩,因此,“写什么”一直来成了困扰我们写作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可是仍然有不少同学担心写作文,害怕上作文课,见了写作文就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捉襟见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许多同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留意观察我们身边绚烂多彩的世界,从我们身边挖掘写作素材,写身边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当今语文教学的老大难,这几乎成了公认的事实,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作文难写、怕写,对作文不感兴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的孩子读书少,或者读书不当,缺乏素材和思辨能力。我们常常强调阅读,在要求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同时,我们绝对不可忽视最值得学生阅读的材料——教材、因为教材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材是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老师。  相似文献   

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作文比作“炊”的话,那么写作的素材就可以称得上是“米”了,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但我们一些同学虽然也积累了一些“米”,但因不善“厨艺”,没能将“生米煮成熟饭”.更不用说酿造出什么“米酒”这样高难度的技术活了。  相似文献   

6.
写文章首先要解决“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而内容的核心就是素材。在考场写作中,许多同学面对写作素材的选择显得无所适从,似“乱花渐欲迷人眼”。写作时占有材料应“多”,以十当一;而选择材料应“严”,以一当十。考场作文的大忌是雷同,如果你别出心裁地采撷出新颖的写作素材,还愁阅卷老师的眼前不亮吗?  相似文献   

7.
学生由于诸方面的限制,特别是面临高考的学生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做不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一到作文特别是考试时,总有同学感慨思源枯竭,材料匮乏,或嫌自己写不出新意。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考试作文应急方法,即推陈出新用教材。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为主体,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和精妙的写作方法。近几年的高考就有许多考生借用教材,通过适当的技巧作相应的铺写,使文章“出新”,获得了相应的分数,不少还得了满分。高考作文评价标准要求“内容充实”、“有创新”,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是“有创新”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作文时没有鲜活素材,出现了“听说作文皱眉头,苦恩冥想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写作的根本问题,我们试图通过本专辑为同学们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更希望通过这些素材引导同学学会积累富有自己个性的、独到的、新颖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不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是没有办法写作文的。写作素材积累得越多,写起来可能就越得心应手,作文也就可能会写得越好。因此,说到写作时,人们常常强调要多积累材料。这话固然说得不错,可是,却也害了不少同学,当他们写不好作文时,总是归咎于自己材料积累得太少而不知另寻出路,甚至因此而完全失去信心,一味地等待“厚积薄发”,以致变成“只积不发”。由此看来,我们不仅要致力于积累材料,更要致力于“开发利用”我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即要善于用足用活库存的材料。那么,怎样才能用足用活库存的材料呢?一、驰骋联…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是同学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米仓。但大部分同学对此熟视无睹,视之不甚惜,结果,作文素材的米仓里终无一粟。其实,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所用事例大都出自语文课本,只不过作者运用自如,不留斧凿之迹罢了。在总复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学会从文本教材里搜集写作素材,汲取材料。现以精神家园话题为例,按一题多材方式梳理课本中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1.
“说话·作文”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文课型,它肩负着说话训练和作文训练的双重任务。“说”是为了调动学生积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是为“写”作  相似文献   

12.
很多同学一提作文就头痛,这里面的原因除了作文素材不多、词语积累不够、写作自信不足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不知道怎样去描述、去表达,也就是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和手段来“我写我心”。于是,有的同学便胡乱拼凑,临时应付,使得作文内容空洞、虚浮,缺乏真情实感。如此一来,不仅没有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反而加重了负担,浪费了时间。这样的作文写多了,不头痛才怪。  相似文献   

13.
农村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米”下炊。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做到“锅”中有米可“下”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之前,首先得教会他们积累写作素材。一、在农村日常生活中观察、积累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不能离开生活。因此,要热爱生活,认真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边的老师、同学、父亲、母亲,都是写作中鲜活的素材;街坊邻里,平常小事,也是作文的内容;悄然改变着的农村给我们展现了广阔的写作环境。不仅如此,大自然同样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花草树木、虫鱼…  相似文献   

14.
贾敏 《考试》2009,(7):90-90
留心高考优秀作文中的素材来源,发现有不少都取之于语文教材,把教材的内容稍加灵活处理就变成了自己文章的“源头活水”。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用心揣摩课本,深入浅出,就能获取丰富且有用的写作技巧、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从课本中学习写作,更不失为写好作文的一种巧妙手段。立足课本,素材多多,常用常新。  相似文献   

15.
不少中职生觉得写作是一种较为沉重的负担,存在着“作文难、作文烦”的心理障碍,因而形成“越怕写越不想写,越不想写越怕写”的恶性循环。这些同学非常渴望获知作文的写法。诚然,作文是语文学习目标中最具有综合性和难度较大的一项内容,学习写好一篇文章,从审题立意到选择素材,从安排结构到推敲语言,无处不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同学们由于受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制约,许多方面的积累和储备还不足,要想下笔成文,一挥而就,确非易事。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作文难是一个客观的事实。然而同学们对写作也大可不必抱有神秘感。依…  相似文献   

16.
今天写什么?     
按照惯例,星期三的下午是作文课。今天的作文课写什么呢?几乎每次备作文时我都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因为我知道,好的作文素材不仅能燃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更能唤起他们真切的体验,使他们写作时“有米下锅”,有话要说,有话想说。写什么呢?我眼前一亮:干脆今天倒打一耙,让学生们猜猜今天的作文课写什么,给他们尝尝猜作文的滋味!上课铃响了,我快步走进教室。“同学们,每次上作文课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这还用问,自然是老师您让我们写什么了!”班长吉小晶脱口而出。“就是,写什么才是我们最关心的!”下面不少同学也在附和,看来今天的开局不错。…  相似文献   

17.
1.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人世界”。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作前编列写作提纲)2.以“电脑领我走进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苏教版)提示:家庭,蕴藏了好多好多的快乐和精彩,只要我们稍微用点时间去观察和体会,便可以找到不少的作文素材。写作时要注意文题中的两个词语:快乐、三人。不少同学一写家庭类的作文不是家长沉迷于麻将就是不理解子女,题目限定了文章的感情基础是快乐的、积极向上的,因此写作时需要特别小心;“三人”交代了人物要素,只写母女之间、父子之间均为不妥。家…  相似文献   

18.
正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运用好教材这个范例,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毋庸置疑的功效。教材在写作方面可以起到哪些示范作用呢?从研究教材中蕴含的写作指导策略这一角度,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挖掘作文立意指导、结构指导、写作技法等方面的策略。从研究写作素材角度,教师可以挖掘到丰富的写作素材。从研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学生自身生活积累语言的产物。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善于用眼睛挖掘写作素材;要持之以恒地勤记勤写;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生活中寻找“新鲜”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20.
习作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着畏惧作文、厌倦作文的心理倾向.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下工夫. 一、培养学生积累生活素材的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积累生活素材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与写的关系总是紧密相连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或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扩大小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鉴赏能力,又可以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让学生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