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2007年春节团拜会上,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说:“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胡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对这个问题更是重视有加,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梦,更是民生梦。民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从民生视域解读中国梦,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以民为本、顺应民心,以民生为基,能展现中国梦的完整图景,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真正构筑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工》2010,(1):47-47
著名政治学者俞可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种以发展民生代替民主的倾向发表观点认为。民主与民生两者处于不同的领域.民主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民生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我们不仅要努力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增加财富,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我们也要努力促进民主,即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消除官员的腐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党和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引导者和责任人,高校辅导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把提高就业成功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维系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它关涉到一个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呈正相关。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在执政理念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而且要在实践上把发展民主、保障民权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切入点,把协调民利、实现和谐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难点,把紧抓科学发展、增强国力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点,并作为当下的现实任务,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推进民生的改善,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繁荣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蕾 《华章》2011,(13)
当今国家政策重点放在民生问题上,各地纷纷响应国家战略,提出并实施了民心工程,改善民计民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就当前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繁荣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必要步骤,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佳 《林区教学》2014,(7):56-57
社会体制改革,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房价上涨过快、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不断凸显,人们对"幸福指数"的期待越来越高,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愈加迫切。因此,必须深化体制改革,以期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在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发展中,围绕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业,通过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为改善民生提供有效的保障,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应从坚持教育公益性,确立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1.
列宁科学解答了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对于什么是民生,他强调改善民生是共产党的基本职责,是考核和选拨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基本内涵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本质乃是利益问题,根本价值取向在于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对于怎么样保障和改善民生,他强调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证,发展经济是民生之基,合理分配是重要手段,把农村和农民作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是改善民生的直接途径。列宁对民生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答集中地反映了其民生观的核心内容与精神实质,给予我们许多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农村改革的30年,就是民生建设的30年.30年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了人民的生存、生活环境.农村改革与民生建设的实践昭示我们:在农村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紧紧扭住改善民生这一永恒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农村民生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谷原 《中国培训》2010,(1):15-15
全国入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指出:民生为本,既是民心所向,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民生为本,就要把就业和社会保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相似文献   

14.
杨浦是上海最大的中心城区之一,区域内高校集聚,六年来,杨浦按照上海市委市府要求,以高起点的规划,积极打造杨浦知识创新区.随着区域转型,群众的教育需求也不断提升.为此,杨浦区教育系统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来关注、重视、保障和改善.  相似文献   

15.
吕婧珉 《文教资料》2011,(4):105-106
民生问题是我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一位就是为民生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所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既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着力点,又是奉行党的执政理念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新理念、新目标、新原则、新思路,指导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深入探究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创新,对于我们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蕴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问题,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不断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是我党推进民生理论创新和民生实践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金寨县委、县政府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来抓,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实施民生工程。涉及教育的两项民生工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得到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20,(2):47-51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县级政府担当"答卷人",需要明确时代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卷",从制定和推行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管理能力进行"答卷",才能让人民群众给出满意的"阅卷"分数。  相似文献   

20.
<正>工会走群众路线,旨在为民生办实事。民生工作即是全局性工作,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大安排,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实点,没有群众生活的持续改善,一切工作都毫无意义。只有心里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出自真心的关心群众,对群众满怀真情,一心一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工会走群众路线,其实就是要工会干部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时刻当好职工群众的"三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