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波是最早的法语自由诗作者,极重要的散文诗作者,他是魏尔伦一派的(前)象征主义诗人。20世纪初期,兰波被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诗人重新发现。新文学运动初期,Rimbaud的译名是驳乱的,兰波主要是作为象征主义诗人被引介到现代中国,李青崖、梁宗岱和张若名的兰波评论基本上敞开了兰波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2.
从接受开始,论述了浪漫主义、帕纳斯派,尤其是波德莱尔对兰波诗歌美学和诗歌创作的影响。兰波就是在这种影响之下提出了自己对诗歌的看法和认识,在自然与心灵的反复交融和错位中,通灵者兰波的诗歌美学观形成了。一个穿越在天地之间的诗歌精灵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瓦莱里曾经那么激动地抄写阅读他的诗歌;法国当代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们皮埃尔.勒韦迪、勒内.夏尔、安托南.阿尔托、菲利普.雅各泰等,美国垮掉的一代或者后垮掉的一代诗人安妮.沃尔德曼以及许多中国现当代诗人均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兰波的影响,兰波对新奇的词语的探索,对未知地平线的探索,对幻觉世界的追求均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显露出某些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这句名言,几乎概括了所有人的生存心理。无沦是谁,都会不同程度地觉得自己的生活平庸狭窄,枯燥乏味,一成不变,每天的日子都被衣食住行所填满,毫无光亮。  相似文献   

4.
浪漫主义文学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树奇葩,华兹华斯是浪漫主义的开拓者、引路人,而雪莱则是浪漫主义文学巅峰时刻的最重要诗人,他们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本文通过从他们诗歌以至人生思想的演变中所表现的价值观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这两位浪漫主义诗人各自诗歌思想的演变,即华兹华斯对革命由激情到失望,而雪莱则一如既往,奋斗不息。这有助于读者将诗人的诗歌与思想相联系,进一步了解他们诗歌的社会意义,评价两位杰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由男性诗人所主导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经典,忽略了女性诗人的文学地位和女性诗歌的文学价值,在当代经典重构的大潮中遭到了质疑。女性诗歌在浪漫主义时代有着辉煌的接受历程,只是在浪漫主义时代以降的接受史中由于选集政治、父权文化等原因被割裂于经典之外。而对于传统浪漫主义经典的男性诗人来说,他们亦有着不同的接受与经典化历程,这为女性诗人诗作在当代的再接受与经典化提供了历史支撑。当代西方对英国浪漫主义女性诗歌的再接受,促成了传统浪漫主义诗歌经典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生命在别处     
正"生活在别处"——如同许多人那样,我也是在昆德拉的小说之中读到这句话,并且知道这是19世纪法国诗人兰波的诗句。不幸的是,我在一个毫无意趣的场合突然想到这句诗:一个穿大衣的妇人慢悠悠地走过马路的斑马线,  相似文献   

7.
《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首伟大的长篇抒情诗,它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浪漫主义是它最显著、最突出的风格特色。浪漫主义,在本质上就是理想主义,它的根本要求就是强调作家表现自己的理想和理想化的生活,按照生活可能有或应该有的样式反映生活。而在《离骚》当中始终贯串着诗人追求“美政”的理想,希望楚王能“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并为实现其理想而进行了顽强的斗争。诗人吟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歌,怀着满腔渴望的心情,开始了对未来道路的探求。他说自己出身高贵,生在吉日,名字美好。他怀着对楚国…  相似文献   

8.
兰波是十九世纪法国诗坛最富魅力和研究价值的诗人之一.在短短五年的创作生涯中,兰波不仅创作了大量极具审美价值的诗歌,在诗学理论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试图从兰波的诗歌着手,发掘他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别处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汪国真借法国诗人兰波的诗句为题:生活在别处。生活是平凡的人们于俗世红尘中日复一日地度过年岁。它在眼前,却也在别处,也许是一个转身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中国象征派诗人的代表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人,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极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波特莱尔与魏尔伦,而另外几位重要诗人如马拉美、兰波等则对之影响甚微。本文从影响和接受的双重维度分析了出现这一厚此薄彼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是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将理想的生活当作疽接描写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补现实的不足。这样,他就不能不特别注意发挥自己创作的想象力。郭沫若曾在《白然与艺术》一文说过,二十世纪是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人顾城和法国诗人兰波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神童诗人,拥有同样的传奇人生,同样的短暂生命。本拟对他们的诗学思想、诗歌语言和风格作一简单的比较,并认为:顾城和兰波都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他们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追求诗歌的美,创造新的“宇宙语言”,因此他们都为自己祖国的诗歌革命做出了贡献,都是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济慈的“客体感受力”说与现代诗歌美学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不仅写出了许多受到后人称颂的、充满着美与情的诗篇,而且提出了不少十分重要的诗歌美学理论,“客体感受力”便是其中之一。这个理论从三个方面开辟了诗歌美学研究的新领域,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以及真与美的关系。一般认为现代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是水火不相容的,现代主义诗歌反对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宗旨,但在济慈的诗歌理论中,我们却能感受到他对现代诗歌美学的敏感预见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是公元前五至四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美学家 ,他是第一个将灵感理论化、系统化的人。因而 ,他有关灵感的观点在美学史上影响最大。同时 ,“理念论”又是他文艺思想的核心 ,他的“灵感说”也是建立在其之上的。自古以来 ,文论家们对柏拉图的“灵感说”众说纷纭。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柏拉图的“灵感说”是纯非理性 (感性 )的。本文通过对其的分析 ,认为柏拉图的“灵感说”实质上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因为从诗神的角度来说 ,在柏拉图看来诗神应是属于理念世界的 ,诗神代表着理性 ,从诗人的角度来说 ,诗人属于感性的现实世界 ,诗人是感性的。诗神凭附与诗人的迷狂实际上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灵感说则是这种统一的表现 ,是柏拉图企图把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联结起来的表现。因此 ,从柏拉图的整个理论体系来看 ,柏拉图的灵感说并非是纯粹强调理性和感性的哪一方面 ,而是两者的矛盾统一体。它既具有理性因素又具有感性因素 ,而且两者是相互矛盾 ,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分析冯至在四十年代发表的以《十四行集》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旨在揭示出浪漫主义这一重要诗学要义在其诗歌中潜移默化的嬗变,并以此来说明外国诗人及其诗学理论对冯至的影响。可以这样说,1920年代兴起的中国新诗中的浪漫主义在1940年代并没有消失,而是隐秘地被诗人们以现代主义的技巧和手法表达出来。诗人冯至的现代主义诗歌就是一个蕴含浪漫主义因子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6.
1798年,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编写的《抒情歌谣集》宣告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代的到来。诗人在浪漫主义诗作中描写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包括高山,河流,而翱翔于天空中的飞鸟,成为诗人抒发情思,承载梦想的天使。该文首先介绍意象这一名词概念以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其次根据英国浪漫主义诗作中出现的各类鸟类意象去解读它们所承载的意义。最后总结这些鸟类意象在浪漫主义时期诗歌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雷晓敏  郑瑞永 《海外英语》2014,(17):203-204
1798年,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编写的《抒情歌谣集》宣告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代的到来。诗人在浪漫主义诗作中描写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包括高山,河流,而翱翔于天空中的飞鸟,成为诗人抒发情思,承载梦想的天使。该文首先介绍意象这一名词概念以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其次根据英国浪漫主义诗作中出现的各类鸟类意象去解读它们所承载的意义。最后总结这些鸟类意象在浪漫主义时期诗歌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西方文学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浪漫主义运动和思潮发生在18—19世纪。在这一阶段,西方文学完成了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这是各种社会影响和文学思想共同推动的结果。在西方现代文学诞生的各种促进力量中,浪漫主义潮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浪漫主义既是对欧洲古代民间文学传统的回归,也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和美学传统的反叛;它上承欧洲文学的感性主义传统,下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的非理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说,浪漫主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发端。  相似文献   

19.
华兹华斯是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篇中有很多歌咏自然的不朽之作,因此他被称为"大自然的诗人"。他的语言简朴真挚,打破了18世纪古典主义思想的至酷。对华兹华斯来说自然是心灵的"乳母""导师""家长"和"全部精神生活的灵魂"。本文试图从这四个具体方面分析自然对华兹华斯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这句名言,几乎概括了所有人的生存心理。无论是谁,都会不同程度地觉得自己的生活平庸狭窄,枯燥乏味,一成不变,每天的日子都被衣食住行所填满,毫无光亮。前几天聊天时,两位上无老人需要伺候,下不为孩子上学操心,左不为家务烦累,右不为金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