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才福 《物理教师》2007,28(2):19-19,21
1问题的提出 笔者前不久听了一节青年教师的实验课——“测金属丝的电阻率”.整体上看,这节课是一节好课,但在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这一教学环节上,引起了听课教师较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2.
一、提出问题 竹子是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竹子的节内是空的,那么节内是否存在气体?其成分如何?是否与空气中的成分一样呢?  相似文献   

3.
2009年“减负增效”吹满江苏大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疑对有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学科,一节语文课就是一节“问题教学课”,关于课堂提问法的研究表明:语文课程中学生智慧技能的习得、发展与问题情境相伴而生,随答问能力提高而优化,以教师提问水平优劣为基准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日听了一名青年物理教师A的一节公开课一《欧姆定律及应用》。从这位教师的基本素质来说,应该说很好,不论是粉笔字还是普通话、教态等都算是合格的。但从教学的组织和设计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深入探讨本课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笔者就这节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这里只是我的管窥之见,重在抛砖引玉,共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章“机械波”中,新增加了“多普勒效应”这一节内容.现就本节内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笔者与同仁提出讨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市在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体验,给学生以充足的研究学习空间,下面就《热胀冷缩》(一)一课谈一下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自己捉出问题 一般的自然课教学,在导入新课时,都是由教师提出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这节课教学时,教师是这样做的: 1.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一幅幻灯片(在炉子上烧一满壶水,水还没开就溢出来了。)让学生观察这种现象,提出问题。 结果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动提出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1问题提出笔者最近听了一节“y=Asin(ωx+φ)的性质”的高三复习课,授课班级为文科平行班.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们县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要求我上一节研究课。我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斟酌选题,最终选择了六年级数学活动:鸡兔同笼问题。当我提出选题时,却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否定。概括起来就是3个核心问题。我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都离不开一个“问”字。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节语文课的优劣,与教师之“问”密切相关,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动脑、动口,能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这一数学活动课时,教学进入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一节高二英语阅读公开课的教学案例,对这节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点评,并提出了改进这节课教学、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时说“上一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然后说说是不是真的甲天下。”  相似文献   

13.
今天,幼儿园举行青年教师公开观摩活动,对于刚调入新单位的我,这节课显得特别重要。为此,我花了很多心思,准备了一节大班语言活动“三只小鬼”,从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立、活动的设计、问题的提出以及幼儿的学习兴趣等方面,都精心编排,认真琢磨……。  相似文献   

14.
栏一、一节优质课的反思找到了新的突破口2000年9月份,我区某老师执教的《春》参加了威海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被评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高兴之余,我们也对这节课做了一番思考,发现与以往的课相比,这节课确实是佳处颇多,课堂上老师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且很好地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如果按创新学习的标准看,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整节课竟没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所谓创新学习,就是培养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大胆设想,敢于发表有新意的见解。而课堂实际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佳是我的死党,可是这几天,她总是跟我过不去。 数学课上,老师讲三角形内切圆,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这一节内容我昨天晚上看过N遍,这个问题早已经烂熟于心,我知道,表现的机会来啦。  相似文献   

16.
前一段,学校举办科艺节时,主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向日葵真的会向着太阳转吗?”没想到,这个问题竟把我们难住了。是呀,谁也没有亲眼看到过。活动结束后.我不甘心,暗暗决定要解开这个结。  相似文献   

17.
作者就《变压器》一节的教学进行了详述,在该节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整节课始终以问题解决的线索贯穿,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了一定的促进。  相似文献   

18.
单元教学法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应用胡象岭,李新乡(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273165)1问题的提出理论力学是高师物理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推进式”满堂灌的讲授教学方法,即教师按照教材顺序,一节一节地详细讲授教材的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9.
《电压》这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一课,这节课在以前的教学中讲过多次,走进新课程之后,通过对这节课以前教学的反思和对新教学理念的体验,在以前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了很大的改动,突出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知识、技能和情感。授完课之后,我感觉到十分轻松,效果很好。下面是我对《电压》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提出的具体背景 1.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期间,我听过的86节数学课。 在我听过的这86节数学课(有随堂课、校级优质课、区级公开课、市级公开课、市级优质课、科研研究课)中,当下课铃声响起,拖堂或者无法完成任务的课有35节次,占调查总数40.7%;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有32节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