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说中国山水画在其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于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及其独特的美学理论,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感,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二、课程内容的精辟分析及重难点的设置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本课的内容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特殊的社会条件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清逸超俗以及整体把握自然山水的审美取向,形成了艺术家们简淡玄远的美感和艺术观,奠定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南宋山水画主要成就集中于画院之内,以"马远、夏圭"为代表,被称为"院体山水",即以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在小幅画上画边角之景,形成与北宋山水画风格迥异的艺术特色.北宋至南宋审美风格的转折,一方面是源于画家对江南小景的艺术感受,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艺术本体发展的规律性造成的,同时更与当时文人画的蓬勃发展有着紧密关系.无论是从形式、内容、创作方法、还是审美趣味来看,南宋院体山水画都与文人山水画有着颇多相似之处.本文试从分析马远、夏圭的画风来探究文人画对院体山水画的影响、渗透.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作为最能代表中国绘画艺术特色,最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审美观点,人生哲学的一种绘画形式.学习欣赏山水画其意义与收获不仅仅限于山水画的本身,它实际已经超越了山水画本身.因此,要想对山水画有一个全面、深刻、广泛地理解与把握,应先学会从中国山水画的气韵、意境两方面来欣赏.  相似文献   

5.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抒情写意的最高峰。元画以高逸为尚,放逸次之。倪云林的山水画是高逸的最典型代表,是中国山水画史上高逸的颠峰。倪云林创作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语言,把中国文人画发展到空前完美的形式。倪云林的绘画形式在构图、章法、笔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画面布局有自身的艺术规律,这些画面语言组成空阔、平淡、幽静、萧疏的意境。通过对倪云林作品形式的研究,深入体会倪云林的绘画艺术,更好的对倪云林的绘画进行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55-156
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趣味决定了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绘画形式,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个性化艺术形式。中国画是人品与学养的综合体现,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可以得到审美享受和文化熏陶,传统山水画具有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培养人们文化气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高校山水画课程是美术学科的必修课程,山水画教学中,临摹与写生是山水画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山水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好山水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修养和责任.通过对传统艺术的深入研究和教学方法上的正确实施,教育学生审视传统、继承精髓,把握山水画创作技法,研究山水画理论,培育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对艺术美感作静态分析,即只从心理学美学的角度来研究,那么对艺术审美心理的研究,则是艺术美感心理论的主要内容。茅盾艺术美感心理论研究了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各种心理形式,认为美感就是这诸种心理形式的综合。在这些心理形式中,茅盾谈得最多的还是情(情感)和理(思维等理性内容)。他认为,艺术美感,从创作心理看,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文化理念外化形式之一的中国山水画,其整个艺术流变与演进的过程,深刻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价值观.由于历史的线性发展,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线性形态,也确保了中国山水画这种艺术形式的相对完备,无论语言法则、程式规范、绘画理论都有着非常完备的水平与系统.在中国山水画的演进过程中,它的发展方向指向了自然,推崇只有人和自然在一起,人类才能更加完善,通过对于自然山水的描绘,注入自己对于文化、哲学、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和感悟,才能实现"观道"的目的,也最终才能达致"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其艺术形式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无论是在艺术精神,还是绘画语言,以及表现形式方面,都已经远远超越了山水画本身的艺术样式,成为中国文人人生哲学的传神写照。  相似文献   

11.
南宋山水画构图一改北宋时期饱满的构图风格,转而以分段式、边角式等构图形式为主,力求体现一种简约的艺术特色。其新颖独特、富有诗意的形式特点,为以后文人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希 《华章》2011,(26)
中国的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绘画形式.形成于魏晋,成熟于隋唐,兴盛于宋元.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山水画在各时期所呈现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理念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一分法构图基础上向二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和多分法构图形式发展,它们共同丰富和完善了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也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笔墨艺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从魏晋至唐时期其形式以青绿山水为主。至元代大批知识分子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只能隐居山林,纵情书画,文人画的兴起与成熟完全替代了青绿山水画,青绿山水则日见衰落,而取而代之的是水墨山水统治了近千年。这种变迁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推动了中国山水画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既是山水画技能训练的研习方式,同时又是山水画创作的基础.研究山水画写生的特殊性及其规律,从写生中探求表现形式、笔墨语言、个人风格和培养艺术情感,是山水画艺术教学改革与造就山水画创造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美感起源于性根源,性感与艺术的表现有不解之缘,但如何从社会文明对艺术定位的角度来分析艺术中的性表现,以及从形式效应的角度认识性感对形式美感的影响,就必须以健康向上的心态、审美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引入美感,这是社会文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素描艺术在反映客观对象的同时,必须运用点、线、面、黑、白、灰这些绘画语言元素表现画面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8.
“李家山水”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里程碑,李可染先生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李可染的山水画生机勃勃,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技法,还吸收了西方的绘画艺术,李可染先生为中国山水画创造了亮、重、满、黑的新画风,所以说,无论是从吸收外来绘画的角度看,还是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李可染先生的中国山水画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幼儿艺术活动实际上是美的形式上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游戏的高级形式. 幼儿艺术活动的发生和进行,突出地表现出游戏性和审美性.幼儿追求的是活动过程中的快感和美感体验,当快感和美感发生冲突时,幼儿会义无返顾地放弃后者,因此,幼儿艺术活动具有审美和非审美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20.
水墨山水画的破旧立新,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将对早期中国水墨山水画进行分析,概述水墨山水画的产生与发展,提出其破旧立新的形式与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