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建立劳动关系的依据。格式劳动合同通用条款与《劳动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类别以及基本程序在实践中已基本完备并推广。在解除劳动合同涉及的劳动争议中,涉及经济补偿金支付的问题比较普遍,其标准已有法可依。法律还规定了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诸多情况,文中加以分析。对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存在的一些误区,尚需正视。  相似文献   

2.
论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维护劳动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形式。劳动合同的解除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影响重大。我国应借鉴国外劳动立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和劳动力市场状况,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的法律性质、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与违约责任问题、用人单位的利益保护及预告期长短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涉及劳动合同的效力以及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劳动法上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劳动争议明显增加,因而加强对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制,已成为有待急迫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与国外相关立法的比较,指出在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时,存在未赋予劳动者申辩的权利和未对用人单位行使解除权的期限加以规定等不足,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以期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是否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如果只是口头上说有试用期,实际上没有签署动合同,则试用期不成立。没有试用期这个前提,用人单位就不能引用在试用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解雇员工。没有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是事实动关系,只能按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需提前一个月面通知员工。用人单位是否有证据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如果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分,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理由辞退员工。所谓证据的充分性,实践中主要看两面:一是用人单位对某一岗位的工作职能及要求有没有作出描述;二是用人单对员工在试用期内的表现有没有客观…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我国劳动法在劳动合同关系上赋予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多项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同时也对其单方解除权做出了相应的限制和补救规定。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我国劳动法在劳动合同关系上赋予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多项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同时也对其单方解除权做出了相应的限制和补救规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建立,企业劳动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合同已成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及明确权利和义务的重要形式,同时劳动合同的解除也越来越成为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企业和劳动者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条件和程序认识的不同,而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结合国企实际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中容易产生的分歧及纠纷问题进行论述,并对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雇主)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当前,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流动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或雇主)为了保护自身的权益,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更加注重“竞业禁止”条款(也称竞业避让、竞业限制),以防员工在跳槽时损害单位的利益。劳动合同中的”竞业禁止”是指用人单位(或  相似文献   

9.
高波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1):110-113
我国的劳动关系逐步实现了市场化,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成了社会生活中频繁发生的现象。劳动合同解除案件中最常见的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支付损害赔偿金的问题。根据现行法律规范,我国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赔偿金既有补偿性赔偿金也有惩罚性赔偿金。劳动合同中的主体在承担赔偿责任时,基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立法宗旨,在补偿性赔偿金和惩罚性赔偿金的适用主体、范围与条件上都有许多不同,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劳动合同解除经济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业务的需要,外资并购中被收购企业需相关员工工作至并购日,而外资并购审批的不确定性与劳动关系处理的确定性易产生冲突。以朱某等五人起诉其原企业系列劳动争议案件为例,在外资并购的过程中,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中一类争议性条款应理解为双方协议解除劳动契约,但劳资双方另行合意劳动者继续留下工作直至收购完成。劳动合同解除后,留下继续工作的员工与单位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员工之后的离职行为系向用人单位提前通知解除事实劳动关系。同时,我国应以行政法规的方式在外资并购涉及劳动者安置的情况时放宽对于约定终止的限制,允许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与相关员工签订有最长时间限制的,以收购完成或者劳动者订立其他新的劳动合同为约定终止条件的劳动合同,以填补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11.
浅析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作为确立劳动关系、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但是在现实中存在用人单位通过劳务合同约定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合理流动的现象,因此对违约金制度进行理论分析,并探讨劳动合同法中违约金条款限制是否合理对理性地规范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何种情形下,劳动者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当用人单位存在如下情形时,劳动者可以要求其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没有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没有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  相似文献   

13.
2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为劳动者带来了“利好”消息;求职者有了知情权;五类人可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就别想解除劳动关系;对违约金进行了封顶,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违约金最多不得超过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工资总额;企业不能  相似文献   

14.
用人单位不得违法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 [重点法条]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相似文献   

15.
王爽 《华章》2012,(15)
服务期是用人单位以给付一定培训费用为代价,要求接受对价的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相应服务的约定.服务期协议是以劳动合同为前提和基础的,在劳动合同期满而约定的服务期未到期时,剩余服务期具有劳动合同的性质,放弃剩余服务期的本质是解除劳动合同.在没有法定事由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无权放弃剩余服务期要求.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是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者的单方解除包括劳动者的预告解除和劳动者的即时解除,本文拟从对完善我国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立法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建议,以期对劳动者的单方预告解除权有一个重新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在授予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这一权利时,有意无意间损害了劳动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用人单位的利益。《劳动合同法》的完善就是要采取措施,防止劳动者滥用单方解除权;完善劳动合同解除的后合同义务的规定;针对不同的人才和岗位延长或缩短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预告期限。  相似文献   

18.
正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由于缺乏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正确认识,许多单位和劳动者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看作"铁饭碗"和"终身制"的代名词,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不能解除。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用人单位将无固定期限劳  相似文献   

19.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以及劳动合同时,必然会碰到有关试用期的条款,而且一般来讲是必备条款.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对劳动合同的内容做了规定,并详细列举了部分"应当具备"的条款,其中就有劳动合同期限,但我国立法却并未对欠缺期限条款的劳动合同效力做出认定,由此导致实践中此类劳动合同效力认定争议频发。通过对欠缺期限条款的具体情形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法条逻辑结构以及国外的立法经验,当认为欠缺期限条款的劳动合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