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平凡之歌     
平凡是一首歌,平凡是一首诗;歌里有你的青春,诗里有你的童年。平凡本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人生美丽的风景就在这平凡中。  相似文献   

2.
平凡之歌     
平凡是一首歌。平凡是一首诗;歌里有你的青春。诗里有你的童年。平凡本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人生美丽的风景就在这平凡中。  相似文献   

3.
叶芝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爱尔兰诗人,<当你老了>是他的一首关于爱情的名诗.此诗是为诗人终生爱恋的茅德·冈写的,平凡而又富于韵律的诗句充满了诗人真挚而永恒的爱情.本文旨在通过这首诗探索叶芝不平凡的爱情.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引用了两首诗.一首诗是南朝梁代皇帝萧绎的《采莲赋》中的一段,一首是南朝乐府诗《西洲曲》。作引用的这两首诗在中起什么作用?笔试作如下解读。  相似文献   

5.
梦是什么?     
一片花瓣,一杯咖啡,一段音乐,一首诗,再加上一点浪漫,这也就是青春女孩的一个梦。  相似文献   

6.
《乡愁》一诗,余光中用四个独特的意象、四段相同的句式抒发了自己思家念国的愁思;节奏回环。一唱三叹。感情真挚、深沉,音调低回、婉转。学生非常喜欢读这首诗,  相似文献   

7.
智性的闪光     
《题照相册》是九叶派诗人杭约赫所作,写于1949年初,此诗距今已四十年,但现在读起来,还未曾黯淡一点光彩或消失一点韵味;引人辽远的遐思,这恰是优秀哲理诗的妙处所在.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对生命的反思,全诗十四行,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一至二段,第二层三至四段.诗句一开始就引出了“小河”、“玻璃”两个平凡的意象:“我们从平静的小河里,/从反光的玻璃上,看到/多少熟悉得陌生的脸,/那是你的、我的,有时象/他  相似文献   

8.
一首诗是一支歌,一幅画,一段情;教学一首诗是在解读一段历史,诠释一种生活.王蓓老师教学辛弃疾写的<清平乐·村居>给我们许多新启示.  相似文献   

9.
沪教版高中语文课本(试用本)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文《香菱学诗》,节选自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四九回。诗人借助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鲜见。问题是,香菱的三首诗,一首比一首做得好,可究竟第三首诗好在哪里,其余两首诗有何不足,涉及诗歌欣赏的层面。本课的教学重点,自然是香菱的性格特点,其难点却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读懂香菱的三首诗,理解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性情。  相似文献   

10.
一所学校的课程改革,校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思想深邃的校长,能于平凡之中见神奇,见人之所未见,为人之所未为,其学校管理也会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片风景。缺少思想见识的校长,鼠目寸光,见风使舵,无法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校长思想见识之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可窥见一斑。那么,校长的思想从哪里来呢?  相似文献   

11.
写诗的姿势     
对席慕蓉了解得并不多,也并不久,只是偶尔听人提起她的名字,可是就在那天,我随意拿起一本书,随意地翻开一页,映入眼帘的是一首诗。诗很短,却很精致,读了之后觉得回味无穷,两眼随之在整页寻找,最后终于寻得三个字———席慕容。在网上读了几首她的诗后,细细玩味,竟觉得像走进桃花林,自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感受。她的诗朴素而又清秀,没有矫情做作的华丽词藻,没有引人阅读的清新风格,就是那么平凡,平凡得像一潭清泉,但却蕴藏无限价值与闪光点。她的诗很真,充满了情。就像是她亲身经历的往事,像一幅幅发黄的老照片,在你面前慢慢浮现。我觉得她是一…  相似文献   

12.
王海燕 《考试周刊》2012,(62):55-56
语文仿佛就是一首诗,既有赏心悦目的山水风景,又有回味无穷的生活故事;既有荡气回肠的英雄人物,更有动人心魄的平凡生命。所有这些都时刻给学生美的熏陶,诗的享受。教学中流连其间,可提升道德境界,培养审美情趣,启迪人生智  相似文献   

13.
自开展诗文背诵大赛活动以来,很多同学都积累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谁能给大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4.
这个例子出自一个全国性课堂教学大赛:一位男老师,他所选教的一节课是《梅岭三章》。这位老师知道,陈毅同志创作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的这三首诗,虽然脍炙人口,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于是,他苦心设计了一段导入语,并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出来,然后,趁热打铁,又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三首诗。紧接着,这位老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马上回答:这三首诗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为送别朋友入蜀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难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从表面上看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和《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送别诗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油),可以说自小对四川的…  相似文献   

16.
李白《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入蜀时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险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年),从表面上看一首送别诗,但它和作者其他送别诗的内容有所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邮),可以说自小对四…  相似文献   

17.
陆游日记     
一首诗,或许就是一幅图画、一段历史。透过这些诗,我们往往可以触碰到诗人跳动的脉搏,甚至亲历诗人精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辛夷坞》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9.
《暮江吟》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一首古诗,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南下杭州赴任途中见暮江美一丽景色而吟咏的一首风景诗。诗中意境优美,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教学这一首诗,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古诗学习方法,从扶到入,入境悟情。  相似文献   

2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这是被称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虽用语平凡,却体现了手足情深。千百年来,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子旅客,每逢佳节,往往脱口而诵此篇,寄托怀乡思亲之情。本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身处异地的诗人思念家乡的兄弟,第二层写家乡的兄弟想念身处异地的诗人。诗中,诗人把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