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格成长需要规章制度、纪律法律的约束。对孩子来说,纪律能带来一种内在的安全感,如同走在有红绿灯、斑马线的马路上,一方面是一种约束,更重要的却是拥有被保护的安全感。童年时期,在家庭、学校中体会过纪律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自律的人。然而孩子在学习纪律的过程中,遭受处罚是少不了的经验,父母的处罚是为了使孩子分辨是非。本文将谈对孩子的正确处罚。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格成长需要纪律。对孩子来说,纪律能带来一种内在的安全感,如同走在有红绿灯和斑马线的路上,拥有被保护的安全感。现代孩子的一个通病,就是缺乏自控能力和足够的纪律经验。而童年时期,在家庭中体会过纪律的孩子,长大才能成为自律的人。在学习纪律的过程中,遭受处罚是少不了的经验。但是父母们发现,高水平的处罚要比奖励更难实行。因为处罚不是件快乐的事,处罚的轻重缓急与方法的选择,更需要父母学习、斟酌。本期,我们将分享杭州安吉路早教中心父母朋友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它能使一个人最终成为内心安定、幸福的人。安全感可以让我们积极而坦然地面对生活以及生命中的风风雨雨,有一颗强大的心。安全感会让一个孩子充满自信,有意愿和能力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安全感也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价值、受欢迎的人。安全感,才是每个孩子人生的起跑线。如何从一出生就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如何判断你的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重获安全感?请和我们一起踏上寻找安全感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某市四名留守儿童服毒自杀,震惊了所有人,也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在我的身边,也有为数不少的留守儿童,他们长期远离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应有的快乐和温暖。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些孩子孤僻、自卑、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顽皮任性、冲动易怒、逆反心理强;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部分孩子纪律散漫,迟到、旷课、逃学、迷恋游戏等。这些不良习气正危害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已成为班  相似文献   

5.
正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无比重要,但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确实让父母很是焦虑:我这么做会不会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的某种表现是不是缺乏安全感?我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为此,我们专门收集到了10个会让你感觉十分熟悉的故事,来请心理学专家对此进行分析和点评,看看我们到底是不是动了宝宝的安全感。故事1李冉在外企工作,30岁的她事业心颇重,脾气也很大。婚后不久意外怀孕,她与先  相似文献   

6.
正在父母了解了安全感如此之重要后,又会有各种担心:自己的某种养育方式,能不能让孩子拥有安全感,某些做法会不会伤害了孩子的安全感?那么,让我们先去清楚地了解一下,安全感究竟是什么。安全感在心理学领域是一个非常核心的话题。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第二层就是安全感,仅排在生理需要这个层次之后。有些心理学理论流派强调,一个人小时候的安全感如何,会对他成年之后的行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父亲的爱,会让孩子有安全感、价值感和归属感,这是孩子应对未来生活挑战的必需品;父爱的另一面是管教,父亲代表的是"法律和秩序的世界、纪律的世界",因此父亲更擅长给孩子立规矩。又一个父亲节来到了。作为一个2岁女孩的父亲,同时又是一个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心理学博士,有些话,我很想写给中国的父亲们。父亲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父亲只需要提供精子和面包?  相似文献   

8.
孩子在出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完全依靠成人才能生活,与成人之间建立的关系成为他身心发展的重要基础。孩子对这种关系十分敏感,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受和判断这种关系是否可靠、稳定,以及他是否受到周围人的欢迎,抚养他的人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如果他大部分的感受是积极的,那么答案就是肯定的,我们说这个孩子拥有安全感。大量的研究表明,有安全感的孩子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比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发育得好。有安全感的孩子会依恋父母,非常喜欢和父母在一起,但他不会缠着父母,与父母的短暂分离不会令他过分焦虑。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的这种安…  相似文献   

9.
王妮 《母婴世界》2010,(6):76-77
一个拥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很自信、独立,能与其他人友好地相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培养起健全、足够的安全感,那么成年后心理上的缺陷将可能无法完全修复,所以从小培养宝宝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正安全感不单纯与这个世界的现状有关,更与我们自身的态度和能力有关。拥有一个强大的主观世界,而不是让外界左右自己,就能获得安全感。父母自己拥有安全感,才会培养出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但是,竞争之激烈,环境之多变,都让我们成人时刻觉得不够安全,于是我们往往把这种焦虑无形地施压给了孩子。还是先来看看,我们如何在一个不够安全的世界中,重塑自己的安全感吧!利用安全感具有的主观性安全感不是对一个安全的世界的客观反映,不安全感也不是对一个不安全的世界的客  相似文献   

11.
对于小学生来说,安全感很重。有了安全感才会有孩子的快乐成长,快乐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2.
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亲密的人,其言行和情绪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乐观开朗、善于处理自己情绪的父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提升孩子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焦虑不安的父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  相似文献   

13.
安全需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需要,要幼儿早期安全感的建立与培养,影响着儿童一生的幸福.而家庭在培养婴幼儿安全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文章在界定安全感的内涵、阐明早期安全感建立的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耍幼儿安全感建立的主要家庭因素,即家庭物质环境、家庭心理氛围、父母情绪状态及父母教养方式,进而提出了有利于婴幼儿安全感建立的对策:为婴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家;养成合理的教养方式,认同并关注婴幼儿;理性地爱孩子;敢于放手,让孩子做完整的自己.  相似文献   

14.
1.你的孩子极需一种安全感,他需要知道自己仍有父母双方的关怀和体贴、需要被爱、被接受,有安全感、被欣赏、被理解和被认为有价值。大人间发生争吵,以孩子为抵押,把孩子当作忠诚与否的证明,或者因争吵而忽视孩子,对孩子都会有很深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可是很多青少年在学校、家庭缺失了这种心理上的需要,导致情绪失控,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目前,对于安全感的缺失问题值得深思和关注.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我们教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特别是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也能抱有积极的心态,在课堂上体验快乐,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有时,恐惧就如同种子一样,扎在孩子的心田,掠走孩子的快乐,让孩子失去生命的安全感。我们需要给孩子不恐惧的童年,唯有如此,才能给孩子真正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让他人带孩子,不自己亲自照顾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如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对他(她)说等。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有安全感。然而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大的。以致长大后缺乏爱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8.
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大多数班主任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过于严格,总是当着孩子的面,严厉批评违反班级纪律的孩子,并通过这种形式强迫孩子遵守秩序和纪律;还有过分放松的现象,很难树立班主任的权威,班主任发出的指令和任务的安排,孩子无法保证完成的质量和数量。孩子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非常活泼。同时,由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过于爱自己的孩子,许多孩子没有形成高度的纪律性。也有一些孩子自理能力不强,也需要班主任的照顾。如果班级管理过于严格,孩子很容易害怕班主任,孩子有问题和麻烦不愿与班主任交谈;如果是对孩子过于溺爱的班级管理,孩子就会过于散漫,课堂秩序混乱。  相似文献   

19.
范怡 《早期教育》2001,(3):38-38
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班级氛围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幼儿会有一种安全感和自由感。安全感让孩子见了老师不紧张,敢于提问;自由感让孩子敢于谈自己的想法,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正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亲密的人,其言行和情绪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乐观开朗、善于处理自己情绪的父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提升孩子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焦虑不安的父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如果只关注教育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忽视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轻则影响亲子关系,使教育的效果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