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赵树理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小说,不仅以内容的脍炙人口而闻名遐迩,并且以鲜明的民族风格称著于世。“最突出的是语言。”捧起赵树理的小说,在欣赏他那民族色彩极浓的语言的时候,有心者会发现一个尽管细微、却个性突出的特点,这就是,他善于为笔下的人物起绰号,并通过这一奇特的修辞手段的恰当运用,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2.
巴尔扎克先生年轻时做枪手,聪明地用了别的名字,后来便可以不承认了所以他以一部《人间喜剧》无敌于天下。巴尔扎克先生认为一个作家笔下就是一个世界,他写的作品不应该孤立而应该组合起来,他把它叫做“分类整理法”;再不一部作品一些人物。要交叉再现他把它叫做“人物再现法”。他一共2400多个人物再现的有400多个重要的人物再现在20多部内所以拉斯蒂涅在《高老头》里还是个穷学生,到了《纽沁根银行》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6,(23):42-43
4月29日,写出中国当代文学名著《白鹿原》的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人们以各种方式哀悼这样一个用生命创作的人. 陈忠实是一位纯粹的作家,他一生都在为文学服务.为创作《白鹿原》,他从省作协大院搬到乡下独居.他说:“我在创作时必须把自己关在屋里,笔下的人物仿佛都在我的周围活动.要是屋子里进来一个人,那些人物都吓跑了,我也就写不出一个字了.”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诞生了一篇颇具风格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从此,赵树理的名字很快为广大中国读者熟悉和喜爱。赵树理凭着自己独特而质朴的艺术追求,为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以自己的执着实践了他“艺术大众化”的主张,而成为“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周扬语)。然而,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具有着相当复杂的二重性,特殊的经历和特定的时代在成就着作家的同时也往往成为作家创作的局限。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明晰地表现出了这种矛盾  相似文献   

5.
看了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的作品,深为金先生的“命名之道”折服。中国人一贯注重名、字的拟定,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一个人有名有字不足怪,还要有号,这也是中国有文化人的常见现象,金先生笔下的江湖人物几乎人人名、字、号俱全,更属少见。武侠小说作家古龙曾说过这样的的话:一个人的名字也许说明不了什么,但一个人的号多半是有意思、有意义的。可以说,金庸小说中人物绰号对人物的形象、性格起到了概括和提示作用,简单易记又非常有特色,可谓一“名”惊人。本文试从修辞角度来探究金先生书中人物绰号的命名对象、命名方式和命名手段。…  相似文献   

6.
书籍推荐本书作者刘易斯,1898年2月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一个律师之家。他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牛津人”,也是20世纪最具领导地位的作家兼思想家。《纳尼亚传奇》这本书是其代表作。这本书中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场景内容,他没有在作品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场景或刻画人物,仅仅只是运用简捷的一行字或四个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毕飞宇笔下的一个个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非常成功,但他本人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在与朋友闲聊时流露了出来——他害怕自己笔下的人物。他说:“好的人物形象与作家可以算作半个亲人。为什么算半个?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小男孩叫欧阳天翁,名字听起来很别扭。可没办法,他爸爸叫欧阳仙鹤。 因为他爷爷是个养生专家,所以就给爸爸起了一个延年益寿的名字。不过,连妈妈的名字都叫杜晓鹃.所以天翁家可以直接改名叫“鸟巢”了。  相似文献   

9.
“文学即人学”高尔基曾经这么说过.即文学必须以人为描写的中心,必须创造出生动典型的形象.文学的对象,文学的题材,应该是人,应该是在实际行动中的人,应该是处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这已经成了常识,无须再加说明.但一般人往往把描写人仅仅看做是文学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如季靡菲耶夫在《文学原理》中这样说:“人的描写是艺术家反映整体现实所使用的工具.”这就是说,艺术家的目的,艺术家的任务,是在反映“整体现实”,他之所以要描写人,不过是为了达到他要反映“整体现实”的目的,完成他要反映“整体现实”的任务罢了.这样,人在作品中、就只居于从属的地位,作家对人本身并无兴趣,他的笔下在描画着人,但心目中所想的,所注意的,却是所谓“整体现实”,那么这个人又怎么成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着自己真正个性的人呢?而且所谓“融化现实”,这又是何等空洞,何等抽象的一个概念!假使一个作家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反映整体现实,既使他是从这样一个抽象空洞的原则出发来进行创作的,那么,为了使他的人物能够适合这一原则,他就只能使他的人物成为他心目中的  相似文献   

10.
我的名字叫武沁(qìn)怡。听妈妈说,这还是我阿姨给起的呢。名字中有一个“怡”字,就是希望我快快乐乐地成长。我觉得我的名字并不难读,不过,这三个字却给我惹了不少麻烦。  相似文献   

11.
这就是我     
本人姓苏,名丹,两个字合在一起挺吓人的。因为那正是一个非洲国家的名字。不过,用老爸的话说,他本想给我起个更吓人的名字——苏美,怕两个超级大国不乐意,这才只好委屈我了。其实,叫什么名字都无关紧要,我只知道,自己是一个快乐女孩儿;要不然,同学们就不会送我"开胃丹"的雅号。  相似文献   

12.
鲁迅和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农村题材的两位拓荒者,在他们的作品中,农民始终作为中心和主角被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但鲁迅和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仍有诸多不同之处,如形象的性格不同,命运及结局不同,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不同,人物塑造的手法不同,而两位作家的伟大之处,正是各具特色地把不同时期农民形象的不同特点给形象地反映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比较赵树理和张平,从文学观上看,他们都是自觉地要做公众的代言人。从作品所反映的题材看,赵树理仅限于农村和农民;而张平却广泛得多,既有农村和农民(《天网》),也有工厂和工人(《抉择》),还有公安干警(《十面埋伏》)、学生(《对面的女孩》)等。从揭示社会矛盾方面看,张平要比赵树理更深刻和更尖锐一些。从人物刻画上看,赵树理的功力显然比张平要厚重,他笔下的许多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而张平作品中的人物,还有简单化、平面化、理念化之痕。从故事设置和叙述方式上看,赵树理特别重视故事的吸引力,很少用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追求的是让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的效果;而张平则恰恰相反,经常使用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要把自己的爱憎情感鲜明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叙述方式对于深化主题是很有作用的,但同时却冲淡了作品的艺术性。赵树理和张平选择做公众代言人的文学道路,虽然走得比较艰难,但他们都不后悔,也不退却,这是非常可贵的。在转型时期的当今中国社会,仍然需要赵树理和张平式的作家.  相似文献   

14.
本人姓苏,名丹,两个字合在一起挺吓人的.因为那正是一个非洲国家的名字.不过,用老爸的话说,他本想给我起个更吓人的名字--苏美,怕两个超级大国不乐意,这才只好委屈我了.其实,叫什么名字都无关紧要,我只知道,自己是一个快乐女孩儿;要不然,同学们就不会送我"开胃丹"的雅号.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是一个有着高度革命功利主义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称自己的作品是“问题小说”,写小说就是为了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社会化变迁的角度看,赵树理的小说确实存在着较浓重的清官情结。何谓“清官”?原指封建社会能明辨是非,秉公办事,不畏权贵,不欺百姓的朝廷命官,我们这里所谓的“清官”,则是指一切社会中秉公办事的官员。  相似文献   

16.
胖母鸡一下孵出来十只小鸡,它们个个圆滚滚、毛茸茸,好玩儿得要命。“奶奶,您看那只黄的!”大头儿子蹲在小鸡跟前不停地说着。“那么多都是黄的,你指的是哪一只呢?”“那只,在后面的……奶奶,我们要给十只小鸡起十个名字,不然怎么分得清谁是谁呢?它们看起来长得都差不多。”爷爷说:要一下起十个名字还挺难的。”“不难。”大头儿子立刻指着它们开始起名字“,上上、下下、大大、小小、中中、山山、水水……”他挑自己认识的字,一口气就给十只小鸡起好了十个名字。“嗬,不错不错。”爷爷连连夸奖大头儿子。可十只小鸡跑来跑去只一会儿,他们就…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0月,吴秀波主演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在中央一套热播,他在剧中扮演着一个省重点扶贫对象大槐树村的“不靠谱”书记……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吴秀波很靠谱、很有爱,从巴拿马大运河,到柬埔寨吴哥窟,从肯尼亚动物大迁徙,到七彩的北极光……在他独特的“旅游式家教”下,原本懒惰的儿子“炼”成了阳光好少年! 天池是啥样?孩子的好奇心要培养 吴秀波的儿子学名吴晓波,说起他的学名,还有一番来历.吴秀波名字里有父亲名字里的“波”字、母亲名字里的“秀”字,成年后有人说吴秀波这个名字太女性化,不利于今后发展,建议他改名.吴秀波坚决反对:“一个人的姓名中承载着父母的爱,连名字都改,父母干吗养你这个儿子?”不仅如此,他还给儿子起名“晓波”,有妻子名字的“晓”字和自己名字的“波”字,并多次告诉儿子长大后不准改名字.晓波出生时重达4200克,还特别能吃,样子很可爱,所以外婆给他起了个乳名叫憨憨.  相似文献   

18.
秦文君 《山东教育》2004,(36):44-44
我的孩子叫萦袅,这个名字是由我和丈夫一人出一个字,我最爱“袅”字.他爱“萦”字,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美好的升华”,当然,起这名字的另一个动机是,它不大可能与别人重名。说起为孩子起名字,也很奇怪,我俩很早就煞费苦心地给孩子起名,男孩的名起了一个又一个,都被丈夫无情地否定掉;女孩的名只提出一个,却是两个人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9.
快乐女孩     
本人姓苏,名丹,两个字合在一起挺吓人的,因为那是一个国家的名字。不过,用老爸的话说,他本想给我起个更吓人的名字———苏美,怕两个超级大国不乐意,这才只好委屈我了。其实,叫什么名字都无关紧要,我只知道,自己是一个快乐女孩儿,要不然,同学们就不会送我“开胃丹”的雅号了。为了证明我的快乐,还是让我举例说明吧。那是个难得的双休日,在家做了一天作业的我,在完成最后一道练习题时,已是晚上九点多。这下总该“解放”了,我悄悄来到客厅打开电视,刚刚找到“快乐大本营”,妈妈便厉声道:“都上初中了还不知道忙闲。关电视,到我屋来一下!”本想…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最惹人感触的是事物的形态、色彩,高明的作家往往会借助字形来惟妙惟肖地描摹事物的形态、色彩。如曾有一位小说家问鲁迅为什么给自己作品的人物取一个外国名字呢?取外国名字为什么不取“阿S”、“阿 W”,而偏要取“阿 Q”呢?鲁迅回答说:“阿 Q 光头,脑后留着一条小辫子,这‘Q’不就是他的形象吗?”作者用漫画手法,以‘Q’字形来描摹人物,这就是典型的“字形描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