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紧紧围绕一张A4纸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一张A4纸中揭秘数学。笔者着眼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培育,结合“一张A4纸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寻找数学核心素养的孕育点和生长点,阐述培养学生“三会”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和经验"。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活动当中,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渠道。前不久,笔者尝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北师大版(2013改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一课。  相似文献   

3.
课标课程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尤其是在概念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正>1问题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下称"课标")倡导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1],探究性教学活动就成了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如何进行初中几何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本文利用两个案例的分析,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2几何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直观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观摩了江西省骨干教师李丽娟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特性"一课.在教学中,李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探、问、思、议、悟,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领悟数学的本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学习,发展能力.本文以"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一)"这节课的教学实录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一、教学实录(一)导入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将对平行四  相似文献   

7.
黄静 《学子》2013,(11):70-70
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数学教学是数学建模的基础,是数学建模的初始阶段,数学建模促进了数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数学建模的本质是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作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并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实践,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例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为例,从“两次转译”探讨分析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义仁 《广东教育》2003,(11):44-45
GDJY在课改实验中,我区以数学活动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充实数学活动的内容。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活动性已成为我区实施新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自觉、有序的数学活动已成为贯穿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线,新课程的目标要求也在数学活动的广阔背景下得以有效落实。一、学习《课标》,提高对数学活动的认识与《数学教学大纲》(简称《大纲》)相比,《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其中一个亮点就是数学活动。《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教学过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  相似文献   

9.
章祥军 《考试周刊》2008,(52):14-15
《课标》指出: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合理情境,提出恰当的问题,把握好"教与不教"之间的尺度,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现在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架子",忽视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实效性。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和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亲为,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尤其是学生在体验中能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课标"精神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有效性呢?一、在问题情境中体验课堂上,教师须通过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产生认识冲突,并进行探索、体验,将实际的生活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结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有幸聆听了中学高级教师、吴江市同里实验小学校长张玉平老师上的"圆的周长"一课,被张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朴素的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浓厚的数学文化气息深深吸引.张老师这节课的教学,集中体现了数学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领悟思想方法的过程,更是学生丰富情感体验、提升数学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不久,福州一中举行了一期以"强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为主题的面向全省"教学公开周"活动.活动中福州一中的三位老师和另三位外校的老师就《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课题进行了精彩的演绎.在欣赏与感叹的同时,笔者就几位老师的情境创设进行了思考.一、情境创设的几个案例案例1折纸游戏(1)折纸活动(课前布置):在一张圆形纸片任取一点(除圆心外),折叠纸片使圆周经过所选取的那一点,将纸抹平,得到一条折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人们简单地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数学活动只是抽象思维活动,即使数学需要实验,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活动只是"智力活动",数学家在纸上做数学,数学教师在黑板上讲数学,而学生则每天在课堂上听数学和在纸上做题目。但事实是,数学不只是逻辑推理,还有实验。开展数学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是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据此,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确定了“问题探究式”复习课模式。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消灭问题,更重要的是让问题贯穿学习的始末,让问题意识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样的教育批评引发了笔者的深思: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敢质疑、善提问、勤思考、勇探索,从而使数学学习充满无穷的活力。一、营造氛围,促使学生想问和谐的氛围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满足学生心理的需要,更是诱发学生积极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有力保证。教师如能把数学学习的内容有机地寓于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中,那学生必定会主动地投入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一节课中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必须紧紧抓住所提数学问题的主要特征,并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类比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探索"之火和"研究"之火,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展开,才能上出浓厚的数学味.以人教版《数学(选修2-2)》第2章阅读与思考"平面与空间中的余弦定理"的教学为例,考虑到"阅读与思考"的课型特征,笔者设计了课前、课内和课后阅读3个环节,并根据学生已掌握初步的类比思想方法的现状,从平面内的一个简单命题出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数学活动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经历"转化成自身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深入课标学习和多次教学实践之后,笔者结合所教的《可能性大小》公开课,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主要特征和落实方法两个方面,分享在磨课过程中对培养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19.
王增良 《数学教学》2001,(6):16-17,7
在数学教育中,改变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重视数学活动,重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直至应用的过程,越来越受数学同行的认同和肯定. 笔者在讲授“数列的应用”这一课中,进行了一次数学实际考察活动的尝试. 在活动之前,进行了活动材料、学生分组  相似文献   

20.
<正>课程标准在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新的数学课程中应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的数学课程中专门设置了"综合实践课".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看法.一、综合实践课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课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