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推开热闹的"艳照门",笔者看到了隐藏其后的"传播门"--媒体是此次"艳照门"事件扩大化的重要推手.本文在分析明星、经纪公司及媒体三方面的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揭示媒体报道中明星"隐私辈出"的深层原因和表现形式;通过反思媒体在此次"艳照门"事件中的不当传播,呼吁媒体理性冷静地面对娱乐炒作并提出了面对恶性炒作媒体可选择的一些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即所谓的"艳照门"事件和南方雪灾,居然同时成为鼠年伊始中国最大的公共事件.进入任何一个网站,几乎都可以发现"艳照门"、"雪灾"两个关键词在主页的显要位置"携手"并列.  相似文献   

3.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双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即所谓的"艳照门"事件和南方雪灾,居然同时成为鼠年伊始中国最大的公共事件.进入任何一个网站,几乎都可以发现"艳照门"、"雪灾"两个关键词在主页的显要位置"携手"并列.  相似文献   

4.
王文婧 《青年记者》2008,(14):60-61
始于1月27日的"艳照门"事件,在媒体炒作中,由一则娱乐丑闻迅速升级为公共危机事件.检视"艳照门",法律学者看到了隐私权,社会学家看到了群体性猎奇,教育学者看到了青少年教育的任重道远.而媒体从业人员呢?  相似文献   

5.
网络出现至今,给大众生活和媒体接触方式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随着数字技术的愈加成熟,网络媒体也有了巨大发展.类似"艳照门"的事件正是借助了网络传播的特性得以造成广泛的影响.本文从具有代表性的香港"艳照门"事件分析网络传播在传播公众事件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艳照门事件:电影明星制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艳照门事件"涉及电影明星(陈冠希、钟欣桐、张柏芝等)、经纪公司(香港英皇娱乐集团等)和电影观众(普通电影观众、影迷等),涉及到电影工业明星制的三个重要环节。该事件对电影明星制产生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丑闻频出使观众对明星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明星控制系统的异化危及明星制的正常运转;网络民主的泛滥使明星制所依赖的"迷"文化不堪一击。"艳照门事件"显现出电影明星制乃至电影工业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自"艳照门"事件以来,新媒体所曝光传播的"门事件"层出不穷,本文试从大众、媒体责任感及媒体管理方面再探"门事件"中新媒体的责任观.  相似文献   

8.
虽然离"艳照门"事件的发生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是回顾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仍然有许多值得新闻人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任晓敏  张冠文 《今传媒》2010,(7):100-102
2008年初的"艳照门"事件引起全民的探讨、议论之后,各种各样的"门事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门事件"成了一种新闻现象、社会现象。2009年7月甚至被称为"门事件月",在此期间,  相似文献   

10.
"艳照门"事件,谁最该反思?这篇对某些媒体低俗化倾向进行抨击的小文,值得读后反思。  相似文献   

11.
天下     
《大观周刊》2010,(30):20-20
陈道明中国标价最高演员,Lady Gaga与奥巴马在Facebook争风头,谢娜朱丹网上争主播一姐  相似文献   

12.
陈勇 《青年记者》2008,(11):14-15
自今年1月27日开始发酵的"艳照门"事件,其火爆程度似乎已经凌驾于前前后后的诸多热点事件之上.近年来,这种场景反复出现,既非空前,恐怕也不会绝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艳照门"事件分析了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健康的因素,提出了作为青少年第二课堂的少儿图书馆,应如何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艳照门”是2008年影响较大的传媒事件。从事件成因的角度考察“艳照门”背后的传播机制,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反省的通路。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艳照门"网络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场人为的网络"雪灾"已经造了成难以估价的损失。痛定思痛,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消除"艳照"的恶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艳照门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杨丽娟事件"的新闻报道加以回顾,提出了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呼吁媒体恪守新闻专业主义,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指导,采制更多有社会意义,有价值的社会新闻,从而改观社会新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抵制"庸俗、低俗和媚俗"文化现象一度成为传媒界宣传报道的重点,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作为"三俗"样板在经历停播、整顿、改版开播的周折之后,逐渐淡出了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圈;红极一时的马诺"拜金",闫凤娇"艳照门"事件也逐渐远离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话题可以淡出,事件可以远离,但是这些事件留给社会的负面影响还在继续蔓延,尤其是带给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的影响更为久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华南虎"和"艳照门"两个新闻热点事件,从网络传播的文化氛围、技术支持和心理分析三个方面,对网络传播的范式予以分析,探究网络信息传播中权威的解构和民间话语权的架构.  相似文献   

19.
"网络对于许多人而言,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凯斯.桑斯坦语)""极端主义"的这种评价,用来形容网络语境下话语资源与权力极度膨胀的大众,毫不为过。综观近些年来频频爆发的网络事件:湖北黄静裸死事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事件、南京周久耕事件、广西烟草局长日记门事件、"艳照门""、兽兽门"、"抵制家乐福"以及最近的"69圣战"事件等,这些事件宛若一面镜子,映射出了匿名状态下,主要以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现象分析 2010年新春伊始,接二连三的网络事件让人应接不暇,"兽兽艳照门"、"小S家暴门"、"烟草局长日记门"、章子怡"泼墨门","诈捐门"、"师生激吻门"、"闫凤娇艳照门"等"门事件"爆发,传播速度惊人.这些网络事件引起网民的广泛参与和讨论,与此同时,网络语言环境也出现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网络语言的暴力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