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韩练成.既是国民党的中将。又是共产党的中将,他的经历最富传奇。朱德总司令曾多次说:“韩练成有奇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打招呼     
新闻科的李科长,几乎是踩着早上8点的钟声,走进了刘局长的办公室。年纪40有余,精明强悍的刘局长满脸堆笑地说:“欢迎科长来指导工作,请坐,请坐。”说着,把椅子朝李科长身边推去。李科长笑着,从提兜里掏出一张报纸,递上去说:“刘局长,我写您的通讯发出来了。”刘局长双手捧着报纸,一目三行地看着,一叠连声地说:“谢谢,谢谢,真是大手笔,出手不凡,出手不凡……”李科长坐下来,小声说:“刘局长,我有一事想求您。”“说!咱这是老关系了,凡能办的事儿,就是让捎来三指宽的纸条都行,还用劳您的大驾。”李科长笑笑,点点头,说:“听说您这儿要招收10名天车工,我在乡下的侄儿高中毕业,想拜托您门下。”刘局长脸一沉,一拍李科长的肩膀头,“我说老李呀,这事儿咋不早打个招呼,  相似文献   

3.
韩练成,既是国民党的中将,又是共产党的中将,他的经历最富传奇.朱德总司令曾多次说: "韩练成有奇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扬名     
F县委宣传部李部长,上任五个多月还寸功未立,眼看自己在县委书记面前夸下的海口真要“泡汤”,他那个急哟!不过,李部长确实有精明过人之处.这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拨了个电话,把通讯组的王组长叫来了. “你把这个通知马上发下去,动员全县通讯员积极写稿,为咱们县扬扬名争个光。”李部长把一叠自己起草的“通知”递了过去。王组长面露难色,唯喏半天,才挤出一句不连贯的话:“李部长,这通知……下过多次,就是……”李部长笑了:“你呀,脑子不开窍!老下通知为什么不见效?空对空不行嘛!这回要订任务,搞承包.指标可以低点,一个乡每月五篇,不,三篇。奖金可以高点,省级五十元,中央级一百元,头版头条——加倍!你再看看!”  相似文献   

5.
记者,是“跑码头”的。尽管有“红派司”,有优先购买车船票的规定,但也未必时时畅通无阻。有一位资力不算浅的记者不久前告诉我,一次因急事必须赶往某地,但就是用记者证也买不到当班的船票。为了不耽误公事,只得出高价向票贩子买了一张船票,匆匆登船而去。记者本人买高价船票,也许是个別的;至于记者所见所闻,这就更多了——在开往苏北青龙港的客轮上,一位坐在五等舱(即散席)的老大爷自言自语地说:“总算回去了,搞张船票真不易啊!”旁边一位妇女听了凑上前问:“老伯伯,你这船票是‘黑市’买来的?”“是啊!”“多少钱一张?”“15元!”  相似文献   

6.
中央通讯社要求工作人员一律加入国民党。大约在1940年左右,成都分社编辑桌上摆了许多申请表,可就是没有人拿来填。有一次开会时冯志翔说:“在中央社工作而不参加国民党,简直是笑话。”他问大家为什么不填表,都说没有钱照相,没法“入党”。不知过了多久,一次总社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7.
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胡宗南乘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大肆叫嚷“解散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并疯狂地准备发动军事进犯。在这紧急关头,中共中央于7月8日决定发动宣传反击,指示速将“七七”宣言等分发各报馆和各界人士,以“造成压倒反动气焰之热潮”。可是重庆国民党新闻检查所却将它扣留,不准新华日报刊登。11日,毛泽东抓住这件事为新华社写作了消息:《中共“七七”宣言在重庆被  相似文献   

8.
以《共产党宣言》李泽彰节译本(简称“李节本”)的研究一并论证陈望道译本(简称“陈本”)日文底本说不全面,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日本中介说难以成立。主要论据有:李节本有力加强证明英文本为陈本的底本之一;李节本参考了德文本;李节本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促成德欧直播、日本转播、苏联传播在五四北大合流(简称“三流合一”)的见证和缩影;李节本和陈本均有独特的译本特点。李节本及其译本价值和传播史地位应得到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不知书 影响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王)重民先生在一次集会上说:“图书馆员不能只管保存文献,而不研究文献。人不知书,影响服务。我国各大图书馆都应 当集中一批对各学科文献有深刻了解,对各种类型书刊有精到研究的人才。你们自己学有成就,才能更好地帮助来馆读者利用 图书,使他们有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五年,海安县胡集邮电支局“双喜临门”:支局被评为全县邮电系统文明单位,支局党支部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全局十七名职工,个个喜气洋洋,劲头十足。他们高兴地说:“王局长的一支笔作用真不小啊!”  相似文献   

11.
海阳 《中国广播》2012,(5):24-24
中央电台第三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公布获奖者名单时,最后念到“海阳”这个名字,我激动得恨不得嘁出:评委,你们人善良了!至于说到获奖感青,感谢大家认可我的幽默!鉴于我在脱口秀中的种种“癫狂”,有人说:海阳,一个东北人来到北京后被“祸害”得不轻,为此我要郑重地宣布,其实“海阳”乃正常人也!  相似文献   

12.
一场争论发生在太原市的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个年轻人摇头晃脑地对身旁的人说:“人民日报记者王艾生真混,人家多住房他也管。”身旁的那个人答话:“多占住房不合理,我看记者揭发得对。”那个年轻人正要反驳,又一位乘客风趣地说:“记者‘投资’几张稿纸,省直机关的处长就退出多占住房四千多平方米,等于新盖一百几十套住房,经济效益真高啊!”话声刚落,乘客们哄然大笑。笑者中就有王艾生。他是人民日报驻山西  相似文献   

13.
这天,我们一行9人在王院长带领下驱车150余公里来到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偏僻村庄北阳沟村医疗扶贫。刚一下车,我们就听到人群中有一个孩子喊“:那个大官给俺看过病!”稚嫩的声音显得既兴奋又自豪。两个月前,230医院扶贫医疗队下乡曾到过北阳沟村。当时也是王院长带队,院长是上校军衔,对这里的孩子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大官”了。那一次,我们刚把诊治桌椅和药品摆好,一中年妇女就抱着一个孩子来到王院长跟前,焦急地说“:大夫,快给孩子看看吧,他发烧两天了!”大家仔细一看,孩子嘴唇发青,脸色煞白,两眼微闭,言语不清,一测体温:39.4℃—…  相似文献   

14.
一篇小品文的绝妙好题解放前,国民党统治区有一家报纸,对蒋介石频繁打内战深为不满,刊登了一篇小品文,题目是:《摩登论语:战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个题目是套用《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文章发表后,该报在一周内竞被罚停刊两次。另一家报纸对此愤愤不平,特意发消息,并加上这样一条标题:《报而时停之,不亦怪乎!》这条辛辣讽刺的绝妙好题,老百姓读之,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5.
它是一张“文人论政”的报纸 在旧中国,《大公报》一贯标榜自己“不党、不私、不盲、不卖”,是一张“文人论政”、“以文章报国”的民间报纸。因为它敢于痛骂执政的国民党政府,《中央日报》曾多次刊登文章责骂《大公报》和王芸生“其主义为民族失败主义,其方略为国家分裂主义”,“助长动乱,危害国家。”他们公然连续发表“一查王芸生”、“二查王芸生”、“三查王芸生”的社论,指责《大公报》为共产党“张目”,是新华社的“应声虫”。 有人说《大公报》曾给国民党帮过忙,那是指《大公报》也登过一些反共言论。早在1941年5月,王  相似文献   

16.
《巴山“玉米王”》是一篇人物通讯。它通过在海拔1100米的四川省宣汉县峰城乡犀牛村创造玉米高产奇迹的事实 ,来反映57岁的高级农艺师李焕然的先进事迹。人物通讯作为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其写作的基本方法 ,也应运用事实说话 ,即用人物本身的富有特色的具体事实来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巴山“玉米王”》的写作特点正在于此。请看通讯回答人们为什么称李焕然为“巴山玉米王” ,李焕然为什么要在高山创玉米高产纪录、他是怎样创玉米高产纪录的等问题 ,几乎全用事实说话。它说 :李焕然“在海拔1100米的宣汉县峰城乡犀牛村…  相似文献   

17.
《出版经济》2002,(5):56-57
他砰地把门关上,吓得腿都软了。门外的王太太砸着门喊起来:“王小宾,你在干什么?你给我开门!开门呀!” 殷红从后面过来见王小宾吓成这样,很是奇怪,王小宾哆嗦着说:“我太太来了。” “啊?”殷红也惊跳了起来,赶紧手忙脚乱地收拾自己的东西。王小宾还在一旁惨叫着:“天啊!这次我惨了,死定了!……你快躲起来!” 殷红拎着自己的衣物,根本找不到可以躲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王)重民先生在一次集会上说:“图书馆员不能只管保存文献,而不研究文献。人不知书,影响服务。我国各大图书馆都应当集中一批对各学科文献有深刻了解,对各种类型书刊有精到研究的人才。你们自己学有成就,才能更好地帮助来馆读者利用图书,使他们有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19.
记者樊云芳、丁炳昌报道:10月28日,记者在湖北省京山县高湖街村的信用社前,看到一张因日晒雨淋而褪色的布告,内容是县政府关于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的三十条规定。该村农民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二十天前在这张布告跟前围得水泄不通,人们争相阅读,一片欢腾。“我早就说,共产党不会亏待我们种田人,这不是县委心里有我们!”一位老  相似文献   

20.
误会     
每当看见书架上那两本《趣味数学》,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去找好朋友丁婧妍玩,玩着玩着,我不经意地瞅了她的书架一眼。咦,《趣味数学》?那不是我前几天丢的那本吗?于是我拿下来一看,上面还工工整整地写着我的名字!我正要叫她,她就笑容满面地走过来了,说:“哟!你可真机灵,这么早就发现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了!”我想:还挺会编,竟然说是送我的生日礼物!于是我就说:“少装蒜了!说实话!这本书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她认真地说:“是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呀!你怎么了?”我说:“少骗人了!这本书明明是我爸爸在北京给我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