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产业需求对接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高校人才培养是否应与产业需求对接?笔者认为,产业需求作为决定高校人才供给及专业设置适度与否的“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一命题,现今仍有再次重申并取得更多社会共识的必要。从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人才供给与社会产业需求对接的视角及操作层面入手,是合理设置高校学科专业及解决大学生就业矛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注重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必要性1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高校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适应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大学生越来越难以就业。事实上,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大学生就业群体的整体数量超过了社会的需求,而是因为某些学科专业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与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的,诸如热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现出跳跃式增长,人才市场需求转变加快,毕业生供求矛盾日益明显,大学生在就业心态、就业途径等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理念存在误区,大学专业设置、就业指导工作不合理等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高校应在专业调整、技能培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现出跳跃式增长,人才市场需求转变加快,毕业生供求矛盾日益明显,大学生在就业心态、就业途径等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理念存在误区,大学专业设置、就业指导工作不合理等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高校应在专业调整、技能培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和就业难成因的剖析,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高校扩招与就业岗位的矛盾、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方式的矛盾等等,因此,应采取加强思想教育、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完善教育体制,调整办学思路,培养特色人才等措施,才能使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当前广东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且存在一些问题。如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传统求职观念仍制约着大学生开拓就业领域,对就业地域的期望制约着大学生开拓就业空间。因此,应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合理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理性就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持续热议的话题。文章从大学课程设置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角度,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的课程设置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学生对高校的课程设置满意度较低。高校的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就业市场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评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科专业数量增长速度前所未有。人们在肯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对某些学科专业数量的增长速度与质量难成正比颇有微词。实践证明,学科专业的设置、兴办,除了顾及社会需求外,还应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即学科专业的设置、兴办应事先通过某种、某些科学、客观的评估后,再投入运营。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评估的内容至少应包括“软件”硬件”、学科专业的宏观布局等,既要克服短期行为,也应追求确保学科专业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应构建一个以高校为主体、结合大学生个体以及雇主等三方资源的平台,通过创建真实的工作情境,设置反映社会需求的基础或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做好就业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迫使大学生的就业重心不断向基层岗位下移,要求高校对这一趋势做出回应。尽管国家一再对人才培养制度的各个环节进行面向基层的政策导向,但这些政策的落实却举步维艰。调研表明,当前高校仍然存在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脱离大学生基层就业实际、面向基层的社会实践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就业指导中基层就业导向不明等不利于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为此,亟需高校人才培养制度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引起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我们认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毕业生就业因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针对性较低而出现结构性矛盾是主要因素之一。文章试图从学科专业改造的视角积极探索毕业生的就业路径,以期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存在着学科专业结构滞后、层次类型结构模糊、地域布局结构失衡、管理结构不完善等四大问题。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质是人才结构性错位问题,是高校培养人才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型升级走向纵深发展要求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相应作出调整。当前,应用型高校虽不断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却依然存在学科专业布点不足甚至空白、专业设置趋同且科类分布集中等问题,致使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强,人才培养无法契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增强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识,促进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秉承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学科专业非均衡可持续发展,坚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导向,探索学科专业设置新机制,成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河北电大2009级毕业生择业状况调查反映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高校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实际需求,积极破解就业难题,采取健全高校就业指导机制、提升职业指导课程实效、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等措施,帮助大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拓宽就业视野、切实提高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而其转型发展的动力来源,既有人才培养结构转变需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等外在动力,也有地方高校的生存发展、招生就业压力等内部动力,内外动力共同构成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综合动力机制。为此,地方本科高校应尽快转变观念,科学定位,构建多元化内部治理结构,重点推动学科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中有很多不良现象。就业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原因的失业人数增多,就业状况呈学科专业性差异;就业状况呈学历层次性差异;就业状况呈性别性差异;就业状况呈家庭背景性差异;毕业生流向呈地域性差异。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高素质的生力军,就业问题是否解决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与各行业人才需求总量相比仍然不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又成为新的关注点。导致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片面追求就业率,就业指导水平不高、队伍不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不足、角色定位不准、就业能力不高等。政府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提高就业增长率,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断拓展就业渠道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学校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提供优质的就业管理服务,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大学生个人通过树立信心、转变观念、提高就业能力等措施来提高就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存在舆论误导、供求信息脱节、专业盲目设置、用人单位难以公平招聘及其效率低等问题。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国家要加快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基础;高校要把社会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和归宿,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大学生应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包括就业市场总体供需失衡、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与意愿不足、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用人单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包括:国家对高校招生规模必须予以宏观控制;政府应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和中小企业建功立业;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注重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作用;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促进其加快发展;高校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地方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应用型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地方高校要努力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