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是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的纽带,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培养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观的有效途径。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和大肆抹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使各族大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铭刻历史烙印,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在学习中树立民族情怀,推进民族团结,做民族友好的领路人,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实现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民族院校每一名师生都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民族院校土木类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使命,更应该注重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应通过结合、挖掘专业课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客观科学的世界观,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大国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3.
统计数据表明,在“两个大局”交织交融的背景下,青年学生高度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五个认同”的认知程度很高,国家归属感、民族认同感和荣誉感非常强,参与专题讲座和主题实践活动意愿强烈,更喜欢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是,部分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认知不够清晰,对“五个认同”表述不准确,学校专题讲座和主题实践活动较少而且单一。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必须抓住“主线”聚焦“纲”,坚定“五个认同”,加强主阵地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和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实践养成,不断深化历史研究和理论研究,提供历史支撑和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4.
王志海 《科教文汇》2023,(4):174-176
如今,自上而下各级部门都在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每一位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深挖课堂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尤其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更应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探索中华各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运用机遇和应对挑战的必要,也是历经自在、自觉、自为发展历程的中华民族的时代呼唤,又是我国“大一统”历史信仰的时代表达。作为一项重要系统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廓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基础性问题,为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一书是由虎有泽等联合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论文集.该书中既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探究,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机制研究》等;也有基于具体实例的分析,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的实践——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实施情况的调研》《蒙、汉民族关系研究——以乌拉特后旗为例》等;同时,既有对古代民族文化发展的梳理,如《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中原文化认同意识——以契丹人为例》等;也有立足当前背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行的探讨,如《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用“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浅析“五个认同”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  相似文献   

7.
实事求是是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规范,也是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有效开展思政课课教育教学的根本方法。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准确把握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在西藏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追寻、探索、检验和发展西藏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规律。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成为实事求是的模范,应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马克思主义思维能力,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深入西藏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探求蕴含其中的西藏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这是党开展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可以增强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认同感,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强大和政权的稳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须挖掘民族文化,强化中华文化认同。话语是文化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教育话语是一种介质,它不仅体现着民族团结思想和观念,还型塑规约着民族团结实践。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话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高高在上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必须扎根人民,回应人民呼声,解决人民问题,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伟大目标。所以,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话语生成,实际是依托于原有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形成与发展逻辑,在新时代民族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实现从以民族团结理论范式到以教育为手段指向民族团结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即,把握战略部署:指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发展方向;整合教育资源:打造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引擎”;嵌入教育管理: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与中心内容,如何进一步增强高校信仰教育的实效性与感召力亦是关乎国之根本的铸魂工程。本文聚焦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发展机制、现实危机致因、培育铸塑路径展开逻辑透视,旨在通过逻辑应然、教育实然与实践必然的有机嵌联,整体性优化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提升其价值评价与信仰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过程之中具体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养的核心内容.落实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涵养,以知耻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确立诚信观、劳动观、守法观、节约意识等.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的许多优秀德育思想和人文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因此,高校应重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从教学内容、教育模式、教育载体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当今教育界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结合新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重要基础,以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以及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史菲 《知识窗》2023,(4):45-47
民族院校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是构建团结文明和谐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当前,民族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质量和培训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基于此,文章从青海民族大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现状入手,对民族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西藏高校推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培养西藏高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针对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西藏高校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相关问题做分析和探讨,提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培养西藏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传统教育教学改革对策,从而促进西藏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5.
张利民  邓翠薇 《科教文汇》2008,(26):160-160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采取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统一思想,增强国家意识,培养国际视野,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来看,不少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视度不够,认可度不高。当然这里面有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因素,但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强,不能不说是重要的症结所在。所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和内在要求,以及根据学习这门课的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探究课堂教学方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6.
张中飞 《科教文汇》2008,(36):164-16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从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何艳 《科教文汇》2014,(23):38-39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国家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新时期,着力“两课”教学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健康成才成长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8.
西藏高校科学发展观“三进”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霜 《西藏科技》2009,(11):34-36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推动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对于提升西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整合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拓展学习实践载体三个维度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三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恒良 《西藏科技》2010,(12):39-42,50
西藏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西藏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通过调查分析,找出西藏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增长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的双重功能,对其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才能取得成效。当前,应当把提高认识水平、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师资队伍、优化教育环境当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宏观思路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