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责任感也是任何一个民族和文化崇尚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要形成与发展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使他们学会如何承担责任。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家长应清楚要培养孩子承担什么层次与什么内容的责任,或者说,家长应清楚孩子能够承担什么责任、不能承担什么责任。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2008,(9):44-48
专题1.承担任务,从小培养责任心 许多小学生责任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表现为学习马虎,作业后不检查、不订正:家庭中基本不做家务,不能很好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有事不向父母告知;对班集体漠不关心,为班级做事甚少;做事不计后果,出事推卸责任。许多家庭祖辈对孩子娇宠溺爱,父母过于保护、事事代劳;有的家长平时言行不一、做事不负责任;不少家长有护短行为,替代孩子对过错负责。  相似文献   

3.
杨红娟 《考试周刊》2014,(25):179-179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首先要培养其正确的社会责任理念,树立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心。家庭和学校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要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小学生学习的始终,把孩子的道德素质作为培养的核心目标,把育人理念作为培养的关键,学校要与家长携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即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各类大众传播媒介,以生动多样的形式宣传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向上的身心。社会精神对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巨大的作用,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继存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首先,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树立正确教育观。 家长的教育观包括教子观、亲子观和儿童发展观。 教子观是家长关于教育孩子的观念。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其一,家长应树立慈爱和威严并重的观念,对孩子施以理智的爱。中国特有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中,六个大人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监护式的,他们把所有的宠爱集中地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对孩子百般呵护,溺爱有余,而威严不足,结果致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心理脆弱等弱点。所以必然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日本的许多家庭就非常重视对…  相似文献   

5.
家教小品     
爱·责任感没有比爱与责任感更重要的了。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有许多潜在的危险威胁着他的肉体和精神,而爱与责任感会使你随时随地关心你的孩子,它是你的孩子最有力的保护伞。气氛和谐的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营造和谐的气氛,除了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外,还要注意三点:一是父母要自尊自强,在子女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二是要多给孩子讲话的机会,让孩子讲他看到的事物、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的心情,使其意识到父母关心着他的一切;三是要把握尺度,给子女一定的自由,使其有自然发展的空间。这样,子女才会觉得家长的要求合情合理,从而乐于…  相似文献   

6.
德育,从培养小儿同情心开始从小有同情心的孩子,心地善良,能关心他人。那么,怎样及早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一、家长要爱孩子,但爱而不露;要给孩子体贴温暖,但同时也要给孩子讲道理,防止任性娇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让孩子以为是他给家庭带来了欢...  相似文献   

7.
一、家长要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好表率父母应以自身的责任感影响孩子,没有强烈责任感的父母无法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孩子。父母的言行及处事方式影响着孩子,父母要言传身教,为孩子做表率,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8.
恢复高考37年来,教、学、考已经成为大家共同认可的教育程式,并仍在被各地、各校沿袭运用着。然而,当我看到许许多多的家长欢天喜地送子女上大学、愁眉苦脸接大学毕业再待业的孩子时,当我看到许多大学生不会煮饭、不会洗衣、不会生活时,当我看到一些年轻人全无同情心、包容心,全无敬畏心、孝敬心,全无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有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9.
引导孩子学习“四要素”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家证要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孩于学习时.家长要保持环境安静,切忌大声说话,尽量少看电视少听音乐,更不能让父母之间的“舌战”暴露在孩子面前而严重影响其学习。激发兴趣,培养自觉...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自律意识,会让他们终身受益。对小学生进行自律教育不能是单方面的,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自律的培养当中来。 在家里,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不能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小皇帝”,就过分溺爱任其随心所欲,要多给孩子提供实践自律的机会,鼓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的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大多数父母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够重视。一些愿意尝试做家务的孩子,还未动手就被家长赶去做作业、看书、听英语,孩子没时间、没机会做家务劳动。孩子长大后生活能力低下,成为令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培养  相似文献   

12.
JIAZHANG200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高度重视,按说这是好事,但凡事一旦走入极端,好事也会变为坏事。“过度教育”,就是当前家庭教育中危害最大的一个问题。“过度教育”表现在哪里?一是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许多家长特别是隔辈人,对孩子的需求不问合理不合理,一概给予满足。吃,要高级营养品;穿,要高档名牌货;钱,大把大把地塞给孩子……真是要月亮不给星星。结果呢?孩子生存能力很差,自我中心意识恶性膨胀,对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殊不知,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必定会酿成孩子和家庭的悲剧。二是过多干涉孩子的活动。家长既怕孩子冷着,又怕孩子…  相似文献   

13.
一、家长要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应以自身的责任感影响孩子,没有强烈责任感的父母无法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孩子.父母的言行及处事方式影响着孩子,父母要言传身教,为孩子做表率,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
许多家长朋友跟我说:孩子决定着家庭的气氛,孩子争气,家长就没有什么大的烦恼,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但争气的孩子会给家长带来心灵的慰藉;如果孩子不争气,家长就不会有好日子,好心情,心里总有阴影掠过的感觉。是啊!我们中国人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事业成功的家长希望子承父业;事业不成功的家长则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圆梦人。但这只是家长的一相情愿,家长忽略了孩子同我们一样具有独立人格,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应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他们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刘艳兰女士和她的爱人对孩子可谓费尽心思。为了给李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规范着自己的言行,这的确是很正确的教育方法,效果也不错。但在李涛升  相似文献   

15.
谈家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家长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价等都将对孩子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一、家庭教育的内容1.家长心态。现在许多家长都爱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一味地强调孩子的学习,不依据孩子的喜好培养特长,无形中在孩子的心灵上造成了许多压力,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此,搞好家庭教育首要的是家长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代替孩子…  相似文献   

16.
家长如何培养独生子女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呢? 首先,从培养孩子关心家里人做起。家长应该让孩子懂得,家庭是一个小集体,自己是这个小集体中的一员,应该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不能光要求大人关心自己,自己也要关心父母、祖父母,并要尊敬照顾老人,在家庭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吃、穿、用等方面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想到家里人。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时代,人只有具备一定的责任感,才能自觉、勤奋地学习和工作,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自动出现的,只有从小培养责任感,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然而,现代家庭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凡事都依赖大人,遇到难事就退缩,对于成人交给的任务往往拖拉、半途而废。面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要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中华家教》2011,(3):23
Q编辑老师:您好!我家女儿从小就刁蛮、任性,这些都不算什么,严重的是她一点爱心和同情心都没有。邻居家生活条件要比我家差些,我经常给他们家孩子一些零食,有次正好被我女儿看到了,她硬是从我手里把食物抢了回来,说不给别人吃。我说这些都是你不喜欢吃的,孩子竟然说她不喜欢吃也不能给别人。真没想到孩子会这样,我现在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呢?A家长:您好!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常常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各种要求。一些家长由于自己幼时家庭清贫,不希望孩子再像自己的童年一样,于是在物质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展开的教育。夫妻之间的情感是否真挚,关系是否平等,关系到家庭的氛围和亲子之间的沟通,而亲子沟通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在家庭生活中,许多夫妻教育孩子的意见不一致。专制的家长相信“不打不成才,棒打出孝子”;溺爱孩子的家长认为“不能让孩子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树大自然直”。夫妻间意见不一致,又没有平等发表意见的家庭氛围,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暴露出夫妻间的矛盾,孩子会更加不好管教。此时,最需要夫妻间坦诚地沟通。平等的夫妻关系就是相互沟通的前提。前不久,看到著名歌唱艺人李玲玉说她教…  相似文献   

20.
焦卫燕 《山东教育》2004,(36):55-56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只靠幼儿园是不行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不下课的常任老师。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养不当形成的。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些公共场所.孩子由家长牵着、抱着,每当孩子跑去找小伙伴时,家长便追过去把孩子抱回来说:“快过来,当心人家打你!”还有的家长担心小孩子到人家家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