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学者们普遍认为,流动人口子女既包括流入城市的流动儿童,还包括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的年龄范围主要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年龄为6-15周岁的中小学生。本文所讨论的流动人口子女,主要指的是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西安上学的流动人口子女就接近  相似文献   

2.
雷瑾 《生活教育》2010,(5):27-3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与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不同的是,这些农民工子女别无选择地被留在了农村,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这是一个上千万的群体,它的数量十倍于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就本人所居住的贵州省都匀市的王司镇、平浪镇和基场乡两镇一乡为例,王司镇中学学生总数1051人,留守学生378人,占36%;小学学生总数1784人,  相似文献   

3.
公办学校中流动少年儿童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导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发展迅猛,规模持续扩大。据报道:全国流动人口数量已超过1.4亿,10年内翻了一番,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约占农村劳动力的30%,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人们一般称他们为民工或农民工。据最近《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透露,在1亿流动人口中18周岁以下的儿童占19.37%。6岁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儿童的43.8%,15岁至18岁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儿童的28.8%,约10%学龄儿童失学辍学,近50%不能适龄入学。为确保流动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措施,实现了部分或者全部流动儿童少年就读于公办学校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流动儿童是指随父母移居城市上学的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子女,它与父母进城务工就业而将子女留在家乡的“留守儿童”相对应。从流动儿童的年龄结构来看,目前主要以小学生为主;从发展趋势来分析,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和工作的日趋稳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倾向将子女带到城里居住和上学。流动儿童是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各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已做了大量工作,但流动儿童教育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育财政、民工子弟学校、教育机会不均等等问题。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  相似文献   

5.
从今年秋季开始,国家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一政策惠及全国2821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为2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就读进一步消除了障碍。同时,教育部门要求各地为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提供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就学待遇。然而近目在重庆调研时发现,重庆进城入学的农民工子女数量近年来持续增长,使原来就不足的城市教育资源更显紧张,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农村教育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进城农民工子女已成为当今城市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否能够适时地接受义务教育,是一个关乎教育公平,也关乎我国整体国民素质提高的重大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当前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最大障碍主要是国家制度没能随社会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变革,如陈旧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一亿,其中18岁以下流动儿童有1982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0到14岁的儿童已超过1410万,占流动人口数量的13.78%以上。据此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近1500万(1485.5万)[1]。今天的流动儿童也许就是城市将来的主人,从长远来看,这些儿童和谐地融入本地生活,认同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对于流入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如此众多的农村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他们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如何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农村的全面实施,城市也开始对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但是,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却未能纳入“两免一补”政策的享受范围。免费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有义务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由于现行义务教育投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义务教育法也没有明确规定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承担主体,大多数农民工随迁子女被排斥在城市公办学校和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范围之外。建立由中央政府、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三方按比例共同分担机制。将农民工随迁子女纳入“两免一补”政策的享受范围,是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正>流动人口是中国户籍制度下的一个概念,在国际上,类似的群体被称为"国内移民"。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国内移民"的大国。有了流动人口就有了流动儿童。当前,关于流动儿童的说法有很多种,如农民工子弟、流动人员子女、打工者子女等。流动家庭学前儿童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生活,没有流入地城市户籍的06岁的儿童。而中国众多的流动学前儿童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  相似文献   

10.
飘飞的蒲公英也该有春天--农民工子女教育透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亲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这就意味着,全国有近200万流动儿童失辍学,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成了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社会问题。飘飞的蒲公英也该有春天。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在等待中失去求学的机会,从而酿成其命运中抹不去的遗憾甚至悲剧,以及我们全民教育的又一个缺失。  相似文献   

11.
有数据显示,我国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将近2亿,他们的背后是多达1400万的随迁子女,每8个城镇儿童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这些"流动的花朵"能否在城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顺利融入城市文化,关乎社会和谐、教育公平.如何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个庞大群体的受教育权,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公民教育视角的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和工作的日趋稳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倾向将子女带到城里居住和上学,农民工流动日渐家庭化。因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生存、教育与融合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进入政策研究视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义务教育的诸多问题中,最初农民工子女问题并没有进入研究视野,更没有排上政府的政策日程。从《义务教育法》颁布到《教育法》出台的近10年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上百种政策法规,但没有一个是针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而最先进入政府决策视野的是因民工潮引发的交通和治安问题。_①由于流动人口中占相当比例的人口举家流动到城镇,使他们的子女离开原户籍所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主要由户籍所在地政府负责,教育经费则按照户籍学生数下拨。这样,当儿童随父母迁徙到城镇,原户籍所在地政府不可能再负责他们的教育,而当地政府并没有义务负责他们的教育。因此,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来说,他们的教育问题只能依靠父母来解决,由于农民工多数属于低收入人口,在公办学校高额的“借读费”面前,子女面临着失学。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中国国内的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流动子女的教育问题。对这一时期研究成果的梳理。是当前政策执行研究所必须的前提工作。  相似文献   

14.
吴景松  幸娟 《中小学管理》2007,(8):24-25,27
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由于经济持续繁荣,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城务工人员流入地之一,目前,“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已达3000万,每年约有10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父母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各个城市,沪,苏,浙三省市纷纷采取相关措施,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他们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同城待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子女教育:难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现阶段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当前,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城农民工子女在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特别是在分享流入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上,尚存在一定障碍;二是农民工子女的频繁流动给所在学校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籍管理带来困难,从而影响其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实现;三是农民工子女学业不...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孩子也承受着来自城市的排斥和歧视。只有改善对农民工及其子女起限制和排斥作用的政策和制度,改善他们的个体素质,才能改变市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排斥态度和意识,也才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进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的目的。改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应当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其一,改革对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显失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其二,提高和改善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个体素质;其三,提高社会认同,消除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的隔阂。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异地谋生而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少儿群体。现阶段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从优化家教环境、强化学校教育、加强社会联系等多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8.
建议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通过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整合城区教育资源、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等举措,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使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在异地平等就学。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的监护和教育责任。提高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活动场所、健康向上的书籍和音像制品,促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大批农民甚至举家流入城市之中。据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流动儿童的数量约为1982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在全部流动儿童中,农业户口的占74%,这意味着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数量已接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这些人群在城市管理中被称之为外来流动人口。由此带来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即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学界也对此越来越关注。笔者对近几年来有关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初步发现,其研究主要是以实地调查、访问的形式并且从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建议等三个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