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手稿》直接地说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的批判研究的结果。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 ,把经济学的劳动范畴与劳动主体即人结合起来 ,得出了“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结论 ,并且 ,按照费尔巴哈“从感性出发确定东西”的原则 ,将这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置于感性的基础之上 ,劳动的主体是现实的感性的人 ,劳动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而不是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设定物”。这样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 ,马克思形成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双向超越。相对于这种理想化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劳动就是一种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及私有制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 ,是人性丧失的根源 ,要达到人性的复归 ,就要消除异化 ,毁弃私有财产 ,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9)
人的类本质本应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资本主义生产使劳动异化了,人本身类的意识也由于异化而改变,以致类生活对人来说竟成了手段。马克思在追问经济异化的根源时,创造了异化劳动理论,表明人的生命活动发生了分裂。马克思将这种现象归因于私有制的存在,认为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经阶段,是人类通往全面自由解放的一种过渡。在社会主义生活条件下,通过分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利于现实人本质的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其认识论出发点及论证等方面蕴涵了现象学视域。而就现象学视角而言,本质直观可作为解读异化劳动的可能方法。在此方法的导引下,异化劳动将呈现为一个全新视域并生发出一系列寻问,这些寻问是对异化劳动现象学方式的寻求。而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自由自我决定的价值取向印证了马克思自由自觉的劳动本体论,并且其“生活世界”与“技术人”思想等构成了现象学对异化劳动审视的现实向度。  相似文献   

4.
交往是主体之间的自由自觉的交互活动,它与一定的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交往异化是指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作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被迫的社会活动,私有制是造成交往异化的深层物质根源,现代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交往异化在当代社会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合理的主体交往结构、提供人的全面发展的空间来寻找扬弃交往异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异化的概念,指出异化世界的本质是使人的本质的扭曲再异化。以此观点为基础,本文结合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本质的多层次特性,及人的异化劳动被扬弃最终实现劳动复归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既是对传统哲学的总结,也是马克思科学实践观诞生的标志。马克思对传统哲学革命性变革,集中表现在哲学思维方式、哲学主题和哲学功能等方面,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实践观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物质和精神、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感性和理性、目的和因果、必然和自由在相互规定和转化中的现实统一活动。  相似文献   

7.
直观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称谓。直观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承认事物有其固有的本质或规律,“固有的”,意味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是原本就有的,而且是完整的、已经完成了的。因此,人认识的任务就是“只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把握这种本质或规律。马克思不承认事物有其固有的本质或规律。他批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目的正是要纠正它的主要缺点,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认识论原则,即实践的原则。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一种感性活动,马克思突出和强调实践,既从根本上改变了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经典的表述,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是劳动,共产主义就是对私有财产即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而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共产主义本身又是新的社会的中介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娟 《科教文汇》2013,(23):55-56
马克思以有生命的、现实的、可经验的个人为其理论出发点,将现实的个人及其生命活动同人的本质相联系,通过对人能动而又受动的对象性活动的剖析,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界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殊途同归的阐释,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现实的社会关系是由人特有的"异化劳动"所创造,人周遭的社会关系建构着人的现实社会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2)
通过研读马克思著作,对马克思关于文化的理解发现,马克思对文化的概念并没有具体的表述,对文化观的内容也没有全面说明,但经过阅读马克思的文章,从马克思的观点论述中,逐渐明晰了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由最初的"自我意识"到报刊自由、文化自由的阐述,逐渐摆脱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意识到感性具体的人的存在,进一步向唯物史观迈进;通过揭示客观存在是意识产生的前提,得出实践是马克思文化观的本质;最后阐明文化的源泉是劳动,文化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展现不同的特点,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以费尔巴哈哲学为中介,并扬弃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的本质思想,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批判国民经济学、黑格尔辩证法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自然、社会历史观即新世界观,新世界观使马克思实现了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论变革.把财富作为历史问题、社会自然过程,劳动尺度是马克思运用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科学方法剥离历史幻象、建构科学劳动价值论并最终使经济学成为历史科学的批判尺度和建构尺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异化劳动,又称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经济下的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的一种高度概括。马克思异化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承上启下的连接点,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异化"的概念作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核心,一直贯穿其整个思想生涯。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当代社会仍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与罗尔斯都对功利主义自由观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具特点的自由理论,构成各自正义观的理论基调。二者都探讨了“谁的自由”“怎样的自由”与“如何自由”等重要问题: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关注资本所有制下受剥削与异化的无产阶级的生存,将自由看作人的本质的实现,指出通过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结合,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罗尔斯从现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体制出发,关注社会中由于自然偶然分配的“最不利者”的权益,将自由界定为社会全部成员最大均等的自由,指出通过改善现有的社会政策,保障“最不利者”的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良序社会。罗尔斯的自由观是完善现有社会制度的内在的自由,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变革资本社会的超越的自由;罗尔斯的正义观侧重当下,马克思的正义观蕴含超越;二者都旨在构建一个满足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正义社会。对二者在自由理论基础上正义观的厘清无论对国内的政治哲学研究,还是对我国当下美好社会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静丽 《知识窗》2023,(12):42-44
“四最”劳动,即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不仅是高校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学界亟待研究的新议题。文章研究了“四最”劳动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溯源并分析马克思提出的相关的劳动概念,在阐述“四最”劳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把助益实现中国梦作为“劳动尺度”,是“四最”劳动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以庄子的《齐物论》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探讨二者关于理想社会人的特质的看法。庄子逍遥王国的实质是至人世界,而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质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至人最基本的特质是逍遥,具体表现为:第一,精神上的独立;第二,认识上的道观;第三,政治上的天放;第四,生死上的化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但是这里的自由不是抽象的观念中的自由,而至少是从劳动的异化中解放出来的经济自由、从阶级压迫中解放出来的政治自由以及从各种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的精神自由。庄子和马克思关于理想社会人的本质的阐述,既有一定的契合点,又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整个人类历史不过是人性不断生成和改变的过程,金融危机是人性在当下一种极端显现。在人性的生成过程中,人要同其他事物打交道,通过对象化活动表现在影子、梦、神、上帝、道德、食色、理性、欲望、货币、资本等方面,其中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充满着异化现象。人性具有原始的丰富的潜在的可能性,人性的生成和发展在于人的努力,争取全面自由地把人性的可能性现实化,不断地克服异化的人性而向人去生存,达到“天人合一”境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吸取了黑格尔与费尔巴哈人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批判继承,最终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人学思想。马克思人学思想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鲜明特点,将人从抽象拉回具体,从实践角度解读了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可能。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推进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价值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原理,它具有所有科学原理的高度抽象性,因为这种度抽象的范畴使得我们不能教条地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而是要从本质上理解和坚持马克思的价值论,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本质、精髓,了解它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环境危机的直接根源在于"科技异化"。这种科技异化的本质不在科技本身,而在于"人"。人的异化是科技异化的实质。类哲学通过对"类主体意识"的确立,为"新人道主义科技观"提供了哲学基础。因此,在"类哲学"基础上所形成的新人道主义科技观,是人类摆脱科技异化、克服环境危机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