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所谓表现性评价。就是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从而对其成就所进行的评价。它是基于表现性测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学生成效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表现性测验是一种测量方式,属于建构一反应测验,学生在这种评价任务中要生成原创的反应。表现性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是它超越于传统学业成绩测验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山东青岛海逸学校进行了"全课程"实验,将以往的语文、数学等单一学科整合为了五大学习领域: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素养、体育与健康、品德与生活,并进行了评价方式的改革,实施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分为过程性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表现性评价。学校通过科学确定评价目标(确定所期望的学习结果),表现性任务(创设引发学生表现的情境)、评分规则(衡量学生表现的依据),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在真实情境活动中通过实践、体验来理解知识的过程,提升合作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广阔的人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应立足于对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定”。表现性评价是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变化过程,是影响学生音乐学业进步的积极手段。笔者在探索小学音乐表现性评价中,关注在真实任务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认为表现性任务不仅指简单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体现,具体要观察学生如何用已学的音乐知识与艺术技能完成一项主题任务,并提出表现性评价长线任务和短线任务的设计及表现性评价记录工具的运用策略;希望对激发学生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表现性评定在课程评价中的重要作用1.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表现性评价方法,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学生学习的本质。因为,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因此,运用表现性评定能够鼓励学生把  相似文献   

5.
一、表现性评价的涵义及其心理学意义 1 .表现性评价的涵义 所谓表现性评价,就是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从而对其成就所进行的评价.它是基于表现性测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学生成效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表现性测验是一种测量方式,属于建构-反应测验,学生在这种评价任务中要生成原创的反应.表现性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是它超越于传统学业成绩测验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学业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学业评价不能理解为是对学习成果,也就是学生学习的获得性的判断,更不能理解为对学习过程,即学习的表现性的判断.同样,数学学业评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更不能认为是对学生运用数学的技巧,学完数学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的评估.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能灵活运用如下评价策略:过程性策略,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性策略,其目的是使评价自身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表现性策略,其意义在于让学业评价的多元化价值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表现性评价是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评价内容,尤其关注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在融合课程教学与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关联、推动和融合的重要作用,是践行语文课程深度学习的有效推手。教师在进行表现性评价时,要关注实施过程,保障深度学习的稳步推进;要关注方法运用,保障深度学习的反思批判;要关注成果形成,保障深度学习的后续延展。  相似文献   

8.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起源于美国20世纪中叶,Stiggins认为:“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而进行的一种系统评价.评价者以真实的生活或者模拟的练习为起点,引发学生的独特反应,在观察这些反应之后,给予相应评价.”[1 ]表现性评价有别于传统的考试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和分析,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9.
改革现有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模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就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试成绩相统一构成升学成绩,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建立考试诚信制度。建立学科档案袋,实施任务表现性评价,让学生更充分地表现自己。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评价能力。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政策保障以及家长、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表现性评价更具创新意识,可实现多元化评价,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此,笔者以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为例,分析了表现性评价的具体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表现性评价主要是用来测量那些不能被客观性试题很好测量的学习结果时对学生在真实情景下运用知识和技能能力的一种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不仅是评价的工具,更是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本文从为学生提供活动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可量化的被评价者的行为和成果特质作为界定表现的标准,着眼观察与记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给予即时评价等方面谈了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表现性评价可测试学生在具有一定真实性的情景中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真实性评价。本文拟通过分析表现性评价的涵义、特征和类型,就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表现性评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动手做任务评价是指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复杂问题,并通过学生的表现进行测量的评估方式。本文从任务设计模式、评价理念和试题特点三方面比较NAEP(1996→2009)科学框架改革对其产生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NAEP任务设计模式基本稳定;重概念理解、重科学探究、以评促学的理念依旧,试题编制和工程设计方面则出现了新的思想;试题保持了主题单一、题型多样、重视引导的传统,在开放性、继承性上有所创新。这为我国表现性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红蕾 《教学月刊》2006,(11):16-17
威格金斯认为: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活动,或制作一个作品以证明其知识与技能等,即主张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表现其所知与所能。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的建议就蕴涵着表现性学习的特点:它不仅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管理怎么学的过程以及结果的呈现方式和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以及合作、探究等等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表现性评价就是对上述内容,达成一个准确的评价。本文浅述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活动中的操作步骤。第一,确定表现性评价的分层目标和实施目标以七年级的综合活动“马”为例,列表描述。详见表1。第二,表现性评价的具体…  相似文献   

15.
习作是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发展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实施,解决传统作文教学在评价方式的弊端,有必要在习作教学中使用表现性评价。文章尝试利用智能技术探索小学语文习作表现性评价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宋丽华 《成才之路》2014,(34):31-31
正近年来,表现性评价模式逐渐走进学生英语口语课堂,在评判学生反应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表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于传统评价模式,表现性评价通常围绕现实的生活问题与情境展开,是对学生的表现过程、表达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现出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同英语口语教学特点密切吻合,有利于对学生的口语表现作出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模式也能够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强调表现性评价,是为了平衡我们只注重考察学生的零散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考试,强调知识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综合运用。我们要将表现性评价与课程教学统整在一起。在教学中实施表现性评价,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如何运用评价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方面,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具有这个潜能;另一方面,只有学生深度参与其中,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指向高阶认知目标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8.
表现性评价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对儿童进行评价的新的理念和方法.它要求评价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力求反映儿童在真实的情景中如何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倡在多种情景中运用多种手段和信息来源评价儿童.本文从符合儿童发展特点,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以及有利于课程实施与有效教学的角度阐述了表现性评价对学前教育的意义,介绍了常用的表现性评价的方法及与其关系密切的非正式评价的方法,最后从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技能,把观察作为一个切入口等方面提出了教师学习运用表现性儿童评价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20世纪90年代早期在美国最先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诱导出学生的真实表现,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方法。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相似文献   

20.
表现性评价是与传统形成性评价完全不同的评价方式,强调在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中观察学生口语表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结合中职教育的教育改革目标,探讨了表现性评价在英语口语交际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