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地钟声》(又译《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以其亲身经历的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 ,美国志愿军罗伯特·乔丹为配合政府军的进攻 ,奉命进山 ,在游击队的协助下完成炸桥任务后 ,自己英勇牺牲。小说以其完整的故事情节、清晰的人物形象、浓缩的结构艺术、有迹可寻的视角变换和合乎理性逻辑的时空切换而成为二十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又一长篇杰作。然而 ,海明威生活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层出不穷、现代主义文学蓬勃发展的二十世纪 ,其作品的思想观念、创作手法不可避免地具有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一《战地钟声》…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和福克纳,这两位二十世纪的美国的文学大师,都是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之后,带着精神上的重创,开始他们的文学生涯的。二十年代,福克纳写了一部反映战争给人们心理上带来创伤的作品后,便很快埋头于美国南方古老家族的发掘。于是他发现了自身世界。也许是由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和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影响和启发,他创造了一个“神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是美国迷惘文学的代表,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最著名的作品是《老人与海》,关于海明威和其作品《老人与海》的研究有很多,笔者主要对《老人与海》中所表达出的英雄主义进行探讨解读,以期能够引起读者关于作品英雄主义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张悦 《文教资料》2013,(17):22-24
舍伍德.安德森和海明威是20世纪初期美国文学史上的两位大师,其代表作《林中之死》和《老人与海》被认为是两位作者最经典、最成熟的作品,二者都突出表现了死亡这一主题。本文比较作者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死亡意识并浅析其成因,通过对比可知,虽然两位作者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死亡体验,作品也创作于同一时期,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但两位作者的死亡意识有着很大反差,引起读者对生命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永别了,武器》被认为是一部当代文学杰作,这部作品成功地描写了一战及其对青年人造成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伤害,这种伤害是不可磨灭、不可愈合的。《永别了,武器》是一部反战题材小说,通篇都弥漫着反战思想,作品描述了战争的罪恶和残酷无情,它剥夺了人类的幸福。同时这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亨利就是海明威的真实写照。海明威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结合富有诗意的语言,对战争作了有力的抨击。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它讲述了一位古巴老渔夫捕鱼、与自然争斗的冒险经历,塑造了桑地亚哥这一鲜明人物形象,蕴含着深度哲理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文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对《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加深对此作品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毕生致力于小说创作,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小说家.《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它曾使作者荣获1952年度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性格”.20年代作品中的那些孤独、迷惘的主人公,到3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坚强不屈的“硬汉”,而《老人与海》则把硬汉精神升华到寓言的高度,其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向来脍炙人口,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就是在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部作品表现了人通过战胜自然伟力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突出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又表现了海明威对自然的矛盾复杂态度。总的来说,海明威是一位具有一定生态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9.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作品,这部作品在发表之后就在文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也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好评和喜爱,并且还在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文学历史上最经典的一百部小说之一。本文结合《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的语言特征和隐喻的表现进行分析,探究这部作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史康 《海外英语》2012,(5):209-210,230
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厄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富盛名的现代小说家之一。他那以"冰山原则"为主要特征的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使其成为蜚声世界文坛的一位文学大师。本文通过对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进行细致分析,具体阐述海明威是如何巧妙地运用电报式对话、外聚焦型叙事视角和独特的象征手法来实现"冰山原则"的。  相似文献   

11.
《马丁·伊登》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两部巨作,本文就作品中两位主人公形象的相似和相异处进行比较,揭示出美国二十世纪人们狂热追求“美国梦”的失败这一主题以及它所表达的更深的涵义  相似文献   

12.
王辉 《华章》2013,(15)
《老人与海》是美国当代文学大师海明威的顶峰作品,由于作者注重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的效果,在作品中以男子汉为主题风格的思想特点,以致使读者恍然若有身临其境之感。本文对《老人与海》的作品及主人公形象进行概述,并对作品中表现出的深刻内涵进行总结。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系统分析海明威的文学思想,为促进英美文学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夏天,《中华读书报》举办了“20世纪百部文学经典”的调查评选活动。100部经典作品中,美国19部,中国18部,法国11部,奥地利8部,英国、德国各7部,俄苏、爱尔兰各5部,意大利4部,阿根廷3部,哥伦比亚、捷克各2部,黎巴嫩、秘鲁、墨西哥、日本、瑞典、瑞士、希腊、智利、印度各1部。排名前二十位的作品如下:《阿Q正传》(中国;鲁迅;中篇小说)、《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法国;普鲁斯特;长篇小说)、《尤利西斯》(爱尔兰;乔伊斯;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美国;福克纳;长…  相似文献   

14.
《老人与海》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杰出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活着》是20世纪末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本文从两位作家对苦难的叙述、阐释和解答等方面比较这两部作品,探究他们对于人生苦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非洲的青山》是一部关于非洲丛林狩猎的经典之作。该文试图从海明威的这部非洲题材作品出发,从生态批判的角度对海明威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对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6.
【导读】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1900~1938),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山区小城阿什维尔。父亲是雕凿墓碑的石匠,母亲当过图书推销员和教员。父母一生生育了8个孩子,存活下来的有6个,他是最小的一个。托马斯·沃尔夫毕业于哈佛大学,拥有硕士学位。他1938年9月因患脑炎死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他虽然只活了38岁,却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分别是《天使,望故乡》、《时间和河流》、《蛛网与磐石》和《你不可能再回家》;还有数十篇中篇、短篇小说。仅以这些作品,就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刘易斯、福克纳和海明威3位大师齐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发表于1952年,它一经问世,便立即使曾名声大噪又沉寂多年的作者厄内斯特·海明威再次被世人刮目相看,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相当成功的作品,就连一向对海明威持有成见的、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也不得不盛赞《老人与海》是“最精彩的作品”,并说:“赞美上帝,但愿创造、爱、怜悯海明威和我的那种力量——不论那是什么——约束住海明威,别让他再改动这篇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海明威相继获得了1953年的普立彻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从而重振了他在文坛上的声威.《老人与海》之所以成为一部风靡全世界,使读者争相传阅,使研究者兴味盎然的杰作,就在于它在叙述有关老渔民桑提亚哥极为简单而又寓意深长的故事,塑造这个时乖运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部寓意浓厚的象征主义作品,是20世纪欧洲文学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在《老人与海》这部文学作品中,作者运用多重象征主义手法,将抽象具体化,赋予老人、孩子和狮子各自不同的象征寓意。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作者通过将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和文章中的象征意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了丰富的内涵。《老人与海》主要描写的是一位老渔夫捕鱼的故事,从渔夫身上反射出来的勇敢、自信、坚强、永不放弃等精神,塑造了一个不幸但是又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体现了20世纪伟大的美国精神,而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成长。本文就《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在当代社会中体现出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战争题材无疑在海明威的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和极其重要的位置。他的两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以及《丧钟为谁而鸣》均分别取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的内战;此外,拳击家、斗牛士和渔夫等人物形象显然也深得作家的偏爱,并以此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获诺贝尔文学殊荣的《老人与海》便是一部以描写老渔夫与自然、命运搏斗为题材的不朽之作。在各类题材中,以非洲的狩猎为题材的作品也不可忽略。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