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改革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体系改革是实现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框架体系.课程改革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因此,对民办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应以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的多元目标、加强通专课程的结合、补充网络课程资源、加强学术课程与隐性课程建设等途径进行.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将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思想文化性、又具有较高素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课程设置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决定了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呈多变性、多样性、多规格型的发展趋势。作为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为己任的职业中学,转变观念,改革旧的课程体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课程教学与建设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课程建设及改革之所以难,主要难点在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转变及其相应的“双师型”教师、“两大块”实践教学基地、“一条线”教材体系的建设等方面。鉴于此,本文就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谈一些认识。 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努力办出专业特色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高新技术进步以及行业、企业人才需要,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是:   以社会需要为导向设置方向 本专业为工商企业或相关行业培养既懂大市场营销知识又懂现代营销技术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  相似文献   

4.
“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应当是既懂政治又懂军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 ,必须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 ,下力抓好师资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应该承担起传播军事思想、培养全民和平意识的重任,把军事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课程来对待,将军事课程视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扩大课程内容的涵盖面;加强军事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建设;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明确军事教研室(部)职能:应是普通高校加强军事课程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外企业的频繁交流,各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社会对既懂商务知识,又具备扎实语言功底的口译人才需求迫切。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旨在培养全面掌握商务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同时具有较高口译水平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作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核心课程之一,高校和教师应在教学模式、实践训练、考核评估、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进和加强,以期培养出优秀的商务英语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7.
土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填补经济、管理软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课程,对培养既懂土木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体会,以"卓越计划"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分析了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探索性思考,希望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严威 《教育教学论坛》2019,(22):126-127
《货币银行学》作为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主要课程,肩负着培养既通理论又懂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以便在当前金融创新与发展的背景下,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20,(5):109-112
既懂财务又懂业务是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养业财融合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对培养会计人才的高校提出的挑战。培养业财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也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本文以会计入门课程为例,通过构建"经济业务-企业财务-会计理论-模拟实习"的课程内容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树立业财融合的理念,适应未来会计工作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复合型财会人才。  相似文献   

10.
受战场侦察监视需求的牵引和军事遥感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军事遥感概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在各高等军事院校相关专业备受关注和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军事遥感课程的特点和现有军事遥感概论课程建设的不足,并联系实际,针对军事类电子与信息专业,在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网络课程等环节中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1.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污染,培养既懂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又懂污染控制和节能技术的新型土木工程师是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中融入环境污染控制知识和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经济社会文化的需求是工科院校工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动力。培养既懂现代科学技术又具有艺术修养、既掌握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和创造技能又具有市场观念和产品研究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工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目标。工科院校工业设计教学改革应以产品造型设计教学为中心任务,构建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知识群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工业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3.
《冷冲模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既懂技术又能进行实际操作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改革之路。《冷冲模设计》课程的改革,应从课程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经济国际交流的增加,培养既懂商务知识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现代大学专业外语教育的新趋势。许多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相关商务课程,市场营销学是其中一门基础商务课程。本文分析了英语专业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该课程教学的方法与建议,以促进商务英语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军事课程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军事课程教学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重要一环.从教学改革的视角探索学生参与军事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考察学生参与之现状,深入分析问题之所在,从而为普通高校学生参与军事课程教学管理机制建设提供参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即本文意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学生本位”育人模式探索不断深入,高校军事课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重任,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军事课课程思政势在必行。高校军事课包含“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两门课程,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操训练,既传授知识技能又涵养家国情怀,是一门覆盖知识面广泛、涉猎内容丰富的通识教育课程,其中蕴含德、智、体、美、劳五育各类元素。运用“五育融合”的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军事课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对于创新军事课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校特有的教育资源,通过带有强制性的管理,使国防生的思想道德、军政素质、科学文化、心理体能得到全面提高,有效地增强纪律观念,以适应将来的部队生活。本文以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军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国防生培养模式为基点,通过对几年来培养实践的研究,探讨建立一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控制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计、整合和实现问题,将培养目标、实现方式和实施效果统一定义在实现矩阵中,对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定义一级实现矩阵,对课程教学改革定义二级实现矩阵,以实现矩阵为系统变量,构建了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控制模型,建立了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改革定量和定性分析理论框架。模型从社会需求的能力目标出发,探索专业能力知识体系,实施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一套围绕能力培养目标、能有效落实专业培养标准的、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整合和实现方法。该模型在我校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向课程建设要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课程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托和凭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课程建设的水平和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关系着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进而影响到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课程体系建设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诸多的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在教学改革中,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是重点。我们认识到,在教育的方向和培养目标确定之后,学生智…  相似文献   

20.
化工设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教学效果对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起着重要作用。以华侨大学化工设计课程为例,探讨了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改善教学方式、强化计算机应用以及实践训练,以促进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