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视自然万物为人类的兄弟姐妹历来是德昂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美好情操。德昂族茶俗文化作为传统生态意识的古老园地,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生态资源。为与自然相互调适、和谐相处,德昂族在生产、生活及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文化适应与创造。  相似文献   

2.
德昂族宗教信仰中的树崇拜、林崇拜、龙崇拜和竹崇拜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态文化思想,客观上对当地生态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当今工业文明给全人类带来生态危机的21世纪,德昂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无疑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德昂族茶俗文化是德昂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德昂族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是德昂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德昂族茶俗文化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茶俗技艺和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在迅速消失,德昂族茶俗文化陷入前所未有的传承困境。  相似文献   

4.
德昂族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灿烂辉煌的文化,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德昂族各支系关于龙阳文化的来历传说为核心,立足云南德宏州内德昂族聚居的德昂族村寨为主,进行访问、调查,挖掘德昂族传统龙阳文化的内涵,构建龙阳文化品牌。在旅游人类学视野下对德昂族龙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认识龙阳文化的社会价值,通过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唤起民族文化的自觉,从民族群体内部生发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行动,对维护当地文化可持续发展,构建区域和谐文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保山潞江坝大中寨德昂族水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内涵丰厚,无论是生产,抑或生活,其水文化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性,尤其是在习俗用水中的情况说明了大中寨德昂族的水观念。  相似文献   

6.
德昂族的饮食文化是德昂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昂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对景颇族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各种影响。文章从德昂族的食源、烹饪技法、食宿礼仪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云南德昂族服饰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昂族各支系的服饰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和居住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服饰的面料款式、色彩装饰、配件各具特色,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并具。德昂族服饰记载了历史,传承了文化,也阐释了德昂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其独特的意蕴传递着情感,述说着德昂人久远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德昂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约2万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州、保山市、临沧市、普洱市等地,大多与景颇、佤、汉等民族杂居。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德昂族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一高棉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很多德昂族群众通晓傣文、汉文。  相似文献   

9.
自然环境为德昂族提供了丰富的食材——辣椒,德昂族为适应环境而喜好辣味,并造就了多样的食辣椒方法,辣椒与德昂族形成了"共生关系"。嗜辣习性记忆和表征了德昂族社会发展实况。对嗜辣认知不同,折射了不同年代德昂人的期许。嗜辣习性还是德昂人身在异乡,唤起思乡之情的基点;是德昂族与周边民族交往融合的媒介,是德昂族与其他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投射。  相似文献   

10.
永年  言兼 《神州学人》2001,(5):35-35
德昂族主要生活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南部,据1990年人口普查,德昂族有15462人,分散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镇康、耿马、永德、保山、澜沧等县,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 德昂族自称“达昂”,旧称“崩龙族”,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德昂族”。汉晋时的濮人、隋唐时的茫茧、扑子蛮、望苴子蛮与德昂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德昂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无文字。不少人能通傣、汉语文。 德昂族团支系不同,服饰也不同。原族名为崩龙族,故有“红崩龙”、“黑崩龙”和“花崩龙”之称。其服饰不仅…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需要异质文化的支持,作为异于西方文化又具有浓郁生态学特质的庄子哲学与此要求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和立场阐释了庄子哲学与生态哲学尤其是与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契合,但总体上看缺乏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分析、探讨国外生态哲学、庄子哲学以及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环境的产物,文化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促成了文化的发展。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一种原生态民歌,它作为马山壮族的传统民间文化,因适应当地社会历史发展而被传承至今。从文化生态的视野探讨了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存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而揭示其对壮民族社会生活生产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批评在国内已逐渐成为显学,在其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出现了单一化、雷同化、习惯于宏大叙事以及缺乏跨学科跨文化视野等诸多问题,其话语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结合布伊尔和马泽克等西方学者对生态批评发展观的理解,国内生态批评应当将生态批评的疆域从文学领域拓展到文化领域,从自然生态拓展到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更应注意其现实指向,重视生态批评的进攻性和批判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生态批评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化,是指在儿童生活中显示出来的心灵特质,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儿童是“本能的缪斯”,儿童文化具有艺术性特质;以游戏为生活的儿童的文化,还具有游戏性;而作为“完整自然的生物”,儿童使自己拥有的文化获得了生态性.艺术性、游戏性、生态性是具有深度联系的,这三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儿童文化的整体.如果艺术性、游戏性、生态性这一描述,不是对儿童文化的一种主观臆测,就应该考虑修正成人社会对儿童“成长”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由于西方法治文化使当今世界面临着生态危机、区际危机、社会危机等多重危机的威胁。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法治文化并进行法治文化的重建。唯如此,才能保证法治建设的正确轨道。而法治文化的重建,需要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价值指引,秉持法治文化的多元立场,更新法治观念,形成超越民族界限的、生态化的法治认识。  相似文献   

16.
生态与文化协同共生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生态文化产业培育模式。盱眙的文化产业发展独具特色,形成了以龙虾为主要代表的创意文化品牌,集聚发展了铁山寺、明祖陵等文化旅游品牌。今后盱眙要按照五色生态文化循环发展机制,建设乡村休闲、户外拓展、考古探险、博物科普的知名品牌。在自然生态、乡村生态、文化遗址等原真性环境中体验目的地的精神要旨,发展精神旅游,构成乡村生态、自然生态与人的精神世界契合的文化场域,同时注意文化发展和城市文化形象的耦合、关联,并提出建设淮河生态文化实验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德昂族的创世神话《达古达愣格莱标》,蓄含着丰富的远古信息,是我国原始时期植物图腾的见证,在这块史学界称之为“未开垦的处女地”上,可以清晰地追溯到原始德昂族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生态思想迅速发展,关于深层生态学、生态整体主义和生态正义论的著作大量涌现,促使人们反思人类文明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台湾原住民的当代文学创作出发,概括和阐发原住民独特的生态智慧,并与西方主流的生态思想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突显出原住民生态现在生态文化的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