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睡觉为何这么费劲?上海闸北区蒋芳问:每天晚上让女儿睡觉时,5岁的女儿总是哭闹一番:“不,我一点也不困,我还不想睡觉,我要玩。”连哄带吓把她哄上床,每次她还要翻腾上一个多小时才能睡觉。天天如此,好累人。请问怎样才能使孩子安然入睡?答:要有规律。每天按时上床,睡前提前半小时提醒他一次:再过半小时就该睡觉了。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半小时后孩子会很顺从地走进卧室。不要太兴奋。不要让孩子在睡前做容易兴奋的游戏,或看有刺激性的电视节目。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手工类较安静的活动,这样比较容易进入睡眠状态。与孩子…  相似文献   

2.
问: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如何培养孩子的好胜心,怎样激励孩子争强好胜?答:要让孩子有好胜心,就要多给他一些鼓励,让他有自信心,敢于去竞争。比如,当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父母要发现他的长处,多鼓励他。同时,还要给他确立适合他的目标,如果目标过高,也会让孩子在挫折中渐渐丧失了自信。问: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她总喜欢和一些比她年长三四岁的孩子们玩。有的朋友警告我说,和年长的孩子玩会提早知道一些年幼的孩子不该早知道的事情,比如年长的孩子之间会谈论一些关于“性”方面的事情;也会受到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比如年…  相似文献   

3.
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母亲打来咨询电话,讲述了她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她说她离婚后一直一个人带孩子,朋友邀请她和儿子暑假期间去外地旅行,可是儿子说什么也不跟她去,非要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机。把儿子放在家的假期就要结束了,她和儿子还是没有吵出个结果来。她还说,为了能够引诱儿子一起出去旅行,她许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给儿子买一个最想要的游戏机;买一双名牌运动鞋;再买5盒他最爱吃的薯片儿……可是,儿子的话依然斩钉截铁:“你咋这么黏糊呢?我说不去就不去!”有的父母不放心让孩子独自去旅行,也不能大胆地…  相似文献   

4.
《父母必读》2012年第1期名为《Pad时代的护眼秘笈》一文真是让我太有感触了。我家乖宝虽说才4岁多,可已经是玩iPad的小高手了。一有空闲,她和宝爸两个人就往一起一凑,玩个不亦乐乎。刚开始在我的监督下,他们还能玩个半小时就停一停,  相似文献   

5.
孤独的孩子是没有快乐可言的,并且变得孤僻、冷漠、内向、怯懦。在放飞孩子,让孩子多一些同伴的同时,做父母的还应与孩子多接触。陪孩子一同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通过玩演绎着社会,换言之,在孩子的眼里,玩的世界就是社会的模样。父母为什么不能参与进去,成为孩子世界中的一员呢?只要你循着孩子的逻辑,不做捣乱分子,孩子会格外开心的。比如同孩子一起下棋、搭积木、踢足球等。一位家长曾介绍过他的一个观点:玩学,即以学习为玩的内容,把学习当作一种玩乐,让孩子且学且玩,既有学习收获,又有玩乐之趣。这真是高明的见解。他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问与答     
徐凡 《父母必读》2009,(9):120-121
女儿小的时候非常专注。她七八个月大时.有时自己拿一个小玩意儿能玩一两个小时。现在她已经27个月了,专注力却很差。比如指认字卡.才过几分钟。她的注意力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怎么才能让她再专注起来呢?  相似文献   

7.
孤单的钢琴     
车琳 《今日中学生》2004,(28):40-41
我家对面的房子里,住着一个比我大三岁的女孩。我经常到她家去玩。她是一个很文静、很乖巧的女孩,而且钢琴弹得很好。九年前,她的父母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为她买了架钢琴,还请了老师专门来教她。可是她的父母把她管得太严了。她每天除了上学,空余时间都要练琴,每晚都要练到很晚才休息,有时练得手都磨起了血泡。一次,我来到她家,安静地坐在她身边听她弹琴。我望着墙上新挂的一幅画:一只鸟儿正努力地、竭尽全力地冲击、扑打着笼子,神情中透露出渴望,它是多么渴望能飞向蓝天。我被那幅画吸引了。女孩弹了好久,突然她双手在键盘上狠狠地乱按…  相似文献   

8.
女儿乐乐今年5岁,她很喜欢弹钢琴,而且弹得也不错。于是老师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她参加考级,为此要求她每天在家至少练琴一个小时,还让女儿注意观摩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弹琴的。老师对乐乐说:“你看强强弹得多好,练得又很认真,这个星期天,你来看看强强弹琴。”女儿非常生气地跟我说:“不去看!”自从老师要她考级、要她刻苦练琴以至拿她和别的小朋友比较以后,女儿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由原来的热爱弹琴,到不愿意弹琴,直至目前拒绝练琴。面对这样的变化,我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北京吴敏答:孩子的心灵非常敏感,他对尊重与轻视、关心与冷漠、…  相似文献   

9.
钟玲 《家教世界》2023,(14):36-37
<正>“妈妈,我想玩会儿手机行不行?”相信这个请求,家长朋友们肯定没少听过。孩子写了几个小时作业,想玩手机放松一下,可玩手机不仅会让孩子的眼睛得不到休息,还容易让孩子上瘾,实在不是一个合适的放松方式。可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心里不惦记着玩手机呢?  相似文献   

10.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孩子健康茁壮?可是现在竟有这样的父母,希望孩子有病。您信吗?镜头一两位家长在聊天。甲:你们家小强考多少分?乙:蛖!别提了。老师说他有多动症,我看也是,屁股上长刺,脚丫子带钩,写作业东张西望,干什么叮当乱响,还老挤眉弄眼……甲:不会吧?我瞧小强挺老实的。乙:怎么不会?我带他去过医院,医生也说可能是多动症,现在还吃着药呢!镜头二一位家长在和老师谈话。老师:您的孩子数学……家长(抢话):这孩子从小就怕识数。认个字,背个古诗什么的还凑和,一教她数数,她就把脖子一扭,不理你。教她从1数到…  相似文献   

11.
《父母必读》2010,(7):133-133
每到周末,儿子都会跟幼儿园里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约好互相串着到家里玩,前天见到一个儿子常去玩的小朋友的妈妈,她告诉我,其实看到孩子,就能大概看出父母的情况。这话让我心里一阵儿发虚,儿子在人家家里不会有什么不妥当的行为吧?  相似文献   

12.
胡海  郑继超 《家教指南》2007,(12):19-20
父母领孩子到农村的姥姥家去,姥姥家住在一个村庄的山坡上,父母就领孩子到坡上的草地去玩,草地像一床毛茸茸的大毯子,孩子刚开始还很好奇,甩开父母的呵护,勇敢地在草地上用小脚来回地踢踏,见到有蝴蝶飞过,还扑过去捉蝴蝶。父母看到孩子走进大自然那种开心的样子,一下意识到这是一个家庭多么温声馨美好的时刻!可这种美好却被一只大黑蚂蚁给打破了。原来,孩子胆量很小,一只大黑蚂蚁爬到了孩子的脚背上,她很恐惧,发出了尖厉的叫声,竟慌恐地哭泣起来。  相似文献   

13.
小谈规矩     
同事的女儿,两年前“就玩”于一所省级实验幼儿园,这所幼儿园有着让孩子自由发展、自主成长的办园指导思想,这也是孩子父母选这所幼儿园的原因。可谁知,孩子读小学一年级时,两年“实验”的种子却结出了麻烦的果子。一次,音乐老师给孩子们现场演奏了一首曲子,同事的女儿听得入神,听着听着,她像过去在幼儿园时一样走到老师身边,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声:“老师你弹得真好!”一脸诚恳友好的孩子即刻遭到老师的严厉训斥:“你是小学生了,怎么不懂纪律,没有规矩,怎么能随便跑到讲台上?!”过了几天,她在学校里又闯了一个“祸”:老师…  相似文献   

14.
家有爱哭王     
王春香 《父母必读》2014,(11):122-122
孩子摔跤了哭,被拒绝了哭,妈妈轻声批评还哭。自己不开心哭,听到别的孩子哭也会跟着哭。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怎么越来越爱哭了呀? 为何成了爱哭王? 身体疲惫的信号 孩子的行为能力提高了,可以玩的游戏和一天里要完成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当完成了父母安排的练琴、上兴趣班后,他还觉得有好多想玩的没有玩,因此他会觉得睡觉也是在浪费玩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要想让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大人可以这样做: 孩子一放学进家,就对他(她)说.快,快做作业去。孩子刚进屋准备,你就指责:“还不快做!磨蹭什么? 孩子边思考问题,边在手上玩笔.你看见了.就又气冲冲地说:“又玩上了,这孩子真没办法,总老玩不够!”  相似文献   

16.
此时无声胜有声打孩子确实不好,用“打”来教育孩子,可以说是没有一点效果。我女儿有一次练钢琴时态度不认真,我批评她时,她赌气说:“我不弹了!”她爸爸一听就火了,“啪啪”就打了她两巴掌,“快弹,弹不好我还揍你!”孩子只好别别扭扭地练琴。我在厨房做饭,听着琴声不对劝,过来一瞧,可把我气坏了。只见孩子跪在琴凳上,仰着头,两只手在琴上叮叮(口当口当)瞎敲呢。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上了小学自 己挣钱; 在德国,小小的孩子自己拎个袋子去游泳;嘴里叼个安慰奶嘴,自己在家附近的游戏场玩沙…… 在美国 美国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就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已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高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睡觉也是如此,很小的婴幼儿就独自睡在有小栏杆的床上,父母只在半夜起来照看几次。 在美国,家长、老师和其他人对待孩子如同对待…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些年轻的父母是不知道“率子待客大有裨益”的。比如说,当有陌生的客人来到家里,孩子往往会感到好奇、新鲜,会目不转睛地用眼光打量着对方,还会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会饶有兴味地倾听父母与客人的交谈,有时还要插进来发表自己的议论——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心理表现,但往往被父母一顿训斥:“不要‘人来疯’!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去!去!去!到外面玩去!”殊不知,这种“客来逐子”的做法只会使孩子小嘴一噘,或做个鬼脸跑开;说待重一点,还刺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打击了孩子求知的积极性。其实,家中来了客人,对主人来说是个极好的教子机会,不仅应该让孩子在场,而且还应该让孩子也一起参与接待。此举好处甚多。一则可以让孩子学习文明礼貌、风度涵养,进行待人接物、应对的训练;二则可让孩子接触社会上各种人物,从而达到丰富阅  相似文献   

19.
孩子磨蹭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孩子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父母们只好在后面不断扯着嗓子喊“快点儿”、“快点儿”,可无论怎么喊,始终不见效果,孩子还是不急不火,弄得父母也常常没辙。如何纠正孩子这一不良习惯呢?笔者特别采访了一些家有“小磨蹭”的父母们,从他们那里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高招儿,也许这些办法会对您的孩子有用,不妨试一试。帮助孩子认识时间,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案例:我儿子刚刚7岁,上学以后,我们发现他做什么事情都慢,让他刷牙,喊了五遍,回头一看,他还站在那里摆弄牙膏盖儿呐;洗脚也是,愣能洗半个小时;上厕所也能在里面玩一会儿;洗澡…  相似文献   

20.
妮妮(系化名)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平时爱说爱笑,笑玩爱跳,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可这两天不知怎么的,她整天沉默寡言,常常闷闷不乐,也不愿和好朋友说话了。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一天,我在楼梯口遇上她妈妈。闲谈中得知,原来妮妮的爸爸妈妈一心想让孩子上重点小学,说“现在的孩子什么都得从小抓起,要不就会被淘汰……”所以,他们为妮妮制定了严格的作息制度,不许妮妮看电视、听音乐以及外出和小朋友玩,每天还为妮妮布置了回家作业。可以说,妮妮的父母已为妮妮入学做好了积极的准备。家长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我想,世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