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现代科学诞生以前,各门科学并没有独立的文化地位,而是附庸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机体上,佛教文化就是一个包合有一定教学与逻辑学知识的庞杂的宗教体系。借助于佛教传播,中国与印度、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教学等科学交流曾盛极一时,但受制于佛教自身的宗教本性,数学等科学只能得到十分有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佛教是成熟最早的世界性宗教,它历来注重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佛教伦理是一种蕴含有深刻智慧与哲理的宗教伦理,它有不容否定的积极作用;但它又以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为理论依据,又不可能没有消极作用,我们对待佛教伦理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扬弃态度。  相似文献   

3.
浅谈导游培训中的佛教基础知识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多年从事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与本地导游资格考试培训班的辅导工作.在教授中国佛教基础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麻烦.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往往把佛教简单地理解为"烧香拜佛",武断地斥之为"迷信",然后就不知其余了.在实际的导游活动中,我们还经常看到一些导游迎合游客的迷信思想,对佛教寺庙与尊神作粗俗解释,一味诱导游客求签拜佛.  相似文献   

4.
世俗化指宗教面临外部环境的冲击,而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它反映了宗教自身的调整功能以及宗教和外界的交互作用,在本质上意味着宗教神圣性的弱化。印度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和中国佛教为佛教世俗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良好的土壤。“人间佛教”对佛教世俗化作了某种程度的修正并成为新时期佛教发展的主流,但如何合理地把握出世和入世的关系在新世纪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宗教具有抚慰情感、平衡心态的功能,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巨大的魅力。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音乐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孕育的结果,而五台山佛教音乐则代表了北派佛教音乐的最高水平。五台山佛教音乐起始于北魏,兴胜于隋唐,宋代走向民间,元、明、清时期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至民国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人间佛教的基本内涵,是在民国期间太虚大师提出的“去鬼化”和印顺导师提出的“去天神化”。这种去鬼神化的人间佛教理论,在台湾的刚性威权社会向柔性威权社会转型,再由柔性威权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过程中,得到了循序渐进式的发展。从人间佛教理论的视角来看,白圣长老领导的传戒运动,属于台湾的人间佛教话语。在柔性威权社会兴起的佛光山和慈济功德会,是人间佛教运动向台湾民间深入扎根的具体表现。当代台湾的人间佛教运动,具有台湾区域性、大陆传统性和国际性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7.
一般宗教皆承许神的主宰和拯救,佛教讲人心自救、佛不能救;一般宗教讲自宗的神是唯一的至尊,佛教讲众生皆可成佛;将佛教看作唯心主义时,更需要分析佛教中本已包含的唯物、唯心与中观等见解层次。  相似文献   

8.
涉外导游是集翻译、旅游、外语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应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镇江金山寺素有"寺裹山"之称,被誉为"江中浮玉"、"神话山".涉外导游不仅为外国游客提供讲解服务,还要传播中国文化与民俗风情.金山寺景点众多,四大天王、神话故事和佛教建筑的讲解为金山增色.佛教旅游不仅是文化之旅,也是心灵之旅,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色、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神迹作为一种信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宗教,佛经也是由大量的神迹故事勾画出来的。佛教神迹虽然在佛教中不居主流地位,却对佛教的传播和弘扬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科技日益进步的现代社会,佛教神迹仍在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发生在终南山圣寿寺的“狼往生”故事就是一个典型。分析这一神迹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宗教神迹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佛教艺术遗产十分丰富,就佛教造像而言,有金属铸像、石雕像、木雕像、泥塑像、陶瓷像等。这些石窟寺以外的佛教造像,多为民间寺庙和家庭的陈设崇拜之偶像,遍布全国各地,数量之多以百万计。它是佛教教义和佛教艺术的载体,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发展变化,而且随着宗教职能的逐渐消失,这些珍贵的佛教艺术品便成为人们研究古代社会史和宗教史的具体真实的形象资料。本文将从佛教造像艺术的起源、发展和繁荣,佛教造像艺术的民俗化、世俗化,宗教与佛教造像在情感表现、表现手段、探究对象上的关系,宗教的文化思维对佛教造像艺术的影响几方面进一步论证佛教造像艺术与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峨眉山佛教音乐是我国宗教音乐的组成部分,也是峨眉山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新的思路,把握当前峨眉山旅游大发展带来的机遇,充分把握宗教旅游发展步入"黄金时期"的机会,发掘宗教音乐文化内涵,发挥峨山近年来佛教音乐活动在国内外产生的广泛影响,打造出具有独立品牌的佛教文化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带动乐山旅游经济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宗教与旅游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二者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佛教更是推动中国古代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使古代旅游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到了宋代,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又一个新的高峰期,佛教也进一步发展,给宋代旅游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宗教社会学的方法应用于佛教的研究在中国只有很短的时间,却遭遇到来自佛教界和佛学界的种种排斥和误解.事实上,一个宗教信仰体系,不仅仅是其教义和哲学,更在于它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效果.从佛教现代化的角度来看,中国佛教的理性化趋势是其内在的需要,因此,佛教社会学的方法完全能够为中国佛教的研究带来理性化的视角和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李宁 《考试周刊》2008,(6):150-152
佛教寺院,佛教石窟和其它佛教艺术品,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也应运而生,保存至今的佛教遗存和遗物成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而佛教石窟在佛教遗迹中,又以其特有的艺术风貌和丰富的遗存,令人刮目相看.中国石窟遗迹,地域分布之广,保存数量之多,绵延时间之长,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佛教石窟艺术的出现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并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作为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巨大的旅游魅力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天主教作为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其教义具有强烈的一神论特征,与其他宗教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冲突。天主教进入中国,与佛教直接接触。开始天主教采取与佛教表面认同的策略,后来采取与儒学认同,同佛教对立的方针,最终导致天主教与佛教之间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以利玛窦为代表的天主教和以株宏为代表的佛教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辩论的结果让双方势同水火。其中,天主教的态度是应该检讨的,他们对佛教乃至中国文化的理解是肤浅的,也过高估计了人们对天主教的容忍和接受程度,最后导致了教案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的蝗虫为灾,给农业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中国古代各种文献中对蝗灾多有记载,前人对此亦多有研究,且颇为详细。但对于佛经中关于蝗虫之考查尚不够详尽。本文依托原始佛教文献.试图对佛经中有关蝗虫之记载作一较为详细之考查,从佛经中的蝗虫形象、佛经中关于蝗灾的记载及佛教式的灭蝗手段等三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对带有宗教色彩的蝗虫做一具体展示。  相似文献   

17.
张磊 《考试周刊》2011,(26):43-44
现阶段佛教旅游研究侧重于其客源研究、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生态功能等方面,而对于宗教文化旅游概念及相关的理论研究较为缺乏。本文结合佛教文化旅游的概述,探讨了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宗教学理论、文化线路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地名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根据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生产关系、国家机构、阶级压迫、民族交往、社会道德和宗教信仰等往往通过地名反映出来.而其中宗教则长期在社会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个地区都不乏宗教地名.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其宗教信仰更是繁多,其中佛教对当地的地名影响很大,本文就以佛教为例,探究呼和浩特地区佛教地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空"观思想是佛教教理中的重要概念.尽管各派的理解与解释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因缘和合"这个理论基础.虽然本质上它是一种宗教唯心主义哲学,但是将佛教的"空"观思想运用于修身养性在历史上早就得到重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空"养"性"也应该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小到摆脱患得患失、体味人生真谛,大到空出我执、以无我的精神奉献一切,只要不带偏见并运用得当,佛教"空"观思想是可以产生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略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寺院的公益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慈善公益事业,因受佛教慈悲观念和"福田"思想的影响,佛教寺院和僧人在社会上进行了广泛的慈善公益活动,他们参加到世俗的社会生活当中,赈灾济贫、行医施药、凿井修桥、保护生态环境,为当时的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对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