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现代性反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以弗罗斯特诗歌中表现的"人在混乱现世中的处境"为线索,试图以一个新的视角--现代性反思--来解读弗罗斯特那看似简单,实则深邃、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的诗歌.笔者把弗罗斯特诗歌归纳为四类来分析其中所蕴涵的现代性反思,分别是"梦幻诗歌"、"黑色诗歌"、人道主义主题的诗歌和反对战争题材的诗歌;最后,运用心理传记批评方法来分析促成现代性反思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乃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它以短小的篇幅、固定的形式、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情感、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倍受历代文人的喜爱和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的深入,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被充实到教材中.而在教学中采用"口耳相传"的单一教学形式,不仅很难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诗中蕴含的深意,而且也阻碍了学生的朗读、欣赏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学习古诗的实情,在课堂上采用了"诵读--捕捉--赏析--感悟"的教学步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将具体操作步骤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有感情诵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实践"读--悟--赏"的创新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秋天,描绘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相似文献   

4.
弗罗斯特在华兹华斯诗歌语言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句子--声音"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作诗法,文章对他的"句子--声音"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类阐述了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海报--把诗劲铆足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王茜 《现代语文》2008,(4):78-79
路也诗歌的情感模式可以用反复出现的高频意象归纳为: "城堡"--"等待"--"漂泊"--"江心洲".这个模式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必然性,那就是对于"归属感"的文学敏感.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底,我主持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立项的"十五"课题"积累、审美、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召开结题会.作为课题汇报的内容之一--我上了一节诗歌教学课,诗题为<哭亡女苏菲>(教材为自选,见文后附录).开会前一天,我上了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读,并要求选择最使自己感动的诗节,以"答亲爱的父亲"为题写答诗.下面是结题会上的汇报课即第二课时--朗读并理解这首诗.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文论家叶燮的<原诗*内篇>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思想,尤其是他对诗歌修辞的核心问题--"活法"的深刻论述,对我们认识诗歌语言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修辞的角度,结合叶燮在文中的有关论述,对 "活法"的概念、"活法"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诗人素质要求以及诗歌语言变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想象是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征,因而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灵魂.这是由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文学欣赏的审美特性、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以健身气功与艺术产生的根源即"元气说"为切入点,把"精"、"气"、"神"看作是两者的突破口.再加上访谈多位养生专家对此的精辟见解以及自己练习健身气功所得到的感悟,认为它们的联系表现为:书法--健身气功之"花";唱歌--健身气功之"声";舞蹈--健身气功之"形";诗歌--健身气功之"镜".  相似文献   

11.
从诗歌文体的本质出发审视诗歌教学,发现传统诗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探究诗眼"和"炼字"存在的弊端,提出诗歌教学的三种策略:探究需叙述顺序、理解情感矛盾、体会意象内涵.试图在此基础上,还原诗歌的生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郑思明 《考试周刊》2008,(25):93-95
我国大部分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有"英语诗歌选读"课程,但在英语诗歌学习中,很多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诗歌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诗歌选材、课堂教学、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搞好诗歌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英语专业诗歌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革人儿是西北大地上一位满族女诗人.在她的诗歌创作中,她始终坚守着诗歌的诗性之魂,恪守着诗歌的抒情本质,执着于一种"基本的东西"--人性的真、善、美,人类的爱与信仰.娴熟精炼、自然含蓄的表达使草人儿的诗歌与众不同.在她的诗歌中,可以洞悉到她的怡然、达观、从容、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与众不同的气质品位.  相似文献   

14.
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运用了"语言自治"和"词汇革命"等艰涩的语言艺术手段,杜撰新词--赋予小说独立自由的艺术空间,拟声词--塑造独特的诗歌韵律,双关语--探求原始的梦幻世界.转换引语--制造强烈的讽刺效果,使<芬尼根守灵>严重背离了文学艺术创作的标准及原则,打破了正常的英语世界的语言秩序,具有谜一样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的现代诗论主体是"自我表现"说和"自然流露"说--前者认为诗歌是"自我"情感和人格的表现,后者认为"自我"的情感和人格在诗歌中又应该是以"自然流露"形式表现出来的.它是在学习、借鉴中西诗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中国现代诗论和新诗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语文新教材的编排来看,对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要求已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不过,对于语文知识、文学修养和人生阅历都很欠缺的高中生,诗歌教学一定要有的放矢,不可以搞纯粹的鉴赏.另外,如果从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作为切入点讲起,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诗歌以其深沉的意境美、凝练的语言美,常常能够促使读者陶醉其中.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感悟诗歌,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诗歌教学,往往是老师讲解学生听,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因而,诗歌教学最后只停留在一个"读、背、记"的层面上.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升.因此,诗歌教学就不能只让学生会读、会记、会背,而要掌握诗歌的表达方法技能,如意象的选择、语言的锤炼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在诗歌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引领联想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诗歌和诗歌教学的特质是它的审美性.改变诗歌教学中"唯理性"倾向和"肢解式"的模式,必须重新"拾回"审美赏析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诗歌教学,应当成为一个感受美(诗的意境和情感)、鉴赏美(诗的内容和形式)、内化美(美的体验和个性)、创造美(美的思想和行动)的过程,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获得审美愉悦、人格提升、个性张扬.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诗人,而是要让他们爱诗、读诗,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咀嚼其意,在文学的殿堂里陶冶性情,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下面就诗歌教学如何进行审美赏析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学科素养立意下的诗歌教学,不仅传授诗歌知识,更要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品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诗歌教学是学习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一高二阶段古诗词教学念好"读、品、拓"三字经,做好"导"与"比"两件事,提高审美情趣,积淀诗意情怀.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要讲究读书感悟的层次和方法.从教学活动整体设计的结构来看,我们经常按照"初读--精读--品读"或者"整体--部分--整体"的板块推进教学;从学生阅读的心路历程来说,我们往往按照"循文--明象--体情--悟道"的程序展开教学;从语言信息获取的过程来说,我们常常按照"采集--输入--加工--输出"的流程引导儿童学习文本.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需要对阅读教学某个具体阶段"读的层次"进行更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