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由中古延续而来的城市格局,使宋代城市面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坊市分隔制度的打破,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城市人口的剧增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城市范围的拓展与规模的扩大,带有消费性和商品化色彩的城市娱乐活动的兴盛,都表明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前,温州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及至1877年温州开埠以后,新式交通对温州经济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式交通便利了温州乡村物产的对外运销,拓展了温州城市经济腹地范围,刺激了温州本地商帮的崛起,促进了雁荡山旅游业的发展.关注新式交通与近代温州经济变迁,可为温州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与制度变迁的互动关系,介绍了温州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特点、温州模式的制度变迁过程以及温州模式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两宋的政治环境影响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刨作题材和风格。同时,文人士大夫诗词也在无形中记录了两宋政治格局、政治事件的变迁。二者共同作用,使宋代咏史诗形成了焦虑忧患、沉浑凝重、好议论翻案、颇具现实性等特色。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在宋代的社会结构中,一个脱离了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游民群体异军崛起.游民群体的大量存在是宋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不同于前代的社会现象,其形成原因为宋代土地政策的重大调整、国家控制力的减弱和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游民群体在宋代这个特殊的时代释放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分析宋代的游民群体将有助于揭示历史的真相,还原宋代历史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宋人传奇因为不如唐人小说之华美而且道学气息浓厚,而常常为人所诟病。其实宋代传奇也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和意义。由于作家队伍、士人心态、题材来源、创作手法、语言艺术的不同,宋代传奇在创作动机、思想内容、艺术格局、审美情趣等方面相对于唐代传奇有了重大变迁。我们不应该忽视宋代传奇。  相似文献   

7.
温州和苏州代表了两种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不同的制度变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所具有的不同的人力资本结构。中国改革初期,温州企业家人力资本富裕导致了诱致性制度变迁;而苏州由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缺乏,选择了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统对温州模式的确立与演化是双重性的,永嘉文化是支撑温州经济制度变迁强大的根,事功学派的影响使得温州的市场经济发育领先于全国,温州人从而建立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然而,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传统温州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解决了温州企业制度变迁中众多难题,从这方面来看,温州文化是在变革中发展的,具有极强的变革力与适应性.温州文化决定温州企业制度改革的道路是渐进式的,也将决定今后温州经济的进化进程是渐进式的,改良主义的.温州企业对自身文化的超越必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温州人必定在自我否定中走向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空间属性与城市发展、资本逻辑下的城市四维空间衍化的分析,提出了极不稳定的空间格局极易被打破,从而导致以空间利益失衡为基本特征的"城市危机",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城市空间变迁的危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温州家族史研究在家族源流、家族制度建设、家族与地域社会、家族个案专题、家族与现代化五个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温州家族的历史源流、发展变迁等大体面貌得以初步呈现。不过,在研究时段、研究地域、研究对象及其内容等方面存在“中心突出,边缘失语”的问题,长时段、整体、深入研究温州家族史变迁过程的论著尚不多见,尤其是贯穿明清与民国的长时段考察温州家族变迁等问题的研究,更属空白,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和开展。  相似文献   

11.
北宋皇陵主要是指位于河南省巩义市的北宋皇陵区,这里共埋葬有宋太祖至宋哲宗七位皇帝,以及被追封为宋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宏殷,故称"七帝八陵"。北宋皇陵的选址依据当时流行的"五音姓利"之说,陵台的大小、皇堂的深度以及修建皇堂的规制经历了从太祖永昌陵时的草创到英宗永厚陵最终定制的过程,而北宋皇帝葬礼的礼法却始终采用"以日易月"和"七月而葬"的古制。  相似文献   

12.
商丘古城发展研究——兼析明代商丘城市的历史地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演替和明代城市综合分析后,可以看出西周宋国都城为内外城布局,内城又分为东城和西城,东城为宫殿区,西城为作坊区和居民区。汉代梁国睢阳城大致沿袭西周战国宋国城之旧,北魏时期睢阳城有故城和今城之分。故城(秦汉睢阳城),唐代为宋州城之“南城”,宋代位于应天府郭城中,明睢阳旧城南面,弘治中沦于水。明睢阳旧城与考古之睢阳城非一城,应为在考古之睢阳城基础上向北推移一里左右之城。考古之睢阳城,即金元睢阳城,当为唐宋州城中“北二城”之一城,可追溯到北魏之今城。明睢阳旧城功能齐全,弘治十五年黄河水患损毁旧城全部建筑,迫于城北高地另筑新城(今商丘古城)。新城的修筑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至嘉靖三十七年才将商丘城池修缮完毕,才初步奠定今商丘古城城市的基本格局和风貌景观。  相似文献   

13.
郑缉之《永嘉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之一。郑缉之熟悉浙江地理,或有过任职于永嘉(今温州)、东阳(今金华)二郡的经历,所作《永嘉记》在北宋前期犹存于世,南宋时亡侠。虽郑缉之《永嘉记》久侠,但其侠文仍具有重要的经济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蟠是宋代临海籍著名诗人,在担任杭州、温州、高邮等地地方官时,做过许多有益之事。其诗文大多已散佚,但仍然可见出清新、自然、高逸的风格,是对当时文坛绮靡风气的一个巨大冲击和革新。王安石对其文“愿造请所闻”,杨为王安石编的《唐百家诗选》(20卷)作“序”。欧阳修“称其诗”,愿“卧读杨蟠一千首”。苏轼与之“倡酬居多”,仅梅花和诗就20首。契嵩评其为“儒者才俊”、“诗赡”。因此,杨蟠完全称得上是北宋中期诗坛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5.
温州是个濒海向洋的港口城市,自宋代以来,几度对外开放,海外贸易较发达。同时,温州社会是个典型的移民社会,民众素有流动的习性。1877年的温州开埠,更加剧了温州人移民海外。通过考察发现,近代温州海外移民在规模上呈现阶段性、缓慢式的增长态势。而以农民、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温州人,借助日益延展的海上交通线,奔赴日本、南洋及欧洲各国,掀起了近代温州海外移民的热潮。这也成就了现当代新移民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6.
宋小说已深入到大都市、小市镇的市民日常饮食生活中,使其具体、直观呈现并形成了系统,像酒楼茶肆等题材,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巨。以《东京梦华录》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笔记文学,为宋代饮食文学构筑起一个平台,使宋代城市市民日常饮食生活独立出来。宋小说笔记的饮食生活内容已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并互相融合,从而构成了宋代乃至宋之后无比生动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两宋时期,江浙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引发城市变革,市民阶层成为新兴力量介入城市社会;同时,文化下沉,雅俗合流,文化娱乐市场持续发展。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为新兴文艺形式的发生提供了充满生气的土壤。以宋室南迁为历史契机,南戏最终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温州诞生,并以其综合性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市民阶层共通的价值诉求,借助商业力量在江浙城镇体系中迅速风行,成为人们认识两宋时期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8.
在《全宋诗订补》和《从温州地方文献订补全宋诗》的基础上,辑录有关资料,再作补订。  相似文献   

19.
温州自唐代作为浙东重要的海洋贸易口岸以来,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前期,政府并未沿袭宋、元在温州设置市舶司,但温州在明前期的朝贡贸易中依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明中后期,尤其是嘉靖以后,随着朝贡贸易的衰落和私商势力的崛起,温州海上走私贸易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期,太原府既是河东路首府,又是西北地区军事重镇,在抵御辽、夏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太原府吏治的好坏,对西北地区的稳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宋廷对太原知府给予极大的关注,既赋予他对属官的行政监察,又委监司等对其监察,以促其向良性发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监察中,太原知府得到锻练,为太原府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