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过渡:回家的艰辛 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标志着香港进入过渡期。回首13年来的风风雨雨,我们昼夜兼程,义无反顾。为了确保香港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稳定,我国政府付山了百倍的艰辛和努力。香港回家的归途,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中英联合声明不仅是中英双方的国际协定,同时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香港?在金融环境、科研、产业链提升、进出口贸易以及合作平台方面对深圳创新活动的支持作用,探讨深圳创新城市建设中的香港因素,对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斐  任保平 《软科学》2011,25(11):89-93
通过对碳排放因素的分解,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以及经济发展因素测度1978~2008年的各个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和贡献率;通过EKC模型拟合经济增长质量与碳排放的关系,选取综合性的测度数据作为经济增长质量的代理变量,更为全面综合地反映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型"的曲线特征,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和碳排放尚处于非平衡、难协同的发展阶段,属于波动较大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4.
10年前公布的中英联合声明,表明中英两国通过协商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标志着中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联合声明里,中国政府明确表示:1997年后在香港按“一国两制”的方针,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系列基本方针政策,并希望在为时12年的过渡期内,按联合声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香港经历了一段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的二十多年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高达10%左右,迅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转口贸易商埠发展成为亚洲新兴的加工工业区和国际上重要的贸易、金融,航运、旅游及通讯中心。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香港经济发展却出现了减缓的趋势。1980—1985年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平均实质增长率只达到6.7%,出口贸易的增长也随之放慢,1985年,港产品出口甚至出现了6%的负增长。以上种种迹象的出现,无疑给香港经济蒙上  相似文献   

6.
同样两个原来的条件相似的国家,即经济学上讲的资源禀赋一样,结果为什么发展的差异很大呢?这与政府的作用息息相关。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就意味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市场竟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资源、资本、人才和技术之所以从这个地方汇聚到另外一个地方,而不是从这个地方转移到别的地方?或者说,为什么很多资金都进入新加坡和香港而没有进入阿富汗?这里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竞争力的问题。政府的能力很强,为当地提供了很好地法治环境、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等公共产品,那么资本、技术和人才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涌入,既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许承明  胡荣华 《预测》2001,20(1):32-34
本文分析了中国内地和香港进出口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利用1980-1997年的数据资料构建了两地的进出口贸易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香港两地贸易对两地经济的共同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天新 《资源科学》1997,19(2):16-22
香港的发展依赖于港口。香港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水深港阔港口条件,先进的管理和现代化港口设施保证了香港港口高效率运营。但香港也因土地面积有限而束缚了港口建设。受内地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香港的港口运输业正突飞猛进。但面对集装箱运输需要迅猛增长和集装箱枢纽港竞争,目前港口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愈来愈突出。为此,香港应加紧港口扩建,同时加强与珠江三角洲港口体系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第一,是“内地因素”。内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实现香港稳定繁荣最主要的因素。今后15年,内地经济仍将以8%到10%的速度发展,随着内地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将大幅上升,内地也将为香港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 第二,内地正在进行的改革将为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提供难得的机遇。目前,内地国有企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和产权的流动与重组,一些国有企业将向包括港商在内的各方投资者转让,这就为港商扩大对内地的直接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大大缩短投资的过程,减少繁琐的手续,节约投资成本,加快和提高投  相似文献   

10.
香港有文学吗?香港是文化沙漠吗?《“沙漠”的绿草》一文对在独特的商业文化环境下香港文学的形态特色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作了清晰的描绘。  相似文献   

11.
杜祖基 《科学学研究》2002,20(6):616-619
香港作为“小型开放经济系统” ,对外部的政治经济变化有敏锐的反应。 2 0世纪 90年代之后的一系列外部政治、经济环境急剧的变迁 ,使香港的经济竞争力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经济全球化和亚洲金融危机看香港的经济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2.
魏怡华 《预测》1996,15(3):26-30
香港、台湾经济走势分析魏怡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1995年香港、台湾经济形势回顾1995年,香港和台湾经济均表现出所谓“外热内冷”的发展迹象,对外贸易持续活跃、快速增长,当地消费需求则低迷不振,呈疲软之势,经济增长速度均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3.
香港作为“小型开放式经济体系” ,对外部的政治经济变化有敏锐的反应。 2 0世纪 90年代之后的一系列外部政治、经济环境急剧的变迁 ,使香港的经济竞争力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知识经济看香港经济竞争力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潘从丽 《中国科技信息》2006,(22):334-334,336
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改革步伐加快,建设任务繁重,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加之经济与社会转型过渡期制度不完善,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1983-2018年香港二氧化碳排放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解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香港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和石油为主,在能源价格因素的影响下,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明显,从大陆进口电力对其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具有促进作用。(2)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是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缺乏新动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助推作用逐渐减弱。(3)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替代效应是遏制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能源消费强度的碳减排作用最为显著。香港控制碳排放应继续实施强有力的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控制策略,重视未来能源价格波动的潜在影响,保持与珠三角以电力进口为主的跨境能源合作,拓宽天然气的国际和国内供应渠道。  相似文献   

16.
在香港经济先后经历亚洲金融危机、网络股泡沫破灭、全球经济萧条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 ,以及随着我国“入世“,内地经济面临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和经济对外开放压力的情况下 ,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本文试图在阐述 CEPA产生背景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对 CEPA给香港、珠三角地区以及内地经济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到过香港的人,大多会在感叹香港繁荣的经济的同时,也感叹香港人的环保意识。香港作为一个弹丸之地,经济却异常发达,而且人口众多,按理说,香港的环境应该差得不行吧。其实不然,香港的环境却出奇的好。香港人的环保意识,在小范围讲,就是城市卫生意识。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很难见到纸屑、烟蒂、果皮等垃圾,更不要说杂草、树叶之类了,甚至纵横交错的马路上也没有这些东西存在。  相似文献   

18.
素黑 《科学生活》2008,(10):46-47
很多内地的读者和朋友常问我,香港的女人遇到的感情问题,跟内地的女人有分别吗? 香港女人到底缺什么?天下女人对感情的问题,不过那反反复复的二三事。香港女人对情爱的态度,跟大多数都市女人的差不多。懂得享受法国红酒打高尔夫爱看《欲望都市》关心龚如心遗产纷争的优皮女人,你以为她们对身边男伴的要求会随便吗?生活环境决定感情模式已是不争的事实。"香港女人很现实,赚钱能力强,不够温柔。"香港女人给人最深的印象。容我补充一项吧,面对感情关系,香港女  相似文献   

19.
香港没有自然资源,唯一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香港的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关键在于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他们把发展教育作为经济起飞的一个基本条件,并贯穿于现代化进程的始终。教育的发展,不仅保证了香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为后来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经济转变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作为香港高等教育一个重要方面的研究生教育,其办学规模、办学形式等也都与香港经济的发展密切配合。 适应香港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注重外向型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 香港高校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重视造就外向型人才,尤其重视培养大批国际化经济发展中所迫切需求的熟悉国际金融、贸易、法律等知识的外向型经济人才。香港的综合性大学,除设有文学、教育、法学、理学、医学和社会科学等学院外,还设有直接为外向型经济服务的工商管理学院,专门培养外向型经济的高级管理人才。此外,各工科院校也积极承担外向型经济人才的培养任务。为使高校毕业生能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国际市场的角逐,香港各高等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训练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各校均积极与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办学。树仁学院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合办社会工作硕士课程,与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州立东北大学合  相似文献   

20.
香港回归后的事务将属 于中国的内政范畴。然而 有人却无视这一基本常识。对香港回归的问题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他们为何对香港如此牵肠挂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