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如果今天我们口喊经典阅读,年轻一代或者大众,却都不读原著,只读别人的解释,这就会误事,会造成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重的后果,说不定比不读更坏。为什么要如此热衷于"经典阅读"?"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这几年我提出过一个概念:"作为民族精神源泉的经典",当这个民族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可以到这样的经典那里吸取精神的养料,然后面对自己所要面对的问题。每个国家都有几部经典,可以说家喻户晓,渗透到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就文学经典而言,英国的莎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我国与教育相关的《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等几部法律,都已经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古代的戒尺和棍棒也已经成为历史的痕迹。那么,我们的教育惩戒到底需不需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描述和分析了《离骚》在两汉成为经典的过程及原因,并进而指出《离骚》在很长时间里被尊为经典是其内在品质的结果,现在要想真正接近《离骚》或其他经典作品,我们有必要重温它们在古代被解释和评价的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编辑导语] 古人云: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看来.人生最快乐的事就是读书.最重要的事就是教育好子女。我们不禁要问.读什么书好呢?读书就要读经典.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经过历史、时间的考验和洗礼.成为每个时代的人们不得不思考.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启迪.并且遵循的原则。经典能帮助我们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令我们成为一个睿智明理之人。  相似文献   

5.
根据曹禺剧作改编的几部老电影,既充分调动电影语言的功能,借助时间空间化和空间时间化,用镜头对剧场进行了有效的再生产,又基本忠实于原著,将曹禺在原作中表现的深刻内涵,将曹禺所揭示的焦虑、苦闷、残酷等生动地传达出来,外化为生动的影像。这涉及到对经典的再生产的问题。当今太多的经典戏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经典,这几部曹禺的老电影对今天的剧作改编有着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诠释表思想,以诠释成经典,是中国学术思想的两大形式特征。要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就有必要研究中国古代经典诠释。中国古代经典诠释,形成了许多诠释体式。具体研究这些诠释体式,是研究中国古代经典诠释的基本做法。"传"是中国古代经典诠释之最初体式。"传"体开创于《春秋左氏传》,完善于《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后衍生出"内传""外传""大传""小传""别传"等形态。"传"体在创立和衍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经典诠释的两大诠释思想传统,即"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相似文献   

7.
每年一到万圣节,美国电影市场总会出现几部恐怖片(如《电锯惊魂》系列),挑战我们脆弱的神经。为什么有人热衷于这些看得人心惊胆战的电影?原因可能正如作者所说——我们都希望被吓倒。在忙碌、沉闷的生活中,从电影世界里寻求一点点刺激也无可厚非,这道理就和人们爱坐过山车差不多。下面,我们选了6部好莱坞经典鬼片,带你进入一个诡异的领域。(小编敬告:胆小者要小心哦!)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经典是我们精神上所自从来的根脉。阅读古代经典有两种基本方法:朗读成诵法与默读成诵法。它们分别适用于人生不同的阶段。两种阅读方法相异之处是:前者大声朗读,后者默声细读;相同之处是:反反复复或朗读,或细读,最终达至"烂熟于胸"的本能境地。只有达至本能境地,古代经典才能内化成我们的血液和生命,使我们充满文化自信,面向未来,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我们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借鉴西方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注意把一些当今社会新近出现的科技成果运用于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而且还要重视对我国古代一些经典教育思想的继承,因为这些教育思想不但在现在看来还有着极大的合理性,并且也是我们现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更可贵的是,在我国古代,像这样的教育思想是非常多的,不仅在众多的文章和著作中有着大量论述,单是河洛典故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经典教育思想而言,就足以令世人乍舌。  相似文献   

10.
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结尾要精心构思。结尾的方法很多,通过对几部经典名篇结尾的分析,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首尾呼应式、出人意料式、自然收束式、开放式、情景渲染式、哲理式。  相似文献   

11.
快乐的暑假又到了,为了让同学们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我们特意来到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请那里的工作人员介绍了几部假期里可供同学们欣赏的经典大片,希望能给同学们的假期生活带来一份快乐!  相似文献   

12.
吴圣云 《成才之路》2013,(28):59-59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吸收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发扬传统美德,懂得如何做人,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阅读,我们不但要读古代、现代经典,还要读当代的作品——时文,最终是写出自己的作品。写出自己的作品才是语文学习的目的。读古代、现代作品,是为了更好地读当代作品。阅读能力最终是体现为解读当代作品,对当代作品作出自己的评说,阐明自己的创造性见解。  相似文献   

14.
记得2007年9月28日,正值孔子2558周年诞辰,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的兼职教授聘任仪式上,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在座谈发言时都提到:作为大学领导人,要领导好一所大学,要管理好一所院校,案头上总要放几部经典名著,需要经常翻一翻读一读.  相似文献   

15.
时代呼唤着一部以全球为研究视野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但目前我国流行的几部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几乎都缺乏一种全球意识。有否全球意识,关乎一部文学史的客观性、科学性、正确性问题。以全球意识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古代历法记载入手,深入探讨了定朔的起源与发展,概述定朔的推算过程.并分析古代历法推算精度的方法--模型法与数值法的优缺点.结合几部特殊的历法,分析古代定朔精度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作家余秋雨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这些古代诗文经典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还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信仰,也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通过对古代经典诗词的学习和理解,可以进一步教育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学习和传承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化,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素英 《班主任》2006,(12):35-35
一切伟大的成功,都要从简单的事情起步.让生命超越平凡,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意义.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古代圣贤追求自我完善的经典名句.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理想、追求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书,也还喜欢读书,但是病懒,大部分时间荒嬉掉了!所以实在没有读过多少书。年届而立,才知道发愤,已经晚了。几经丧乱,席不暇暖,像董仲舒三年不窥圆,米尔顿五年隐于乡那样有良好环境专心读书的故事,我只有艳羡。多少年来所读之书,随缘涉猎,未能专精,故无所成。然其间有几部书对于我个人为学做人之道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