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着粗俗语 ,汉语也不例外。汉语的粗俗语不仅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而且也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言 ,因此 ,他们对粗俗语的表达也不完全一致。本文在此就汉语粗俗语英译提出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2.
汉语粗俗语英译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何一种都存在着粗俗语,汉语也不例外,汉语的粗俗语不仅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也出现在学作品中,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言,因此,他们对粗俗语的表达也不完全一致,本在此就汉语粗俗语英译提出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运用语言形式单位概念框架理论,从认知视角对汉语俗语语义建构进行了解读。俗语源于人的生活体验,形式单位概念框架理论可以解释俗语语义的生成。一方面有助于提供汉语俗语研究的新视角,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汉语俗语。  相似文献   

4.
汉语俗语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其中的“金钱”俗语更是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它记录了千百年来老百姓对权钱关系的看法、对金钱的好恶,还把如何挣钱与花钱等日常生活问题通过金钱俗语反映了出来。阐释这些俗语的文化内涵,可以使人们对金钱俗语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汉语习俗语是人们在长时间的使用中经过不断提炼而成的固定词组和短句,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我国新一代领导人在讲话中就常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习俗语来说明问题,不仅使人们对事物产生鲜明直观、具体生动的形象联想,还增强了文化感染力,在贴近生活的同时使语言更容易被理解。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以及汉语习俗语丰富的文化意象特点,为其英译过程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主要探究汉语习俗语的文化意象特点,从词汇选择,句子结构方面分析汉语习俗语的汉英翻译策略,以期正确传递出习俗语所蕴含的民族特色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汉语俗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沉淀,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在语言中的凝练。作为体现民族风貌的语言单位,俗语一方面有力地激发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一方面也对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但是,当下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普遍对俗语重视不够,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俗语持回避或忽略态度,学习者自身也缺乏相应的学习策略。基于此,从教学层面对俗语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英语是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普遍使用。但长期以来中国人由于受汉语语言习惯和思维方法影响,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我们把大多数人的共性错误称之为"中国式英语"。使用"中国式英语"而不加以纠正不仅影响国际交流,而且会形成望文生义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8.
传统度量衡单位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公制计量单位,也开始接纳英美制计量单位,但度量衡单位在俗语中却没有出现明显弱化的趋势。传统度量衡单位在俗语中依然存在的原因,可以从语言的滞后性和俗语的口语性、通俗性、定型性、形式短小等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岩 《华章》2012,(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和网络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的发展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社会语言.网络语言的出现为传统汉语注入了活力,并丰富了汉语语言词汇.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语言变体,它形成了独特的语用特征.本文对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根植在文化土壤中的一砖一瓦,铺垫成了我们生活中所有密切相关的听觉及视觉内容。与严谨的长篇文案不同,俗语往往在不断传诵中以诙谐简洁的方式起到对民众的教化作用。我国历来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以"家天下"作为基本的建构模式,因此浸在"家"为主体的中华文化里,我国的俗语中对于"家文化"的体现多如牛毛。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汉语中部分蕴含"家文化"现象的俗语分析,来探讨"家文化"在汉语俗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标题中运用汉语俗语,有直接使用和变异使用两种情况。汉语俗语运用使用到新闻标题中,能使新闻标题更简洁生动,产生鲜活感、亲切感。能在新闻标题中恰当地使用汉语俗语,要注意培养记者和编辑的语言修养,注意汉语俗语使用的适切性,注意在新闻标题表达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郭华 《现代语文》2006,(11):127-128
在汉语的成语、俗语以及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很多语句中,经常会使用到"三"这个数字,那么这些"三"在语用上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本文就尝试对此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俗语是汉语语言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其特色也就决定了它们在英译中的困难。本文以《红楼梦》中汉语俗语的英语译文为例说明在汉语俗语英语中容易出现形象色彩的改变、形式美感的减值和文化信息的缺损三方面的现象,因此在俗语的英译中这些方面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王媛 《考试周刊》2011,(40):76-7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浸润着某一文化背景下的人文传统色彩,同时也折射出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语言学习和文化研究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文化尤其需要研究该文化的语言和语言现象;学习语言,尤其深入学习研究语言就需要了解和研究该语言所植根的文化。俗语是语言当中出现的较为生动、通俗、形象的语言现象,英语和汉语当中的俗语可谓俯拾皆是。本文从分析英语俗语文化渊源来解析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内涵,同时也比较了英汉俗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从一个微观的视角去领悟和分析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蒋华 《文教资料》2010,(3):52-54
现今,大学生汉语能力下降,而《现代汉语》教材既枯燥又缺乏实用性。广告语是人们身边的语言,是实用性语言。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培养思考能力,能够培养大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语言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言:"紧凑是美学价值的第一条件,一切其他优点都由它表现出来。"回目语、俗语这些紧凑"炼话"大多是短小简练、语精意宏的精粹语言。笔者所谈的"精粹语言",主要指蕴含着民族文化精髓的汉语精品语言,不限古汉语的雅言,也包括广义的俗语等(和洪镇涛老师的同一概念稍有不同)。这种精粹语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码转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文章通过探讨英汉语码转换的形成与发展,它的主要形式、使用范围、使用人群及使用动机,使人们对这一普遍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俗语是汉语语言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其特色也就决定了它们在英译中的困难.本文以<红楼梦>中汉语俗语的英语译文为例说明在汉语俗语英语中容易出现形象色彩的改变、形式美感的减值和文化信息的缺损三方面的现象,因此在俗语的英译中这些方面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9.
俗语是汉语语言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其特色也就决定了它们在英译中的困难。本以《红楼梦》中汉语俗语的英语译为例说明在汉语俗语英语中容易出现形象色彩的改变、形式美感的减值和化信息的缺损三方面的现象,因此在俗语的英译中这些方面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李丹  张翼翼 《教学与管理》2012,(12):117-1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与外界沟通的需求与日俱增。在交流的过程中,大量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和"新语言"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英语外来词作为"新语言"的特征之一,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构建汉语语料库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