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唐后期诗人贾岛的诗歌特色:取材取境多样化但仍嫌褊狭;诗重“苦吟”和精心锤炼;诗风本质上是平淡的;五律尤有特色。这种特色形成原因:中晚唐社会现实;美学理想的转变;贾岛自身经历;前辈诗人的垂范。  相似文献   

2.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贾岛是中唐时期与孟郊齐名的诗人,以五律著名。在刻画自然风物上,以幽深清峭见长。他的这首《暮过山村》,不仅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佳句取胜,在整首的布局上结构缜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贾岛于驴背吟“推敲”诗的故事,历来脍灸人口。但全诗的内容是什么?熟悉的人就不是太多了。这是一首访友的五律诗,诗题为《题李凝幽居》。全诗八句,不妨录之于后,试作一些解释。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乌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相似文献   

4.
贾岛是唐代诗人中一个比较独特的人物,历来对于他的研究,多从生世背景、生活经历等方面着手。本文从另外一个方面,即试图从文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从五律的用韵方面,结合同时代风格相近的刘长卿、姚合等人的诗歌,分析贾岛学习杜甫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读完孙绍义老师的《浅谈“推敲”二字的意境》(见《中学语文》2000年第11期)后,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然而新则新矣,文中却有几处明显的缺憾。首先,孙文说“僧人访客归来”,将作者的原意完全曲解了。“敲”字出自贾岛的五律《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云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从内容上看,贾岛在一个月夜去拜访友人李凝,因主人外出,所以题诗一首示之。并非访客归来回到自己的住处。孙文又说“在那样深,那样静的夜晚,再冒出一个人来,《题》诗中仅贾岛一人,又能从何处“再冒一人”  相似文献   

6.
晚唐诗人杜荀鹤是继贾岛之后的又一位“苦吟”大师,他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贾岛的苦吟精神,但在风格与审美追求上又与贾岛不尽相同.贾岛的“苦吟”重在炼词、炼句,精炼意魄;杜荀鹤的“苦吟”时刻关注着社会现实,这无疑是对贾岛苦吟诗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7.
“推敲”的故事是一个难于证明其真假的故事,但“推敲”二字在原诗中的更替却使贾岛背叛了本性;如果故事是不真实的,则是后世文人迫使贾岛背叛了本性.从而通过贾岛使中国古代文人背叛了本性。  相似文献   

8.
贾岛送别诗约占诗歌总数的四分之一,以近体为主,其中又以五律居多。诗歌形成一定模式,并多以磬、鹤、松、雪、猿等清冷意象为代表,虽属应酬性作品,写景画物却十分清新与工整,颇具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学习了《咬文嚼字》,许多师生可能还沉浸在“推”和“敲”选哪个字好的深长思考中。朱先生说,“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贾岛当时显然知道,但为什么还是难以取舍呢?而韩愈这位文苑巨擘炼字高手经过长考,为他这一“用字的难处”作了一个取舍,并得到普遍认同。可是韩愈是怎么想的文章却不接着直接解说清楚,是不是朱先生也弄不清贾岛无法确定哪个字好的道理呢?  相似文献   

10.
在一九八○年《语文学习》第三期上,有吴奔星同志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文,副题是“简说杜诗《望岳》”。吴文谓此诗是一首五律。我认为不很妥当,似可商榷。为便于讨论,抄原文最后一段于下: “顺便指出:这首五律,以仄声协韵,平仄不同一般,有人把它看作五古,其实是拗体五律。因为古风,不论五古或七古,一般均戒对仗,因为一讲对仗,古风的气势就萎糜了。”五古同五律的区别,似乎并不是单纯由于有无对仗。杜诗《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前三  相似文献   

11.
<正>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歌大意我在苍松下询问小童子,他说师父去采药了。只知道人在这大山之中,可山中云雾缭绕,又哪里能知道他的行踪呢。诗歌故事贾岛是唐代出名的“苦吟”诗人,他写诗时,每句诗、每个字都反复锤炼,花尽心思。因为用心,因为“苦吟”,贾岛还出过“车祸”,也“因祸得福”写下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12.
贾岛改诗     
贾岛是唐朝有名的诗僧,韩愈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作家。因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名句,引出一段二人推敲诗句的文坛佳话。贾岛的原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南宋后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一带出现了一个具体有鲜明艺术个性的诗人群,因其字号中都有一“灵”字,故文学史上称之为“永嘉四灵”或“四灵诗派”。他们政治地位低下,有的只作过小官,有的终身为布衣,因而对现实抱一种冷漠的态度。创作上,学习中唐苦吟诗人贾岛、姚合奇僻瘦硬的诗风,琢磨词句,刻苦为诗,擅长近体,尤工五律。不过,他们也时有清新闲雅的写景小诗。翁卷(字灵舒,一字续古)的七绝《乡村四月》,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江南四月农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与研究》第二期发表的刘志军同志的《前略后详有悖常理》一文,对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作家“贾岛”的介绍前略后详提出异议,窃以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对“贾岛”的介绍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特点。我国文学史上的“诗仙”李白的作品在小学、  相似文献   

15.
蔺运侠 《现代语文》2011,(10):50-51
语文课上有一个课前语文活动,叫做“课前诗歌朗诵”,由每位同学值日,在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里择珠采贝,然后抄写在黑板上,既展示这位值日同学的书法功底,又可以体现自己的独特爱好和不俗品位,更能够培养同学们的交流分享意识。上课之前的三两分钟,由值日者带领大家高声朗诵,然后由值日同学带着大家鉴赏。有一次,一位同学选择了中唐诗人贾岛的五律《暮过山村》,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望岳》不是五律何铭《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8则载《让学生多读些古诗》一文,称杜甫名作《望岳》之诗体“是五律”,且“要求学生根据律诗的特点”将打乱的诗句“调整句序”。其他报刊所载亦见有“五律《望岳》”这种提法。此皆误识。一首五言律诗,必定同时具备...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唐代诗人贾岛,一日骑驴上京城,路上为诗句中的一个字在苦吟。这两句诗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他拿不定主意,便在驴上用手比画。沉吟之间,撞上韩愈出行的马队。韩愈听说后,立马良久,劝贾岛用“敲”字。所以后人写作文要锤炼语句,都说:“推敲推敲。”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以说是炼字的典范。没有艰苦的付出就没有震烁千古的华章!大凡成功的作文都拥有美丽非凡的语言。没有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想写出出彩的文章是很难的。作文语言不仅要准确、简练,更要诗意、鲜活、灵动。缺乏文采的文…  相似文献   

18.
徐军 《中学教研》2002,(12):30-31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写的名句,相传贾岛写诗时对用“敲”还是用“推”字好犹豫不定,骑在马上反复思考,正撞上了大诗人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清情况后,认为还是“敲”好,因为  相似文献   

19.
炼字的艺术     
唐代诗人贾岛,一天,他骑着毛驴在京城街上走,忽然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不过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呢?贾岛不停  相似文献   

20.
《寻隐者不遇》是一首叙事诗,写贾岛寻访隐者,与童子对话,而最终没能遇见隐者的事情。从题目中的“寻”,可以想象贾岛一路寻寻觅觅,拜访隐者的急切之心。从诗句的对答中,可以体会到贾岛内心的波澜起伏:从刚遇见童子时的满心欢喜、充满希望,到“言师采药去”时的失望,但仍不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