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议程设置理论是广为人知的传播理论,其表征了传媒与舆论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用于化解"舆论事件"危机。然而,人们对议程设置理论存在的误读、误用却将其牢牢地束缚在引导和控制舆论层面,从而"绑架"了其对建构"媒介民主"的积极意义,也限制了探讨"民主"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网络议程设置是传统议程设置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和延伸。它既有对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继承,同时又有发展变革,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对于网络议程设置的实用效果我们不可否认。但是在某些事件中,网络新闻议程设置被异化,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出现偏差,尤其是"水军"违规操作舆论更为突出。因此,需要规范管理网络议程设置,使之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大众传播,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当前成为舆论热点的"归真堂"事件为例,阐述了议程设置理论在大众传播包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报道当中的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通过设置各种与事件相关的议题,围绕议题展开报道,并实现议程互动,发挥了引导舆论、影响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为视域,通过对网络议程设置的实证研究来探讨当下网络舆论引导的实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网络媒体与网民之间具有议程设置的效果,网络媒体之间也具有议程设置的效果;具体而言,各个网络媒体所具有的议程设置能力又有所不同。对其原因,文章从网页设计和议题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网络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州垃圾处理事件为例,梳理了事件过程中的网络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政府决策的相应调整,提出政府在处理公共问题时应当主动设置议程、积极引导舆论、改进引导方式、加强机制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崔波涛 《东南传播》2014,(8):116-118
"微议程"这一概念对当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研究和舆论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社会的来临使得公众舆论参与的方式发生变革,微议程极易引发强大的网络舆论。网络社会为微议程提供技术条件,激发公众公共参与的热情;微议程的议题具有公共性、冲突性、反常性等特点;从网络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微议程形成的条件、动力及议题呈现特点,进而反思公众舆论参与方式的变革,为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媒体和政府部门关注网络社群及个体的意见,进行舆论引导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APEC会议期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词"APEC蓝"。经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传播,"APEC蓝"在短时间之内成功建构了民间舆论场,它反映了广大市民期盼首都蓝天的强烈愿望。而传统媒体也不甘示弱,并没有回避网友戏谑般的调侃,而是主动设置议程,引导舆论,形成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良性互动的局面。本文以"APEC蓝"在民间舆论场的发酵为例,分析民间舆论场的建构和媒体间的议程设置,以期正确引导舆论,反思舆论引导工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微信公众平台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与资讯的重要平台。其借助议程设置,可以影响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和关注方向。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网微信公众号为例,将人民网4月份推送的378篇文章作为样本,围绕"议题分布状况"、"议题娱乐化程度"、"议题的关联度"、"议题的舆论引导力"等方面,开展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人民网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的议题范围较广,也较为贴合热点,体现了其议程设置的意图。但是也出现了议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过度娱乐化,舆论引导力度不够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地方政府网络新闻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角色,然后分析当前地方政府网络新闻通过"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以及"二级传播"等理论对网络舆论实现了正确的引导,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以更好地提升地方政府网络新闻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0.
郭海威  黄楚新 《传媒》2021,(9):88-90
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由网络舆论引导的理论创新能力、议程设置能力、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及网络舆论空间的综合治理能力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体系.当下,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对党的网络舆论引导的权威性、适用性、有效性、深入性带来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党的网络舆论引导所肩负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研究提出从把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强化网络舆论底线思维、巩固壮大网络舆论阵地、统筹优化网络舆论治理四个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要主动设置议题,这几乎是媒体的一个共识,尤其在新媒体冲击下,对传统媒体而言议题设置更显得迫切而重要。本文以江西地方传统媒体在"感动中国"人物龚全珍的宣传报道过程中,利用微博这一网络媒体进行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所产生的舆论效力为样本,探讨地方传统主流媒体如何提高网络议程设置能力与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5个方面构建完成:建立舆情分析、研判、预警机制;重点锁定八大需要引导的事件及话题;注意挖掘关注意见领袖,研判并把握意见领袖的表达;合理设置网络议程;保证舆论共振与“雪崩”时的积极在场.  相似文献   

13.
网民群体心理与一般群体心理既相似又不同。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群体心理突出表现为从众、掌握话语权和满足道德批判优势等7种心理,并具有特定的运行机制。依据网络群体心理基本特征和机制,构建网络群体事件舆论引导,需要用事实说话,设置报道议程,培养网络舆论盟友等引导技巧,通过社会、新闻业者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实现。  相似文献   

14.
赵洪潭  吴月娥 《新闻界》2012,(11):38-40,51
"网络水军"的大量潜伏,使网络议程被"蓄意"设置,网络舆论被"人为"操控,网络营造的"媒介环境"已经严重偏离了"客观环境"。本文拟从网络水军操控舆论的网络环境和具体路径入手,探析虚假舆论的形成过程与客观舆论的引导策略。本文认为:政府应尝试推行"后台"实名制规范信息发布、网络媒体应设置内部"把关人"过滤不良信息、网民应提高媒介素养自我把关,三体联动齐力杜绝虚假舆论。  相似文献   

15.
2009年,"躲猫猫"事件引起轰动,并不仅仅在于一个在押人员的离奇死亡,而是事件背后的意义.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不同表现,引发人们对网络议程设置的思考.传统传播环境下的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理论是指通过大众媒介制造议题从而形成或影响舆论的一种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6.
刘晨 《今传媒》2011,(10):34-35
舆论学自从与传播学发生学科交叉后,传播学中的概念论也开始普遍适用于舆论学。舆论传播在新闻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而新闻工作的头一关则是议程设置。如何理解舆论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流程,以方便新闻工作者们更好的开展工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笔者在对舆论传播和议程设置有关概念解释的基础上,以2011年人民网对"两会"报道的案例加以分析,得出舆论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的几个方向,并对未来舆论传播的议程设置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7.
议程设置理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很多人误用,有人认为可以通过主动设置议程来引导舆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亟待改正.文章主要从误用议程设置理论的表现、议程设置理论概述、主动设置议程是对议程设置理论的误用、如何避免议程设置理论的误用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证引导舆论要避免对议程设置理论的误用.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在消息内容的时效性、对公众舆论的影响程度以及表现方式上,都处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对整个媒介环境的议程设置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以章子怡捐款门事件为例,论述网络媒体出现后议程设置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网络议程设置的不可控性;网络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交织于网络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9.
网络编辑作为网站内容的建设者和把关人,是网络舆论引导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网络论坛编辑,是网络舆情的直接监测者和引导者,而且还可通过标题发置、置顶等多种技术手段和编辑方法进行"议程设置",使一些网民的帖子获得较高的点击量和关注度,制造网络热点。所以论坛编辑"把关人"的角色正在向"网络舆论领航员"这一角色推进。但网络编辑在享受技术支持的同时,又受到网络环境的巨大限制。传统媒体在进行"议程设置",组织热点讨论时,编辑  相似文献   

20.
刘晓来  李劭强 《传媒》2021,(5):77-79
应对包括疫情在内的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性.新闻舆论的"四力"构建是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的根基.其具体路径包括:在议程精确设置中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在事件深度报道中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在受众黏性增加中扩散新闻舆论传播力;在共识有效构建中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