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谐音析词     
谐音析词,即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如“年年有鱼”,“鱼!’和“余”声音谐合。便借“鱼”作“余”。  相似文献   

2.
(A)Can Fish Hear Sounds?鱼能听到声音吗?我们都知道,鱼能听到声音。然而你看到过鱼的耳朵吗?其实,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海洋中的奇特现象,例如:鱼的耳朵在哪里;声音在水里怎样传播;鱼类的声音所传达的信息是什么等等。那么在这些问题中,哪些已经了解清楚,  相似文献   

3.
<正>一、分清文本要素,提取中心传统论述文的构成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如果在文本解读中关注要素,就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论述类的传统议论文"江苏卷《谈静》"为例。1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2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3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4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  相似文献   

4.
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为官奉法循理,很受老百姓的爱戴。他很喜欢吃鱼。鲁国在山东中部,不近大海,吃鱼是不容易的。孟子曾经把鱼和熊掌相提并论,可见鱼在当时是颇为名贵的。有一次,一个商人送鱼给公仪休,但是他坚决拒绝接受。他的弟弟就劝他说:"你不是喜欢吃鱼吗,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接受人家送来的鱼。因为我接受了人家送来的鱼,就违犯了法纪,那  相似文献   

5.
生活真幽默     
子非鱼语文老师讲课文,讲到庄子与惠子那篇,读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时,老师说:"惠子应该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不知鱼之乐。’这时庄子应该又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知我不知鱼之乐。’……"全体皆晕。  相似文献   

6.
鱼缸     
愿我不是鱼,愿生活不是鱼缸,可我还是鱼,生活还是鱼缸,我就这样一知疲倦地在这个游不到边但是大小有限的鱼缸中,游啊,游啊。 可以说,这个鱼缸很大。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40年代以后,"静寂的"海洋世界里的动物们可以用叫声传递信息这一事实广为科学家们接受。水下声音之所以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发现,主要是水面所造成的障碍:空气振动产生的声波碰到水面时,99%的声音不是被反射,就是被吸收,水下声波的振动也同样被"囚禁"了。轻装潜水员几乎听不到经由耳朵里残留的空气所传递的水下声音。2 000多年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希腊人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某些水下声音的可能来源。他观察的一个结果是:有些鱼看来是以移动体内器官的方式在鱼鳔里产生振动。鱼鳔是鱼类体腔中的气囊,就在脊骨和鱼胆下面。而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许多鱼有可收缩的肌肉,可以使鱼鳔振动产  相似文献   

8.
这是来自六年级数学老师的声音:"六年级了,乘法口诀表还不会背。""他弱智吗?"旁人问。"哪里,全班50人,有近10人不会背!"这是来自三年级语文老师的声音:"我班的学生看汉字就好像是看天文数字一样。让他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安知鱼乐"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本文通过探究"安"的多义和概念偷换以及庄子"知鱼方式"的境界,来理解"安知鱼乐"的深层审美意蕴——宇宙的人情化、移情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0.
毛毛虫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乐的激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鱼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听……我近近地,近近地走了过去,听! 我近近地,近近地走了过去,听!这是什么声音?是虫鸣?不是。是风吹树叶?也不是。那  相似文献   

11.
<正>一"校园一景"片段作文校园—景(片段)金海瑶浙江省杭州市育才中学初二(6)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两千年前庄周与惠施在濠水桥边的一场闲谈,竟穿过时光隧道,来到了我们的校园。一进学校大门,你就能听见泠泠淙淙的欢快的水声。那声音极清脆,从假山中破洞而出顺势  相似文献   

12.
"乐知舟教育"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共培养了学生十万多人次。在教学实践中,家长们会根据需求的不同及选择课程的不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一位"与众不同"的妈妈带着孩子走进了"乐知舟教育"。孩子3岁8个月大了,妈妈带着她专门来了解"乐知左右脑开发课程"。负责接待的老师先向她们介绍了左右脑的不同分工:左脑负责语言、数学、逻辑、常识、听觉记忆等;右脑负责图形、空间、规律、创意、视觉记忆等。同时也让宝贝儿体验了"乐知左右脑开发课程"带来的神奇效果:十个完全不相关的词语,只用了短短的二十来分钟,孩子就能够按  相似文献   

13.
爆笑超市     
《小学生时代》2012,(11):36-37
有种声音心理医生问他的病人:"你是否听到一些声音,却不知道谁在讲话,也不知道声音从哪里传来?"病人答:"是的。""那什么时候会发生这种情形?""我去接电话的时候。"选一个死法一只熊抓住一条大鱼回家了,熊对鱼说:"你自己选择一个死法吧,然后让我吃掉你。"鱼说:"有些什么死法?请让我死得舒服点。"熊说:"你是让我电死你,让我淹  相似文献   

14.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我国古代老子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教育隐喻。"鱼"比喻为知识,渔则指方法。完整的解读是,教给人以知识,不如教给人以方法。这一经典古训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以形象比喻的方式,将"授知"与"授法"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作出了自己的价值取舍,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15.
<正>(此所谓"韵文",我们在《考试周刊》中已分两次发过两版,这仍是续编。)6.友谊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王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钱财如粪土,仁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1989,(1)
鱼有两套听觉系统,分别感受水下高频声音和低频声音。 鱼的头部没有长着象人或狗等动物那样的耳朵。但在鱼的头部两侧长着叫“内耳”的器官,由于“内耳”是长在头骨里的,所以要感受声音还得要鱼鳔附近的“闻巴”帮助,由“闻巴”将接受到的声音传到  相似文献   

17.
正灰灰一个人站在家门口发呆,特别想有个朋友和自己聊聊天。"喂,你好啊!我能和你做朋友吗?"一个声音响在灰灰的头顶,把灰灰吓了一大跳。但是左瞧瞧右看看,没人啊!"我就在你的眼前。"那个声音是这么近。再上瞅瞅下找找,还是没人啊!哎呀!别是闹鬼了吧?灰灰吓得浑身的毛都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人类号称自己是"万物之灵",但是,人类却不是各方面的能力都能超过动物。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的特殊能力简直让人叹为观止。鼓鱼用鱼鳔"听"东西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动物都是用耳朵来听声音的,可  相似文献   

19.
谐音析词     
谐音析词,即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如年年有鱼,鱼和余声音谐合,便借鱼作余。在戏剧文学中,高明的剧作家常利用谐音的特点,将人物语言写得极为耐人寻味,使话语不多而意蕴丰  相似文献   

20.
发光鱼月月听说海底公园很美丽,就想到那儿去玩。“我的孩子,你可千万别去,海底公园可危险啦。”发光鱼妈妈用发抖的声音说。“我才不怕呢,我要去冒险!”发光鱼月月说完就躲到海草中,等妈妈游远了,它才游出来。“你说得太好了,你真勇敢!你能带我们一起到海底公园去吗?”一群小发光鱼们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