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李俊 《编辑之友》2010,(11):118-119
郑振铎是20世纪最出色的编辑之一,他主编过的报刊达45种之多.[1]在接下<小说月报>主编前,他已成功编过<时事新报·学灯>和<文学周报>(后来改为<文学旬刊>).1923年入主<小说月报>,他更注重打造其为新文学建设与旧文学研究并重的文学刊物.依托此一媒体平台,郑振铎于全职编辑之外开始了"业余学者"的研究生活.说他"业余",不仅就其学术背景与工作时间而言之,更是立足其"媒体"性质所由观之.其研究范式的独特之处,正在于他以编辑身份介入研究领域所伴生的"媒体"特色.  相似文献   

2.
郑振铎是民国编辑史上不应被遗忘的编辑大家,他从事编辑工作近40年,在报纸、期刊、图书等领域都有杰出成就。近年来有关郑振铎编辑活动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研究者在钩陈史实之余,对郑氏编辑事业成功的原因却鲜有探讨,本文试从性格因素、人际网络及编辑技巧三个方面略论之。  相似文献   

3.
谢六逸是我国现代知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新闻学者。他一生酷爱编辑工作。纵观他短促的一生,编辑工作自始至终贯穿其中。 自1921年4月,谢六逸接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周报》以来,他先后陆续主编过《言林》、《国民》、《儿童文学》、《趣味》、《文讯》等多种期刊。此外,还为黎明书局、光华书局、文通书局编过一些书籍。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推选为上海编辑人协会主席。他虽不同于分分秒秒维系于编辑事业的赵家璧等人,将一生中很大部分的精力贡献于我国早期的新闻学研究及新闻教育事业的创建工作。但他以其独特的新闻学者的眼光,审视着编辑工作,执着于编辑工作。 1921年1月中旬至2月间,仍在日本求学的谢六逸,积极地参加了当时在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文学机构——文学研究会,为第24号会员,与沈雁冰、郑振铎、许地山、孙伏园、王统照等同为该会读书会小说组成员。并且与热衷于编辑工作的沈雁冰、郑振铎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相互的交往中,谢六逸开始投身于编辑工作,并乐此不疲。他东渡回国,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担任编辑职务。1922年12月1日,“依了上海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决议,特请谢六逸先生为主任编辑。”(郑振铎语)谢六逸开始单独主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周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郑振铎为我国编辑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几乎可与他在文学、学术上的贡献相提并论 ,因此 ,我们完全有必要对他的编辑思想、编辑特色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郑振铎为我国编辑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几乎可与他在文学、学术上的贡献相提并论 ,因此 ,我们完全有必要对他的编辑思想、编辑特色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龚传星 《编辑之友》2011,(3):115-116
郑振铎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收藏家和训诂专家,更是一位爱国主义编辑家。作为编辑家,先生的编辑思想受人重视,然而其编辑思想中的主体性特征,并未受到特别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先生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作一论述。我们说某一编辑有着自己的编辑思想,恰恰是说他的编辑思想不同于其他的人。所谓"自己的编辑思想"即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郑振铎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生存方式渗入、个体性暗示、  相似文献   

7.
综观中国现代文学史,融贯中西、博学广达的诸多文人作家都曾与出版业结下过不解之缘。鉴于当时出版体制编印发一体、出版社与书店不分的重要特点,这些文人作家们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图书宣传推广的任务。因为身为编辑,他们了解作者、熟悉作品,撰写的内容提要和书评文字言简意赅、切中肯綮;又因为是出版圈中人,他们更擅长利用各种渠道或媒介进行卓有成效的宣传;同时因为熟悉出版工作流程又使他们有能力在图书宣传的方式或手段方面不断创新完善。譬如鲁迅、叶圣陶、朱自清、茅盾等都曾为自己或他人著译的作品做过大量的推广工作。“一生中几经坎坷,几易其职,但始终未脱离过编辑出版工作”的郑振铎何尝不是其中杰出的一员呢?笔者不揣浅陋,浅探郑振铎的图书宣传思想,以抛砖引玉,望能展现出郑振铎文学贡献中为世人所忽略的一隅。 一、善于利用强大的报纸攻势  相似文献   

8.
郑振铎(1898—1958),出生于浙江永嘉(温州),祖籍福建长乐。郑振铎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积极从事文学创作、理论研究、世界名著翻译和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外,还积极参加报刊的编辑工作,其中许多报刊在我国现代文化史、报刊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他的报刊编辑活动作些介绍,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1931年9月,郑振铎因为对商务印书馆资方王云五深为不满,也因为他希望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研究与写作,遂离开工作了十年的商务,到北平燕京大学及清华大学任文学教授。他一到北平,就被清华大学中国文学会出版的《文学月刊》聘为顾问。他在编辑工作上悉心作了指导,还在上面发表了他公开悼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惨杀和迫害致死的共产党人胡也频、恽雨棠、杨贤江。接着,他又参与创刊和编辑了燕京大学国文学会主办的《文学年报》,任该刊顾问,创刊号上的所有  相似文献   

10.
申亚妮 《新闻知识》2022,(12):72-75
郑振铎是一位杰出的编辑出版家,以卓越的编辑理论、技巧以及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赢得编辑出版界和文学界广泛的尊敬。他一方面编辑出版众多优秀书籍,另一方面从事文学创作,为推动中国编辑出版事业和文艺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身处融媒体出版快速崛起的时代,梳理总结郑振铎的出版思想与实践,有助于编辑出版从业者在媒介的发展变化中坚守操守、守正创新,推动编辑出版业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从三联书店保存的《中国兵器史稿》130页出版档案可知,该书是否可以出版有过争议,董秋水、史枚、王子野、郭根、范用、陈原、戴文葆等三联书店的多位编辑以及郑振铎、郭宝钧、沈从文等社外审稿专家都对此发表过意见。文中由此阐发了读者对编辑工作的含金量、编辑应用文写作和编辑档案建设的思考,指出弘扬出版传统和编辑精神关系到出版品牌的造就和保持。  相似文献   

12.
浙江平湖人徐调孚(1900—1981),从20年代到70年代做了半个世纪的编辑工作。他平淡的一生中,却在近代以来中国三家主要的出版社,都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和印痕,也算是少有的佳话。因之他的编辑生涯可以分成三个时期,一是商务印书馆时期,一是开明书店时期,一是中华书局时期。商务印书馆时期为10年。他从旧制中学毕业后考入商务印书馆的英文函授学校部,大约是经人介绍给张元济遂得以补习生资格转入编译所,约在1921年参加编辑《小说月报》,与那时在商务中的沈雁冰、郑振铎、胡愈之、叶圣陶等交往甚密,成了朋友。在郑振铎主编《小说月报》时,他是主要的助手,并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会员,郑离任去欧洲游历,留下  相似文献   

13.
<正>郑振铎先生(1898—1958)非常热爱图书馆事业,他曾经担任过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有着丰富的图书馆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1958年出国访问时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郑振铎先生经常利用图书馆学习并与其有着深厚的渊源。郑振铎先生在总结自己治学经历时说:"我一生的学问都是从图书馆学来的。"郑振铎对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有着重要的贡献,他首先提出了中  相似文献   

14.
姜饶君 《新闻世界》2011,(4):116-117
黄天鹏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术期刊——《新闻学刊》的创办人。研究他的编辑思想,要全面考察其新闻从业经历尤其是编辑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对其思想形成所起的作用。本文在研究黄天鹏所办新闻学刊物和其所撰的新闻学著作的基础上,结合其在《时事新报》的编辑经历、留学日本的经历等,阐述黄天鹏新闻编辑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郑振铎是五四时代造就的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放射出灿烂光辉的巨星。他在文学创作(包括儿童文学创作)、文学社团活动,报刊编辑(包括儿童刊物)、美术、考古、翻译、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方面,都有突出的开创性的贡献。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在其《追思》中说:“中国要是有所谓‘百科全书’派的话,那么,西谛(郑振铎)就是最卓越的一个。”本文拟就郑振铎在儿童刊物方面的开拓性贡献做一简略的论述。这一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所主持编辑的《儿童世界》的编辑特色上。 《儿童世界》,1922年1月创刊,32开本,周刊。每季1卷13期。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二八”沪战期间,曾休刊数月。复刊后改为半月刊。1937年,“八一三”沪战休刊。同年十月,在香港复刊,香港沦陷后停刊。第一任主编郑振铎。1923年5卷2期开始由徐庆昶等主编。该刊曾风行海内,并远销新加坡和日本。 笔者通过对《儿童世界》之前的儿童刊物及《儿童世界》本身的考察,得出如下断言:正如说叶圣陶是中国现代创作童话的开山鼻祖一样,郑振铎是中国现代儿童刊物的始创者。也正如说《稻草人》是中国童话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样,《儿童世界》是中国儿童报刊史上的一座高峰。郑振铎先生将其热爱儿童的心性,以及他所持的贴近儿童、努力适应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使刊物富有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和历史研究学者蜚声中外,代表作有《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同时,他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身份——编辑。他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近40年,主持编辑的报刊达10余种,以主持《大公报?文艺副刊》闻名,对北方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副刊编辑思想和实践对今天的图书与报刊编辑出版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报道,叶圣陶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出版家,他在中国知识界和社会有极大影响。他一生有65年献身于编辑出版事业,致力于编撰教材,出版书刊,形成一系列的编辑思想。他认为编辑出版工作,是重要的教育工作。 最近开明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编辑思想研究》一书。该书收集了叶圣老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主要言论,还收有研究其编辑思想的学者撰写的论文。  相似文献   

18.
正叶圣陶先生学识渊博、文采斐然,一生中,参与过多种报刊的创办与图书的编纂工作,也撰写出许多经典文章、传世之作。我们撷取其中反映先生编辑成就的期刊、著作名录,按时间顺序排列,供广大读者、学者参考、研究。1920年5月,《妇女评论》杂志,编辑。1921年1月,《文学旬刊》,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共同筹办。1922年1月,《诗》月刊,创办和主编(至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今年九十二岁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作家、教育家、语文学家,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其实他在编辑工作上花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一九二三年,他进商务印书馆,编小学课本,编《学生国学丛书》,后来代郑振铎先生编过《小说月报》,还编过《妇女杂志》。一九三一年,他进开明书店,编辑《中学生》、《新少年》、《月报》等刊物,编辑《开明青年丛书》和《开明少年丛书》等,并和夏丐尊先生等一同编了若干种中学语文课本,独自编写了一部  相似文献   

20.
一对于《编辑独语》,对于任火,我写过这样一段话:“2003年,当河北理工学院学报主编任火将他的《编辑独语》献给中国编辑界时,我相信,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能不被它磅礴的气势、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激情与奇绝的文字所震撼。在编辑研究领域,《编辑独语》不仅建构了一个新颖的话语系统,打造了一道壮丽的文化景观,而且为编辑建立起了一座思想的殿堂,树起了一块精神的碑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