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母爱”。2.培养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素材的能力,在模仿中创新的能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全文和背诵全文。会认生字词9个,会写生字10个。尝试用《妈妈的爱》的格式写一段话。设计理念:1.将生活情境引进课堂,引导学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母爱”。2.培养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素材的能力,在模仿中创新的能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全文和背诵全文。会认生字词9个,会写生字10个。尝试用《妈妈的爱》的格式写一段话。设计理念:1.将生活情境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母爱、理解母爱,并以多种实践的方式引领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教学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呢?我们进行了以下多元化的朗读尝试。一、角色体验"读"角色表演是把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把"机械"的文字化成活生生的情境。它能帮助学生感悟文本,与文中的人物情感产生共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教学《池塘边的叫声》时,我采用"演读结合"教学法,以演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即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以文中"小壁虎"与"小鱼""老黄牛""燕子"和"壁虎妈妈"的对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院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母爱”。2.培养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素材的能力,在模仿中创新的能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全文和背诵全文。会认9个生字词,会写10个生字。尝试用《妈妈的爱》的格  相似文献   

5.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加强重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才能提高朗读的质量,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加强朗读指导,努力达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从"范读引导,读中‘激’情""评读,促进发展""寻机点染,读中品‘韵’""演读与感悟体验""情感朗读"这几个方面对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的标准是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常规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地朗读是需要教师引导的。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范读,营造文本"感情"的氛围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  相似文献   

7.
特级教师薛法根用其简约语文的教学新理念打破了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频繁出现"以讲代读""以机代读""以默读代朗读"这些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朗读教学现象。有效的语文朗读教学应该将有声的"品""导""演""悟"作为朗读教学的线索,将这"四字"朗读教学贯穿整个课堂,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从文本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内心的世界以及智慧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教材介绍人教版第四册第四组第三篇课文《妈妈的爱》是一首诗歌。全诗共4小节。这首诗歌篇幅不长,但词汇丰富,文字优美。设计意图本设计将以“感悟母爱”为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人文性、实践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的教学思想,力求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教学重点1.抓重点词句,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进行朗读训练。2.尝试探究与合作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课内插入生活材料,扩充信息,进一步认识母爱的伟大之处。3.引导学生想像,扩展相关生活素材,通过“感悟母爱”这一体会性的学习,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教学过程一…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说要变教师的"教"为引导学生主动的"读",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读,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一、以读激趣、初读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缺乏兴趣,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在课文朗读之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后按要求检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读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朗读时要求学生能读得准确、流利而有感情.让学生在反复、流利的朗读中体会到读的乐趣,这样,他们才能主动争取读好.其次要求学生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10.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了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课文所蕴涵的丰富思想感情,使他们在学习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陶。训练方法多种多样。我经过多年尝试,得到"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这一训练方法。该模式强调以读为本,是针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而言的。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讲解和朗读。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对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  相似文献   

12.
爱的三部曲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爱,搭起了我和孩子的心灵之桥;是爱,铺垫了孩子的成长之路;是爱,成就了我的教学之旅。一、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记得开学第一天值日,我来到小班帮忙喂孩子,走进小班的活动室,映入眼帘的是:有的孩子在吃饭,有的坐着没吃,有好几个孩子在哭闹,更有个孩子背着小书包哭着正往门外跑,我一把冲过去,把他抱起来,可他一个劲地哭闹:"我要找妈妈,我要找妈妈!"我说:"宝贝,妈妈很爱你,对不对?"他哭着说:"对!""妈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理解和朗读的关系呢?在《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读好妈妈的话,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妈妈两次说话的用意上: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相似文献   

14.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教育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教师表达教育爱的种种方式中,哪些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爱呢?为此,我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的总要求。可是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某些班级的学生"唱读""喊读""吼读"的现象特别严重,早读时也时常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些中等生及学困生更是难以把一篇学过的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我也曾几次接手过这样的班级。如何改变这些现象,培养孩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会孩子朗读呢?我是这样做的。一、放开声音多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语  相似文献   

16.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其中"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读感知、理解课文,通过读来表达感悟。可以说,读的成功与否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通过梯度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兴趣引路,制定分层目标1.示范引导,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朗读教学也是如此,当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把朗读看成是一种任务或负担,会主动读,乐意读。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笔者常常把电视台  相似文献   

17.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便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学生一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兴趣必然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培育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欲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能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你妈妈今年多少岁?"有的学生大声说:"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2岁."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于识字量少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阅读的。为了让刚入学的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我在班上开设了"我读,你听"的绘本阅读课。《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认为:朗读不只是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里也成果非凡。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让朗读走进班级,让学生们感受到绘本阅读带给他们的全新感觉,引领学生爱上阅读,走上阅读之路。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妈妈,我想对你说:"我爱你!"在我的印象里,妈妈,你永远是那么关心我,而我却总嫌你"唠叨"。我懂得唠叨也是一种爱时,却紧随姐姐的脚步踏上了异乡求学的路,离开了你。在我的印象里,妈妈,你总是形影不离地陪伴着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的原生态教学,即学习语文的初始形态,是指在语文教学或者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精神及表达欲望的本来面目,它是母语创造力的自由释放。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探讨。一、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培养读书习惯《说文解字》对"朗读"下的定义是:"朗,明也。""读,诵书也。"由此可知,朗读,就是用清晰明亮的声音诵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一节中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