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成立促进了电视节目与广播节目的融合,彰显了新时代国家电视台的新风貌,创造了"听"电视、"看"广播的崭新视听世界。深入研究探讨广播电视节目的融合模式,对广播电视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在阐述广播电视综艺节目融合的现状、分析节目融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电视综艺节目和广播音乐节目融合模式,并结合中央电视台《回声嘹亮》节目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歌走天下》融合的节目制作实践,对电视综艺节目和广播音乐节目进一步融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综艺节目开始在国内发展起来。从《正大综艺》的全民参与到《快乐大本营》的全民游戏,再到《非诚勿扰》的全民相亲,综艺节目的属性发展由最初的单一娱乐性发展到社会服务性,综艺节目的节目形式由单一到多项,综艺节目的节目样态由单一到多元。基于此,通过对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节目定位、节目内容及节目主持人三方面进行研究,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阐述其如何体现节目的多元素融合,进而得出当今综艺节目的多元素融合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海誓》这篇作品是宁波电台于2002年制作播出的一档广播综艺专题节目,曾经荣获2002年度浙江省广播奖特别奖,随后又连战连捷.先后赢得中广学会专家奖一等奖、中国广播艺政府奖一等奖。中国广播艺资深专家评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总监助理阚平在谈到《海誓》的时候评论说:“这个以保护海洋为主题,探讨人与海关系的节目听起来感觉像广播散剧,  相似文献   

4.
广播戏曲故事是学和戏曲的综合,它是融广播的凝练和戏曲唱、念、演播式的说为一体的艺广播形式。宁波电台创作的越剧故事《蝴蝶梦》在探索这一新的广播戏曲节目样式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满足新时期听众对广播戏曲节目的审美需求方面做了一番努力。越剧故事《蝴蝶梦》在2002年度浙江省广播艺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王爽 《今传媒》2014,(5):87-90
2013年年初,由韩国MBC电视台推出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凭借清新治愈风,在众多韩国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别具一格的治愈系综艺节目。明星爸爸和子女在两天一夜的旅行中,展现感人的亲子情,赢得了观众的厚爱。从节目理念、节目特色、受欢迎原因等方面分析整个节目,结合治愈系的观点,研究节目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引发对新型综艺节目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做为电台综合性文艺节目的编辑,每年都为参与全国评奖节目绞尽脑汁。2001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广播交流会。印象最深刻的发言是原山西文艺台台长赵随意先生的《广播综艺节目怎么办?》。这篇发言稿不仅务实,而且袒露了广播综艺节目编辑为参评节目进行探索所付出的艰辛。  相似文献   

7.
蔡晶晶 《新闻传播》2023,(23):112-114
红色综艺节目,是传播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搭建红色文化与节目受众沟通的桥梁,是红色综艺节目创新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在深入剖析红色综艺节目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以扬州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我把歌舞献给党》这一红色综艺节目为例,对节目中运用的创新性手段进行分析,为媒体融合语境下红色综艺节目创新手段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马瑞 《新闻世界》2014,(8):46-47
专业化的综艺频道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系列频道中收视靠后,原创节目则依靠《开心吧》等搞笑哑剧抢占市场份额。这样的节目其内容和风格都不足以成为一个综艺频道的立足之本。作为综艺频道,开发自己的原创综艺节目才是长远之道。本文分析了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的现状,提出了综艺节目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了综艺节目专业化道路如何推进。  相似文献   

9.
国内综艺节目发展迅猛,湖南卫视为首的各大地方卫视以引进韩国、日本版权节目为主,而美国版权综艺节目较少。近两年,《周六夜现场》、《吐槽大会》等美国版权综艺节目在国内热播。一方面,这类节目的播出量惊人。另一方面,这类型节目的口碑不佳。以《周六夜现场》为例,通过对节目内容退化、节目策略演化、节目播出平台进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给综艺节目的发展提出建议,促进我国综艺节目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传媒行业快速兴起,娱乐产业日渐丰富,综艺节目的数量飞速增加,在这些节目中,《王牌对王牌》节目脱颖而出,成为综艺节目中的佼佼者。本文致力于对《王牌对王牌》节目的研究,探析综艺节目该如何寻找创新发展之路。本文以《王牌对王牌》为具体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王牌对王牌》节目创新的背景,其次剖析了《王牌对王牌》节目在传播内容、游戏环节、叙事方面进行的创新。最后得出结论,未来综艺节目发展要打造品牌文化、宣扬真善美的理念、以受众为本位、注重与受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秦九红 《中国广播》2006,(12):62-64
早在二十多年前,盐都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叫盐城县广播站)就创办了一档融汇文学、音乐、戏剧、曲艺、电影故事等多种文艺门类的综合节目,当时取名叫《文艺百花园》。后来因为听众反映良好,这档节目就一直保留了下来,并不断更新改版,节目名称也在1998年改为《综艺走廊》。去年《综艺走廊》被盐城市广播电视局评为“名优栏目”,并报江苏省广电局参加名优栏目评选。多年参与《综艺走廊》的实践,使我悟出要办好广播综艺节目,必须做到三个“强化”。  相似文献   

12.
戴云 《声屏世界》2002,(4):31-32
综艺节目是广播文艺这个大家庭的新成员,自20年前在广东珠江台问世之后,便以其鲜明独特的播出形式赢得广大听众的认可。综艺节目迅速风靡全国,成为全国各电台文艺节目必不可少的节目形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晚八点半》更是以其雄厚的艺术实力把综艺节目推向一个高峰。广播综艺节目之所以能在文艺节目中叱咤风云,主要是其播出内容和形式适应了新时期快速变化的听众收听心理,发挥了广播文艺的特有魅力,听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平等参与的收听心态,获得较多的综合文艺信息和欣赏内容。可以说,综艺节目是以其五个特性赢得听众…  相似文献   

13.
5月20日晚,湖南经济电视台本该直播的《幸运2000》综艺节目却被一档录播综艺节目《星际大联盟》替代,这表明曾缤纷五载的《幸运》系列节目走完了它生命的旅程,将永远成为观众记忆中的一个段落。《幸运》节目的“下课”,出人意料,观众和同行为之惋惜。曾记否,1995年12月23日,大型直播综艺节目《幸运3721》一开播,便给湖南电视观众送去了一股清新之风,一时间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热点节目。它不仅成了湖南电视综艺节目的“点火”者和领头雁,而且为促进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繁荣和火爆起到了催化作用。之后,《幸跳》…  相似文献   

14.
胡智锋 《视听纵横》2003,24(6):38-40
2002年度对外广播节目《中国之窗》、栏目和艺节目三大类,其中《中国之窗》有26个参评,栏目6个,艺节目5个。从整体上看,2002年度对外广播节目导向正确、题材丰富、样式各异,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广播道路上做出了新的成绩,在贴近中国实际、贴近海外听众及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13,(7):F0002-F0002
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立足于关注民生、关注人文,打造新闻电视传媒的共享平台。每天为观众提供《直播新余》《警方在线》《品味新余》等新闻资讯节目,以及一档真人秀综艺节目《我爱天天秀》。  相似文献   

16.
文博类综艺节目在普及知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宝藏》《我们的宝藏》等文博类综艺的涌现和火热,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形态在不断改变,社会功能更加多元。本文以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我们的宝藏》为例,通过分析节目的社会功能,以期为文博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年初,央视《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火爆荧屏,掀起了人们对文化综艺节目讨论和关注的热潮.其中《朗读者》以新颖的节目形式,清新的语言风格,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而备受关注,堪称电视综艺节目界的"一股清流".文章以之为代表,分析其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节目元素运用的创新点和成功之处,希望能为综艺节目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曾琦芮 《新闻界》2005,(2):66-67
从2000年开始,一股强劲的“谈话风”抢滩中国电视黄金档,大有压倒娱乐综艺节目之势。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到大大小小的地方台,民营电视机构,无论是新闻频道、经济频道还是娱乐频道,都在不遗余力地制作、炒作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对话》、《国际双行线》、《相约星期六》、《有话大家说》、《锵锵三人行》、《VIP会客室》等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谈话节目进入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电视理论界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理论研究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对游戏类节目和智力问答类节目等是否应该被包括在综艺节目之中,理解就各不相同。《快乐大本营》节目的制片人汪炳文则认为"综艺"的"艺"已不再是"艺术"或"文艺"的简称了,而应该是指一个个组成整台节目的"元素",这个元素可能是文艺,也可能是游艺或新闻。这样的提法显然少了对于综艺节目的限  相似文献   

20.
贾广宇 《今传媒》2020,28(5):124-125
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我国的电视节目为了提升自身节目效果,纷纷开始注重于对自身节目叙事策略的创新。本文将从文化类综艺节目《声临其境》的拍摄技巧、结构设置、节目内容等方面入手,来展开对《声临其境》节目叙事策略创新方式与创新效果的研究,并探讨其内核,以此来促进文化类综艺节目叙事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