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中国创新型企业相关的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董事会特征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董事长持股和董事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执行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大股东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2016—2019年公司风险投资(CVC)支持的创业板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研究CVC联合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CVC单独投资的企业,CVC联合投资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联合投资成员持股比例的差异显著抑制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联合投资成员产权性质的多元化显著促进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联合投资成员母公司的行业异质性促进被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而联合投资成员母公司与被投资企业的行业相似度不利于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黄福广  王建业  朱桂龙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75-1885
风险资本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是重要的学术和实践问题。论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资本专业化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资本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并且风险资本行业专业化程度越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进一步检验发现,风险资本的行业专业化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大;阶段和地域聚焦投资强化了行业专业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同时,行业专业化提高了风险资本进行早期阶段和近距离投资的倾向,不同专业化之间存在部分相互强化关系。论文从专业化角度,揭示了风险资本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来研究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和改造升级技术4种技术创新路径对我国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不同性质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涉农企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消化吸收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具有稳定的正向效应,引进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由不显著的正向效应逐步转变为显著的负向效应;消化吸收技术、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内资涉农企业、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和显著的负向效应,且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小于对内资涉农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6—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来研究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和改造升级技术4种技术创新路径对我国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不同性质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涉农企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消化吸收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具有稳定的正向效应,引进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由不显著的正向效应逐步转变为显著的负向效应;消化吸收技术、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内资涉农企业、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和显著的负向效应,且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小于对内资涉农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8—2011年间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上市公司数据,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与倾向评分匹配法,从互补性资产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公司创业投资(CVC)与独立创业投资(IVC)对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CVC支持企业的研发投入显著高于IVC支持企业,IVC支持企业的总体专利申请数量显著高于CVC支持企业,总体上CVC对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不显著。CVC提供的不同类型互补性资产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CVC母公司持股比例与被投资企业研发投入、发明专利申请、总体专利申请呈显著的非线性倒U型关系,董事会席位对被投资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具有正向影响,派驻管理与技术人员对被投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发明专利申请量却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组织间学习的视角,以国内新兴的"PE+上市公司"公司创业投资(CVC)模式为研究对象,考察了CVC项目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风险投资声誉、行业不确定性和投资企业参与程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检验了在不同的CVC项目目标下CVC项目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以独特的有风险投资参与的CVC项目投资数据为研究样本,本文研究发现:CVC项目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结合声誉理论,风险投资声誉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行业不确定性的增加会提高投资企业利用CVC活动进行组织间学习的积极效用.投资企业在CVC项目中的参与程度越深入,越有利于促进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此外,在不同CVC项目目标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把公司创业投资(CVC)的相关三方(老牌企业、CVC项目、CVC投资的创业企业)纳入整体框架,聚焦于研究CVC投资组合公司数量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卷入强度和CVC项目治理结构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沪深主板62家上市企业2000—2011年期间进行的471次CVC投资活动所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CVC投资组合公司数量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不是倒U型关系,老牌企业的吸收能力、卷入强度对两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同样的CVC投资组合公司数量,吸收能力越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越高;在低卷入强度下,CVC投资组合公司数量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甚至被反转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黄园  陈昆玉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179-182
采用2006年至2010年的深沪6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专利授权量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量化指标,研究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高管层股权激励与专利的授权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高管层拥有股权激励的比例越大,越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制造业公司的创新能力强于非制造业公司;不同股权激励的类型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对高管层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公司技术创新能力优于实施高管层股票期权激励的公司。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发布的重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股权性质对企业研发投资频度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股权性质不同的企业在研发投资频度上不一定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企业规模与企业年龄对企业研发投资频度产生重要影响。股权性质、企业年龄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企业规模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带来显著性影响。(2)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研究认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大约保持在0.5~0.8左右更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间应加强技术创新合作以形成研发投资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0—2013年中国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董事会网络位置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并检验了产权性质与创新环境对以上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相比国有企业,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效用更显著;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相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提升效用更显著。结果表明,董事会网络位置、产权性质及创新环境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龙头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分类模型和回归模型对龙头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路径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方向的创新支出强度构建二维模型,将龙头上市企业的技术创新路径分为自主创新路径、引进创新路径和复合创新路径,随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多数龙头企业选择了自主创新路径,传统行业和部分国有大型龙头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仍需提高。盈利水平、国际化程度和政府补助均与龙头上市企业的创新投入呈显著正相关,负债水平则显著负相关,国际化程度和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13-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从东道国特征视角研究了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多种逆向创新溢出渠道促进中国企业创新,其中外围技术剥离渠道的影响程度最大,研发成本分摊渠道次之,研发成果反馈渠道的影响程度最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东道国特征对企业逆向创新溢出渠道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特征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进一步检验的结果表明,不同东道国特征对企业创新原始创新能力和模仿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本文还发现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持续性,但影响程度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李园园  李桂华  邵伟  段珅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94-1701
摘要 采用2013-2017年中国重污染企业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非线性的视角采用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技术,并分别以政府补助和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探讨了政府补助、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对于我国重污染企业而言,政府补助对技术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U型门槛效应;(2)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投入有着正向的非线性效应,且这种正向影响呈现出边际效率递减的特征。(3)在政府补助强度差异的情况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呈现正向的非线性关系,且在超过第二个门槛值时,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5.
风险投资、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差异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研发投入相比,风险投资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新型融资手段,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备受争议。为此,采用我国1994—2012年风险投资、科技投入与创新产出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和PLS回归实证分析风险投资、研发投入等对创新产出的差异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研发投入均对创新产出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风险投资额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率较低,研发经费支出额对专利产出的弹性系数是风险投资额弹性系数的2倍。尽管风险投资额对创新产出有正向影响,但对不同创新产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在以专利申请量和注册商标量分别为解释变量的模型中,风险投资额对注册商标量的作用更为显著。这种结果的出现与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各项机制不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包含创新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增长模型,分析发现知识溢出和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选取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在结构视角下考察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效应;空间维度上,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具有外部性特征,高校基础研究经费内部支出、高校应用研究经费内部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且知识溢出和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创业板市场上,购并活动早已如火如荼,创业板上市公司尤其热衷于通过购并的方式实现外延式成长。关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购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此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旨在探究这些技术购并行为与创新投入之间是否存在互补关系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同时考察技术吸收能力、技术相关性、知识规模和技术整合程度的调节作用,从而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夏清华  乐毅 《科研管理》2021,42(7):189-199
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研究结果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本文选取2009-2018年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708家企业为样本,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构建创新生产模型研究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背景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显著影响;风险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负向作用;风险投资金额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企业创新产出则没有影响。进一步的检验揭示了研发投入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和创新产出之间的中介效应,企业创新产出主要源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累积效应下的企业研发投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具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9.
田成诗  韩振乙 《科研管理》2021,42(10):166-173
严厉的环境政策是鼓励还是抑制企业的创新行为,对于我国能否通过技术创新来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来说至关重要。由于已有文献中,行业特征差异在环境政策对技术创新影响研究中的作用被忽视,为此文章从行业特征视角探究环境政策强度对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在分别构建以R&D支出与R&D投入强度为被解释变量,以污染强度和不动性为自变量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基于2011—2016年15个省市自治区40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严厉的环境政策抑制了污染密集型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面对严厉的环境政策,不动性较低的行业有选择减少技术创新投入而搬迁到环境标准相对宽松地区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将公司治理作为中介变量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借助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2012-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的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实证资本市场开放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沪港通制度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2)沪港通政策能通过优化标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主要通过降低公司治理中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成本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3)沪港通政策对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为此提出政府应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规则和监管制度等,而企业也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大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