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怪物史瑞克》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动画片,并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功。它的成功要诀在于它的鲜明特色——颠覆性;颠覆性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怪物史瑞克》几乎颠覆了我们对传统童话的所有认识与期待,它颠覆了传统童话的叙事模式、传统童话的角色类型、传统童话的爱情模式以及传统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怪物史瑞克》开创了后现代主义童话的新时代,为童话的创作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小红帽》是童话的代表作之一。动漫作品对《小红帽》的改编方式有忠实、添加、取意、非改编和后现代几种,其主题有原作基础和女权主义思想的指导。以《小红帽》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体现着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对其恰当的改编,能推动当前动漫作品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在童话《小红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的多次改编中突出了"讲故事"的母题,这一母题的运用是卡特对童话的民间属性重新思考的结果。卡特模拟了民间故事讲述者的声音,并且通过戏仿经典童话《小红帽》的叙述声音,颠覆了经典童话中叙述者的权威。其童话改编中充满的狂欢节的世界观和降格的美学风格也呼应了民间童话的"粗俗"本性。通过对"讲故事"母题的强调,卡特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经典童话的童话写作,找回了童话的民间传统。  相似文献   

4.
一、忆,在童话魅力中起航 1.童话,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还没有上学,我们就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口中知道了很多童话,比如《灰姑娘》《美人鱼》《小红帽》《狼和小羊》……(学生交流阅读过的童话)2.这些童话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它有独特的魅力。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为什么喜欢童话?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21,(5):77-85
中国儿童文学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至今,已历经一百余年,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变迁中,童话批评几乎完整地参与了这一过程,并且在不同时期反映了儿童文学的不同特点。其中,《木偶奇遇记》作为较早翻译的外国童话经典之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几百种中译本,而对它的童话批评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末。《木偶奇遇记》的童话批评历程是中国童话批评的微型折射,其七种主要批评路径在佐证童话批评盛况的同时,也能折射出童话批评及中国儿童文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话小红帽     
有人说《大话小红帽》是对经典童话《小红帽》的一种恶搞,但也有人说,《大话小红帽》也许更像21世纪的童话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小红帽成了空手道高手,大灰狼则是报社的记者,而小红帽的奶奶则成为极限运动的特殊爱好者。一起来看看《小红帽》被“大话”之后的样子吧——  相似文献   

7.
《安徒生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的巨著。本文尝试从伦理学的角度,用伦理的眼光去分析它广为传播、历久弥新的原因,以探索它深刻的思想伦理底蕴。  相似文献   

8.
童话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体裁之一,它以特定的语言风格和生动的情节发展为儿童所喜欢。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理论,通过对比分析《格林童话》中《小红帽》的两个译本,结合目的论的三个法则,探讨在目标读者为儿童的前提下,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对译本呈现效果的影响,从而探讨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关于译本挑选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超级笑笑鼠》系列是晓玲叮当姐姐倾心奉献的最新童话系列,幽默好玩,极具想象力。晓玲叮当是近年来国内人气最旺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处女作《写给小读者》摘取了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晓玲叮当成长励志系列”——《叮当的魔法》、“晓玲叮当心灵童话系列”——《魔法小仙子》都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作品。这次,  相似文献   

10.
葛翠琳童话《少女与蛇郎》改编自民间故事《蛇郎》,它和作者的其他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一样,植根于民间文学的土壤中,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童话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一)阅读,编创童话,有力促进儿童思维发展;(二)重视童话的重述,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三)童话有助于儿童美感的培养。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一)发展思维,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创作童话;(二)加强朗读,注重重述;(三)解读文本,培养美感。  相似文献   

12.
接受理论为童话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强调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实现译文与儿童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仅以The Wind in the Willow《柳林风声》中译本为例,主要从叠音词、语气词和拟声词三种词汇的处理上探讨接受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论儿童文学与巫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巫术是从远古时代起就有的民间文化形态,在神话中就有巫术浑融于其中,在中世纪的民间口述童话中,巫术成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成为超自然力量的一部分,是创造奇迹的根源之一。在艺术童话中,出现了对巫术文化的颠覆性表现,巫术童话的结构因素转化成童话素。儿童文学与巫术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儿童文学与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儿童文学对武术意义不同的城县,体现出历史文化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14.
读写有机结合是彰显小学童话丰富厚重教育教学价值的有效策略,具体操作建议是:“读”童话注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语言积累和情感酝酿;“写”童话则利用仿写、改写、续写、创编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习作训练;其关键是:读写结合应紧扣“结合”二字,深挖童话教学中读、写的联系点,促其有机结合;同时要注意辅以多样化教学策略,并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普希金的童话诗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民歌、民谣和民间故事是普希金童话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幽默用语的原型和素材。就故事内容、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来说,普希金所有的童话诗,都保留了俄罗斯民间文学的特色。普希金打破了贵族文学的传统,把民间童话和语言的叙述技巧引入到诗歌创作中。从此,散文形式的俄罗斯民间故事在普希金的笔下向诗体形式转变,更有利于朗诵和传唱。  相似文献   

16.
从19世纪世界童话的始祖安徒生到20世纪中国童话的拓荒者叶圣陶,童话除了被赋予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还体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这些特点影响着20世纪世界各国的作家,尤其是童话创作者。循着西方世界童话的气息,叶圣陶先生吹响了中国童话的号角。他向往着童话般的生活,怀着天真纯洁的童心,运用儿童想象的方式,通过儿童视角创作了大量童话故事,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脉搏以及少年儿童和作家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关于童话的心理机制以及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在众多的研究中,精神分析理论的阐释较为深入。精神分析学家从无意识的理论出发,认为童话故事蕴涵丰富的意义,反映了人类心理最原始的意识,所以了解精神分析理论关于童话意义的阐释对于了解儿童心理,促进儿童人格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童话并非是由儿童创作的,它最初不但是一种成人的叙述,并且是以成人自己为受众的叙述;童话来源于民间,其故事元素存在于神话、传说、寓言等体裁之中,但伴随着对"童话"内涵的误解、启蒙运动前后知识分子不经意的叙事"策略",它逐渐成为独立的文类.而这一文类的独立,标示着人类对"童年"的发现,影响深远,至今依然洋溢着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代表作《快乐王子》为例,通过运用目的论三法则,对巴金以及苏福忠、张敏的译文,从如何实现翻译目的、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总结了目的论在童话翻译中的指导意义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童话翻译策略,以期为目的论和童话翻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民间文学的滋养下成长。20世纪中国创作童话中的民间童话以两种质态存在:其一,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文本提供素材和故事原型;其二,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提供创作技巧经验。民间童话在创作童话中以隐蔽的方式和全新的审美价值呈现出来,而创作童话源于民间童话又跳出了民间童话的窠臼,通过作家文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