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不同于一般的模型,它是用数学语言模拟现实的一种模型,即把一个实际问题中某些事情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抽象成数学语言,近似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变化的过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步骤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数学模型(建  相似文献   

2.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倡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关键在于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出数学模型,再将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概念还原并应用,可以使学生更有亲切  相似文献   

3.
张士康 《考试周刊》2012,(80):75-76
数学建模理念已越来越受到数学教学一线老师的青睐.它的重要意义及模型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备受关注。更引起了教师探索的兴趣.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课程教学应体现“问题情境一建立数学模型一理解、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学本来就是人们长久以来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更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有不少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艰难的学科,甚至有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惧感。新课标指出,数学建模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这一过程也就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新课标明确了生活数学的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在构造一个能够描述客观现实的模型:首先是从现实生活中找到问题.然后是想办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出与之相匹配的数学模型,接着是继续运用这个模型去解决与之相关的更多的数学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也就是数学学习的过程,而数学学习只有从“模型”“建模”的意义上展开,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如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教育学生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解决,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何构造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从数学教育角度出发,数学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数学发现过程,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处理符号化,进而抽象成数学模型(数学问题).②数学完善过程,即对已有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做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一直尝试建立更新的、更完善的数学模型.③数学应用过程,应用获得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过程的三个阶段来分析课程内容中体现的过程含义,将有助于我们实现过程性目标.  相似文献   

8.
林燕梅 《考试周刊》2011,(74):99-100
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最终使问题得到解答。本文作者谈了在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使问题得到解答,能够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文谈谈如何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以往教学应用题的弊端在于机械的理论式的题海战术,忽视模型思想对学生思维、情感的积极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实际应用题的有效策略——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应用题的题型特点1.从实际生活中概括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模型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也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教学本质特征的反映,也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一、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的意义 数学模型是依据实际问题的特征或数量关系,借助字母、运算符号、图形等特殊符号,采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出的一种数学结构,而暂时放弃实际问题的背景及意义,从中抽象出纯粹的数量关系,转换成相应的纯数学问题,这种转化的过程称之为数学建模.数学建模作为实际问题的模型,应反映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并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发现、感受生活实践中的数学,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由此可见新课程教学要特别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适时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进课堂,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现象,并能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坚持做到课中感悟,课后深化,真切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精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数学建模教学尝试,是为了培养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1.摸清学生困难所在,2.针对困难采取措施,3.总结反思,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6.
刘永文 《山东教育》2010,(10):44-45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理解运用。"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建立数学模型是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利用已知的数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求解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可见,数学建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数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1 中学数学模型 什么是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呢?简单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数学理论体系等,都是  相似文献   

19.
万荣庆 《数学教学》2008,(12):10-12
数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的程序操作,最终解决问题.如:在几何教学中,我们逐步帮助学生构建起全等、相似等数学模型,在代数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等式、不等式、方程、函数等一系列数学模型,并对各种数学模型的应用背景、操作程序、内在的知识联系作较具体的分析,从而解决问题.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孤立地教学这些数学模型,导致学生不能从模型间的结构关系去深刻理解数学问题,甚至不能选择适当的模型解决相关问题.现就学生在利用常见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的一些情况作简要分析,以引起我们在教学中关注数学模型间结构性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学阶段常见的数学模型有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或几何模型、统计模型等,我们把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统称为应用建模。强化数学建模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且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