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最近听了三节数学课 ,讲的都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了说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 2 把 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 3段 ,每段长多少 ?例 3 把 3块饼平均分给 4个孩子 ,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三位教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一、首先复习整数除法 ,如 8÷ 4 ,6÷ 3,1 5÷ 5等。二、宣布课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学习新课 :1 教师说明 ,计算整数除法不能整除的时候 ,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的商。 2 学习例 2。出示例 2 ,读题 ,列式 ,教师讲解 ,把 1米平均分成3份 ,每份的长是 1米…  相似文献   

2.
一、引入 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空。(磁性黑板出示) 被除数÷除数= 。提问:谁来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口算下面各题。 8÷2 16÷4 800÷200 80÷20 40÷10 24÷6 师:请仔细观察这几道题的商,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商相同的算式,让学生猜一猜,今天可能学习什么新知识。  相似文献   

3.
灵活运用试商方法的练习(出示小黑板): 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试商时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最好?为什么? 576÷78 3145÷23 2995÷832 2469÷74 236318÷683 89860÷188 1.指名回答后,板演。集体评析。 2.教师从板演的怪式中选四题,用红笔在有关数上加上方框。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新课,展开讨论 出示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后,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板书学生的解法,并让学生说出列式的理由。 ①140÷2×5(归一法) ②140×(5÷2)(倍比法) ③140×5/2或140÷2/5(分数方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上课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也就是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1.激发求知欲。在导入新课时,要注意设计学生认知过程中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要求解决疑难的愿望。例如,在教学真分数、假分数分类时,教师出了一组整数除法题,如 1÷ 10, 5÷ 3, 3÷ 3, 3÷ 2, 4÷ 9, 9÷ 2, 8÷ 9。让学生思考:哪几道题能用分数表示商 ?…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6页—2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够正确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3.通过商不变规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准备:磁性小黑板、口算卡片、目标检测题。一、引入。1.口算下面各题(用磁性小黑板出示)。6÷2=20÷5=60÷20=16÷8=600÷200=1200÷400=2.师:请仔细观察这几道题的商,你发现了什么?(师根据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7.
一位老师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 一种电视机,每台400元,1500元可以买几台?还剩多少钱? 有些学生的解答出现了如下的错误: 1500÷400=15÷4=3(台)……3(元)  相似文献   

8.
教“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教师可按铺垫、演示、探索、讨论和小结五个步骤组成教学。 1.铺垫。教师让学生完成下面两道题: ①比较数的大小:104 14 140 1004 ②下面各式中的商是几位数。 905÷5 7364÷4 828÷4 2110÷2 2.演示。教师用复合灯片(或图片)演示309÷3的计算过程。如下图,教师先出现图左部分(表示309根小  相似文献   

9.
文字题可分为简单文字题和复杂文字题。简单文字题只含有一步计算,运算方法明显,学生容易掌握;复杂文字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文字题复合而成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难于理解。如果把语文中的缩句法运用到数学文字题教学中来,学生就易于掌握。 例如:“4乘以9.5的积加上27.6除以6的商,结果是多少?”首先教学生找出这句话的主语、谓语、宾语,学生根据已有的语文知识很快找出主语——积,谓语——加上,宾语——商,教师板书“积加上商”。然后要求学生在句子中找出积是什么?(4×9.5),商是什么?(27.6÷6)。最后让学生把积(4×9.5)与商(27.6÷6)分别代入缩的句子里面,就得4×9.5+27.6÷6。  相似文献   

10.
“数的整除”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数的整除”的概念很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概念时,注意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的概念.1.通过计算,引出整除的概念.教学时,先让学生计算以下各题并思考:这些题是否都能除尽?15÷3 15÷2  1.2÷0.441÷5 0.8÷2 2÷0.5 24÷2再引导学生把这些能除尽的算式分成两种不同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的概念后,曾出了这样一道巩固题: 括号里填上什么数,才能使商不变?为什么? 8÷4=2 (1) (8×囗)÷(4○囗)=2 (2) (8○□)÷(4÷□)=2 对于(1)题,学生都能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很快说出多种正确的答案。而对于(2)题,由于学生没学过小数和分数的除法,受知识的局限。因此出现了我预先备课时没有估计到的情况。学生们对下面两个答案有了争议。  相似文献   

12.
分式的定义,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让学生判别某些式子是否为分式时,却让学生模棱两可,无从判别,各种参考书上也是各执一词,甚至引出歧义。  分式的定义,是通过与分数类比引入的:两个数相除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4÷2表示成42,其中4÷2表示除法运算,42则是分数,类似地,若A、B表示两个整式,且B≠0,A÷B就可以表示成AB的形式(这与分数相同),若B中含有字母(这与分数不同)则式子AB就叫做分式。正确理解定义,必须弄清以下两点:  ①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分子就是被除式,分母就是除式,而分数线可以理解为除号…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四则混合运算》一节中《练习十》的第3题,叫做“有趣的练习”,原题如下: (53-35)÷(5-3) (41-14)÷(4-1) (62-26)÷(6-2) (83-38)÷(8-3) (71-17)÷(7-1) (92-29)÷(9-2) 这组题的趣味在哪里?如何教学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步,先让学生算出结果,使学生们感到“惊奇”,这些题的得数(或商)怎么都是9? 第二步,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六年制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19页例4、第20页例5。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昨天学习的知识。  1出示“准备题”:5628÷67 (请一学生上黑板演算,其余同学“开火车”口算)。  1.5÷5  0.42÷7  2.8÷14  0.36÷18  0.56÷4  9.6÷6……  (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讲评演算的准备题。)  2投影演示:填写下表:(课本“复习题”)被除数15150除 数550500商3  填完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1)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2)运用了什么性质? …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时 ,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运用线段图教学工程问题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出示准备题 ,学生分组练习一段公路长3 0601 2 0千米 ,甲队单独修 1 0天完成 ,乙队单独修 1 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学生列式解答 :3 0÷ (3 0÷ 1 0 +3 0÷ 1 5 ) =6(天 )60÷ (60÷ 1 0 +60÷ 1 5 ) =6(天 )1 2 0÷ (1 2 0÷ 1 0 +1 2 0÷ 1 5 ) =6(天 )提问 :(1 )为什么公路的长度发生变化 ,完成任务的时间却一样 ?(2 )数量关系是什么 ?二、引出例题 ,学生尝试练习既然公路…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概要: 一、提供背景 1.观察回答:下面各题的商相等吗?为什么? 15÷5 150÷50 1500÷500 15000÷5000 2.口算 1.5÷3 2.5÷5 4.2÷7 0.02÷2 4.8÷0.6(你会计算吗?为什  相似文献   

17.
比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应使学生真正理解、牢固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我们教学的基本思路是: 一、创设条件,由旧知迁移到新知。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此,创设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找出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迁移,主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1.创设迁移的条件。首先让学生把4÷6、8÷12和2÷3分别改写成比,再改写成分数(旧知识的复习)并做如下板书:  相似文献   

18.
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出商不变性质后,对“商不变性质”这段文字进行了一番咬文嚼字,紧扣性质中的“同时”“扩大”“缩小”“在除法里”这些词语进行练习,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了商不变的内涵及外延。1.判断{15÷3=5 150÷3=5对不对,加深理解性质中“同时”这一词语。师:在学了商不变性质后,有的同学认为15÷3与150÷3的商一样都是5,你认为对吗?为什么?生:不对!15÷3=5,150÷3  相似文献   

19.
“分数除以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留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出示例题:把54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米?师:根据题意,该怎样列式?生:54÷2师:54÷2的结果是多少呢?你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学生独自思考,尝试解决)师:请大家介绍一下各自的计算方法。方法1:54÷2=0.8÷2=0.4=52(米)方法2:54÷2=54×21=52(米)方法3:45÷2=(54×5)÷(2×5)=4÷10=25(米)方法4:54÷2=(54×21)÷(2×21)=54×12=25(米)方…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在教学七册“商不变性质”以后,要求学生做课本上“练习十一”的 1、3、4题,而第2题: 根据31200÷2600=12,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312÷26 3120÷260 1560÷13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却不要求学生练习。课后,笔者与执教老师交谈,问:“第2题为什么要跳过去不要求学生练习呢?”答:“这道题有难度,学生解题有困难,以后再说。”这使我很快地想起平时听课中,也常发现一些教师处理课本中较难习题的一些情况:有的出补充例题,先编制与“难题”大同小异的例题,再作详细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