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独特的风格,其中许多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而这种改编会引起许多变化。以《倾城之恋》为例,它既被改编为电影,又被改编为电视剧,具有代表性。从故事情节的变化、作者导演风格的不同、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这三个方面可以比较出《倾城之恋》从小说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的变迁,从这种变迁中又可以看出小说、电影、电视剧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呈现故事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由小说《红楼梦》改编的戏曲的剧种之多是文学作品中比较罕见的。改编成戏曲后的《红楼梦》在保留原著神韵的基础上,在美学品格方面与小说有所区别,发挥了戏曲特有的长处,同时也改交了些许原著的美学特征,而原著的美学特征也影响着戏曲固有的美学观念。可以说《红楼梦》的戏曲与小说各有其独立的美学特征,同时又互相渗透。另外,改编成地方戏曲的《红楼梦》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二者之不同:一、戏剧性与非戏剧性;二、再现性与表现性;三、中和团圆与悲切残缺;四、入乡随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民族题材的动画化探索是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高皇歌》作为畲族的创世神话诗歌,历代传承人保留并丰富了其先祖的故事,内容中蕴含着剧作、角色造型、视听、美术等诸多动画创作元素。其叙事主线与“英雄之旅”叙事模型有较高的契合度,通过融合性的构思改编,可创造出承载民族精神又符合新时代美学特征的动画作品,更鲜活的保存与传递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画的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为什么近二十年的中国动画好像停止不前了呢?本文从中国美学角度欣赏角度来发现经典动画片的独特审美意蕴,或许可以给我们今后动画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动画美学理论对动画艺术创作、欣赏及动画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相关研究极端匮乏,究其原因,一则直接参考文献少,再则动画艺术发展本身不很成熟。从中国画论中进行动画美学思想的探索为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从中国画与动画之间的本体滞源及方法逻辑上分析,这种研究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并可以在这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间找到并打通诸多美学思想的会通点。  相似文献   

6.
动画美学理论对动画艺术创作、欣赏及动画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相关研究极端匮乏,究其原因,一则直接参考文献少,再则动画艺术发展本身不很成熟。从中国画论中进行动画美学思想的探索为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从中国画与动画之间的本体渊源及方法逻辑上分析,这种研究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并可以在这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间找到并打通诸多美学思想的会通点。  相似文献   

7.
从画面、音乐出发谈动画广告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黄淼 《文教资料》2010,(2):93-94
美学是人类社会实践、审美实践、创造美实践的产物,是对人类、个体的历时性、共时性审美、创造美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任何的艺术表现形式都依赖于美学,广告也不例外。在电视广告中,动画广告是电视广告的一个分支.是最能发挥创作者的主观创造性和自由发挥度的一类广告.具有一些实景拍摄的电视广告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越来越受到电视观众的青睐。本文主要从体现动画广告美学特征的画面、音乐两个纬度探讨动画广告。音乐与画面结合.可以更好地表达广告内容.升华主题,达到最完美的视听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中、日、韩三国各自国家动画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中,就故事的创作方式而言,改编量最大的是中国动画,其次是韩国,日本的原创故事量相对而言是最多的。这似乎很契合当前三国原创动画的发展状况。同时,各个国家在故事改编上不仅具有量上的差别,同时在故事的选材,题材选择以及改变风格上有各自特点。对这三个国家动画剧本改编的比较分析落脚到中国动画的创作上,会对中国的动画教育教学创作有些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动画大片层出不穷,为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视觉盛宴,这都得益于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动画片从传统手绘制作到现代利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动画制作从内涵到外延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变化也对动画片的制作流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维动画的发展前景、三维动画的制作技术难点和三维动画制作解析。  相似文献   

10.
吉卜力动画工作室是宫崎峻与他的伙伴高田勋共同创建的,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打造出了许多传世经典的动画作品。宫崎骏的作品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美学角度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他们的团队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其动画制作的形式上,其作品的美学特征也是具有相当的特殊性的。本文首先对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的成立背景论述,然后针对其美学特征进行了实例性分析和说明,最后提出了其美学视域下的发展方向及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动画作品作为集多元化文学元素于一身的文艺表现形式,在文化传承中彰显着自身独特的心灵体验美质。认为它以"兴观群怨"的理论支柱为依托,以现代技术为衍生媒介,建构了独特而崭新的"动画诗学",是中国传统诗学具有转换意义的一次现代审美尝试。传统诗学中的"兴观群怨"观在构筑动画诗学深层意蕴的同时也丰富了其艺术能指。动画作品对传统诗学观的延承与转换过程中,形成了审美的"同嗜"力量,并在文学史传统"内在理路"的规约下诠释了"兴观群怨"诗学观的现代生存境遇,完成了自身的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动画电视剧的生产、播出与创作发生了诸多变化。运用实证与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拟通过厘清这些变化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影响等,为认清当前中国动画电视剧的产业现状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即媒体形态的变化会直接带来内容产业生产、播出与创作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影视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影视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影视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强调了应从多方面把握影视鉴赏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影视教育的引领作用,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审美对象,艺术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向审美者显现自身,但这种显现相关于审美经验的生成。针对作品的审美活动,就是审美对象与审美经验的相互生成。审美经验的传播就是审美经验经由媒介所发生的交融,但传播媒介在显现作品和艺术时,又遮蔽了它们自身。只有不断地去蔽,才能让艺术的本性与存在相关切,从而让审美经验生成生活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国外影视剧及动漫制作中文字幕的影视字幕组影响力日益扩大,而其行为却涉及与原作品的著作权纠纷。字幕组的行为是否合法,其免责声明是否可以免除其法律责任,以及字幕组为外国影视作品制作字幕的行为是否与原著作权人权利相冲突?分析其所涉及的著作权问题,并借助合理使用制度,可以试图调和字幕组与著作权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通过互联网的连接作用,各类社会资源与动漫作品深度融合,给动漫产业带来了大型跨界IP、垂直化内容平台、众筹创作、融媒体动漫等新兴业态与新动漫作品类型,对其成因与变化发展进行分析,对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的动画产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视文化的肆意侵袭,纯文学的日益式微,概述汶川和玉树地震报告文学的创作和出版。从文体本身看,它具有新闻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从文学效果看,它实现了叙事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从美学意义看,它做到了感受性与哲理性的统一。从而指出在灾难时刻和电视时代,它不仅是抗震救灾的形象记载,而且是痛定思痛的深切陈述,更是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灾难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在原作基础上的增删、改变、置换、取舍等变化,既是不同媒介间转换的必然要求,又是各种话语力量在文本中潜暗消长的结果。影视剧《死水微澜》中蔡大嫂与文学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差异,既显示了各种话语力量之间的权力争夺,又增加艺术审美的多维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电视作为最具有舆论引导力的大众传媒,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连接电视传媒和受众纽带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论是出于提高节目收视率的考虑,还是出于节目本身迎合受众审美要求提高的需要,他们与广大电视受众的交流尤为重要。然而囿于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主持人无法做到完全、公开、及时地与受众交流,因此,在现有条件下,主持人如何与受众交流是一个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In the competitive field of animation, sound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for one to stand out from the others. With sound, we perceive a unique meaning from the frame. Imagine a simple bouncing ball scene—we can apply the sound of “a pingpong hitting on a table” or “a basketball hitting on a gymnasium floor”. It tells us a different narrative of the ball. Without sound, we lose an effective portrayal on its storytelling. Besides, sound also affects our perception of an an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