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山学院学报》2007,9(4):26-26
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770年)。 自从晋太康元年(280年)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以后,历有变动。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五县。梁普通三年(522年),划吴郡寿昌县归新安郡。梁承圣二年(553年),分海宁、黟、歙三县各一部分置黎阳县,四县划出新安郡置新宁郡,治所海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黄山学院学报》2007,9(4):125-125
晋太康元年(280年),吴国被灭,新都郡更名新安郡。所属新定县改遂安县,海阳县改海宁县。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新安郡是徽州的前称,所以徽州又称新安。文人也喜欢以“新安某某”自称,朱熹写文章就往往署“新安朱熹”。一些学术流派也以“新安”冠名,如“新安医学”、“新安画派”、“新安理学”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黄山学院学报》2007,9(4):92-92
徽州府、郡一级行政建置最早始于汉建安十三年(208年)。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东吴威武中郎将贺齐率军征服歙县金奇、毛甘及黟县陈仆、祖山等山越部落后,分歙县东乡地置始新县,南乡地置新定县,西乡地置黎阳、休宁县(后避吴主孙休讳,改海阳),加黟、歙共六县建新都郡。治所始新。新都郡就是徽州府、郡一级最早的行政建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00-100
“小徽州”就是指徽州本土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的地域范围,徽州化形成于徽州,研究范围局限于此.我们称徽州学研究的是“小徽州”。[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明清徽商与儒学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明清时期,徽州府所属的歙、休宁、祁门、婺源、绩溪、黟六县是个商贾之乡,其商人统称为徽商或徽州商帮(因唐时在此设置新安郡,故又称新安商人)。徽商人数之众多,活动范围之广阔、拥有资本之雄厚都居当时全国十余个大商帮之冠。这样一个执当时商界之牛耳的著名商帮,却对儒学教育情有独钟。明嘉靖、万历时期文坛上的“后五子”之一,曾官  相似文献   

6.
徽州文书的由来、发现、收藏与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文书是徽州所属歙、休宁、祁门、黟、绩溪、婺源六县遗存的民间历史档案,具有原始性、系统性、连续性、归户性的特点,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系统,是研究中国封建后期社会史和经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文章对徽州文书的由来、发现、收藏与整理进行了爬梳,以廓清源流。  相似文献   

7.
汪姓是徽州大姓,自从汪文和汉建安二年(197年)徙居歙县,成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后,徽州汪氏非常兴旺发达。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个儿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而且汪氏人口众多。故人称“黟歙之人,  相似文献   

8.
汪姓是徽州大姓,自从汪文和汉建安二年(197年)徙居歙县,成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后,徽州汪氏非常兴旺发达。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个儿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而且汪氏人口众多。故人称“黟歙之人,  相似文献   

9.
正噶(g):准噶尔盆地,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下属的贡嘎县、西藏噶尔县、萨嘎县。曲(qū):甘肃省碌曲县、舟曲县、玛曲县、九曲回肠、韶关曲江区、云南省曲靖市、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当曲(长江源头)、卡日曲(黄河源头)。荆(jīng):荆州是中国古城墙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之一。洮(to):洮河——甘肃第二大河,流经临洮盆地。歙(shè):歙县,中国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  相似文献   

10.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06,(6):F0003-F0004
①歙县老城阳和门安徽歙县历史悠久,始于秦代置县,迄今已有2000年之久。因地近歙浦而获名。隋开皇9年(589)置歙州。北宋宣和3年(1121)改为徽州;元至正14年(1277)升徽州路。朱元璋时又改为徽州府,直至1912年废。“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步入徽州老城,(即今歙县县城徽城镇),古风扑面而来,行走城街,俨然置身历史,这里有著名的许国牌坊、练江大桥、斗山老街。图为歙县老城东谯楼阳和门,原为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重檐式双层楼阁。阁内现已辟作古歙历史博物馆。②玉垒关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区西玉垒山虎头崖上,下临岷江,地势险要,可俯瞰都江堰…  相似文献   

11.
徽州民居     
《红领巾》2006,(Z1)
我们曾经讲过“文房四宝”,其中的一宝就是“徽墨”。徽州是指安徽的绩溪、歙(shè)县、休宁、黟(yī)县、祁(qí)门和现在划归江西的婺源(wùyuán)一带。荨徽州民居有着白的墙、青的瓦,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茛荩挨着水的房子也沾上了水的灵气。茛木雕、石雕、砖雕合称“徽州三雕”,它们把房子打扮(dǎb n)得更精致(jīn zhì)。▲天井是给阳光留的门,阳光进来了,屋里亮多了。荨高高低低的马头墙让房子活了起来。徽州民居  相似文献   

12.
徽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文化重地,它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追本溯源,古代徽州地区最早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设置的歙州.自宋徽宗宣和3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为兴安府外,直到辛亥革命(1911)废府留县为止,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其下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文章以历史地理为视角,结合史料着重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探讨徽州政区稳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F0002-F0002
座落在黄山市屯溪中心城区的黎阳老街,历史悠久,徽州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国之吴国就设犁阳县于此,晋时改犁阳为黎阳。经过一千多年的变迁,黎阳老街随着屯溪商业的繁荣发展而发展,形成了两里  相似文献   

14.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179-179
"棚民"是指明代以后的外来移民,以安庆府辖县为多。明清时期,徽州因徽商致富后,带动家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富裕之名远播,外地人纷纷来徽州淘金。他们来到徽州以后,在旷野搭棚居住,靠手艺或出卖劳  相似文献   

15.
一科同郡两元清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殿试第一名状元为徽州府休宁县人戴有祺。而在此前的会试中,第一名会元则为徽州府祁门县人张瑗。戴有祺(?—1711),字丙章,号珑岩,休宁县瑶溪人,寄籍金山卫(今上海市金山县)。康熙二十七年举人,三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逢父母相继去世,遂家居守孝,不复出仕。著有《文  相似文献   

16.
地处皖南山区的歙、黟、休宁、祁门、绩溪、婺源(今划入江西省)6县史称徽州地区。明清时期这个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才辈出,黄山、白岳、新安江等自然景观丰富,素有“文献之邦”、“东南邹鲁”之称。尤其是源远流长的“徽学”,举凡哲学、艺文、史地,无不自成体系,卓有建树;绘画、雕刻、建筑,无不具有独特鲜明的地方色彩。其中,徽派刻书业可谓是徽州地方文化中最突出的部分。由于徽州地区山多田少,徽州人售艺他乡,负贩大江南北,形成实力雄厚的徽商。徽  相似文献   

17.
一、元朝的行政区划和《元史·地理志》元朝除直属中书省的腹里地区外,分置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边远的个别行省外,这些行省都辖有若干路府州县。有的行省还辖有军(地方行政机构名)和安抚司(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机构名)。路府州县的隶属关系有若干类型。路可直属于省,府和州也可直属于省(即直隶府和直隶州)。隶属于路的府,称属府;隶属于路、或直隶府、或直隶州的州,称属州。县可隶属于路,也可隶属于直隶府或直隶州,也可隶属于属府或属州、安抚司或军。路可以辖府,府可以辖州,州可以辖县,但路不一定辖府,府不一定辖州,州不一定辖县。路可能直接辖州,不用府作为中间环节;也可能直  相似文献   

18.
(一) 镇海在宁波之东,东濒东海。自秦至隋,均属句章县辖。唐武德年间属鄮县,代宗时设望海镇。后梁时置望海县,是为镇海建县之始。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78年)又易名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因昌国(今舟山)改称定海,遂改原定海为镇海,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秦始置县,古称新安,自隋唐以来,一直为州郡、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家乡,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就诞生在徽州歙县西乡的黄潭源村。1.陶氏家族迁新安的时间新安陶氏族谱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族谱的封面上明确记载了新安陶氏祖先于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由绍兴府会稽县来徽州,举家定居歙县城西古溪村。《新安陶氏族谱》封面的原文如下:大明(《新安陶氏族谱》封面)  相似文献   

20.
徽州多贞女烈妇明清时期徽州妇女的节烈观念最重,仅歙县一个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唐代有2人,宋代有5人,元代有21人,明代有710人,清代有7098人。清代休宁人徐卓曾说,徽州一府六县的贞女烈妇就占其它省的一半。徽州地区的方志文集中也经常提到女子钦幕贞节的风气。直到现在仍然矗立在徽州各地的贞节牌坊,就是这种历史现象的最好证明。徽州多贞女烈妇有以下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