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舞蹈作为一种动态艺术,以人体动作作为物质载体.是“表情性.概括性的人体动作艺术”。舞蹈这种原本最具观看性、欣赏性、吸引力的艺术样式通过电视传播后其影响力较弱。因此,为保护电视舞蹈的生存和发展.改变电视舞蹈的窘困现状.有必要对改善舞蹈电视化传播效果的途径和办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韩珂 《新闻爱好者》2011,(12):93-94
舞蹈是一种在三度空间中主要用身体语言做“心智交流”的艺术,长期以来靠剧场演出作为主流传播手段,堪称典型的舞台艺术。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长足发展,舞蹈艺术与电视技术相嫁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视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强调舞蹈艺术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舞蹈艺术法则与电视艺术法则、形体节奏与现代传播技术的深度契合、有机统一,是记录和传播舞蹈艺术的高效率手段.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论电视舞蹈的艺术与传播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舞蹈是舞蹈与电视的结合,以舞蹈艺术为主体,综合利用电视传播与艺术表现手段,以影像存在于荧屏上的艺术形式.舞蹈艺术包括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段落、舞蹈构图等,电视传播与艺术表现手段主要指摄像、剪辑或者蒙太奇、电脑特技等.  相似文献   

4.
韩珂 《新闻爱好者》2011,(24):93-94
舞蹈是一种在三度空间中主要用身体语言做"心智交流"的艺术,长期以来靠剧场演出作为主流传播手段,堪称典型的舞台艺术。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长足发展,舞蹈艺术与电视技术相嫁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视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强调舞蹈艺术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舞蹈艺术法则与电视艺术法则、形体节奏与现代传播技术的深度契合、有机统一,是记录和传播舞蹈艺术的高效率手段,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电视音乐片作为电视文艺的一个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种,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美学特征,在电视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泊 《新闻传播》2009,(10):105-105,126
本文针对在电视艺术创作中所出现的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二度创作时所存在的挖掘不深入、艺术创作中美学品格贯彻不彻底等问题.分别从电子技术、舞美、镜头语言的表意等方面进行论述.从美学层面上回答电视是否是艺术以及电视是否具有自己独立美学品格等问题。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电视同时可以承载很多艺术形式,而这些“形式”本身属于“艺术”.因此如何赋予这些艺术门类以电视化特征.如何加强对这些艺术门类进行电视化二度创作时的美学品格就成为本文所要论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张阳 《新闻窗》2011,(5):84-85
电视作为继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戏剧、电影之后的第九种艺术门类,本身兼有媒介的属性和艺术的功能,这些内在的属性不仅赋予了电视作为宣传工具的职责,更要求电视节目必须兼具艺术的美学内涵。但是在早期,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大多数电视作品缺乏美的呈现.而且当时电视作品资源稀缺.  相似文献   

8.
李诺 《记者摇篮》2004,(3):40-40
随着电视文艺不断发展,舞蹈节目不断出现在电视荧屏,舞蹈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如何根据电视特点,合理运用电视手段,使电视播出的舞蹈节目。符合舞蹈艺术要求,能够接近或超越舞台的表现力,这种艺术上的结合,是电视人和舞蹈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舞蹈艺术的特征出发,研究舞蹈类电视节目制作方法和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马强 《传媒》2015,(8):61-62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时代视觉艺术的“发轫器”,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集中凝练地表现了人类的情感世界及万物百态的信息.舞蹈与电视两种艺术形态在发生之初便注定要结合并产生全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舞蹈类电视节目.舞蹈类电视节目的兴起与发展,是观众对剧场舞蹈的审美心理逐渐大众化的转型.舞蹈与电视融合会形成的新的美学思维,电视为舞蹈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加适应大众审美的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10.
徐以花 《声屏世界》2022,(3):40-41,68
湖南卫视《舞蹈风暴》致力于舞蹈艺术大众化、普及化,而一档电视综艺节目能否有效实现小众舞蹈的大众化之路,值得深入探讨.文章着重从《舞蹈风暴》为实现舞蹈艺术大众化推广的逻辑体现及其电视综艺属性,对舞蹈艺术大众化传播的劣势两方面进行分析,为观众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提供清晰的视角.此外,基于对文章中相关问题分析,对舞蹈艺术普...  相似文献   

11.
付宜玲 《传媒》2016,(1):51-52
近年来,舞蹈类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舞林大会》的明星参与,《舞出我人生》中的大众舞者,《舞林争霸》的群雄争霸,直至《中国好舞蹈》的国际级巅峰对决,舞蹈类真人秀节目愈演愈烈.电视与舞蹈的融合擦出了很多的火花,这表明舞蹈的艺术性、观赏性与电视媒介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融合促进,同时体现了舞蹈艺术潜在的巨大价值.本文以舞蹈类真人秀节目为切入点,尝试思考舞蹈类节目对舞蹈本体传播发展的价值和影响,从而为舞蹈艺术在更大范围上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俊  李娟 《新闻前哨》2003,(10):52-52
追根溯源,电视最初不是以艺术样式的身份出现。电视的兴起和电视成为艺术,来自商业利益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也得益于其生活化和平民化的个性。 一、电视是什么艺术 按照美学中对艺术的传统分类方法,所有的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造型艺术包括建筑、雕塑和绘画,节奏艺术包括舞蹈、音乐、诗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又出现了所谓人类第七艺术电影、第八艺术  相似文献   

13.
李静  张孟军 《传媒》2018,(9):82-83
中国传统民俗舞蹈是舞蹈艺术的一个分支,是民俗文化的传承,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反映社会生活,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原有的传播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娱乐和欣赏的需求.为此,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国传统民俗舞蹈的艺术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张艺 《新闻爱好者》2010,(7):133-134
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融合了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其独特的视角,具有特殊的表现语言和传播方式。它那虚拟化的舞台设计、优美的音乐和唱腔、载歌载舞的舞蹈、富有节奏感的武打场面以及华美的服装和极具特点的脸谱设计.都给中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戏曲艺术采取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在生活中见到的人和事融入到戏曲舞台上。以独特的舞台媒介向社会传播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艺术作为一种边缘性的艺术,在传统意义的艺术系统里一直处于一种无处立身的尴尬境况,诸多的美学、艺术学著作对广播或者电视艺术采取漠视、甚至视而不见的态度。在卡冈的《艺术形态学》一书中虽然划给广播电视艺术一席之地,但也未能展开充分的论证。在奥夫襄尼克夫主编的《大学美学教程》中只承认电视是一种新兴艺术,但明确指出:“广播不过是报道和远距离传送其他艺术的方式。它独特的技术能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具有专门艺术的意义。”①钱海毅先生也认为:“从本性来说,电视是一种最有效的文化信息传播媒…  相似文献   

16.
李征 《新闻爱好者》2010,(8):154-154
电视娱乐节目,是指由电视台或其他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制作的,借助于电子与数字技术手段,运用声光效果、时空转换、视觉造型等独特的电视表现手法,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竞猜、资讯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为一整体.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与休闲娱乐需求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7.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人们要研究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即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这三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那么、电视相声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种类,如何实现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的和谐统一呢?首先应该从传播的主体——电视相声的美学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18.
(续上期 )(三 )电视传播艺术的界定电视本身融“非虚构”与“虚构”、“真”与“假”于一体 ,或融“新闻”与“艺术”、“信息”与“娱乐”为一体的独特性质 ,使得我们在对“电视传播艺术”进行界定之时 ,首先要同时考察电视所依托的两个系统———大众传媒系统与艺术系统。从大众传媒系统来看 ,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各自都有其不同的传播方式、手段 ,也都各有其不同的传媒优势、局限 ,因而也都各自有其独特的传播艺术特征。从大众传媒系统各种传媒“传播艺术”的共性来看 ,都有传媒主体按照既定目标 ,对特定传播内容作“艺术…  相似文献   

19.
功能研究是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电视传播艺术怎样才能发挥对电视生产和传播的功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电视传播艺术的最核心的功能提高电视生产与传播的“效率”,提升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品格”,进而对“效率”与“品格”进行了概念界定,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冯燕 《兰台世界》2015,(5):132-133
楚舞是一种开放的舞蹈艺术体系,吸收了楚地舞蹈艺术的精粹并众采其他民族舞蹈艺术之长,形成了独具特色、富有无穷魅力和强盛生命力的舞蹈艺术形式,奠定了中国舞蹈美学的基调,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