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来信选登     
<正> 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我们的《学校体育》的忠实读者。我校虽然公费订了《学校体育》,但我从1985年起每年还是自己订了一份。每期都要通读的,有的文章还反复阅读,她给我充实了许多新的知识,对我的教学工作也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我总觉得《学校体育》不论是指导思想、还  相似文献   

2.
孔祥芬 《体育教学》2010,29(1):71-71
1998年终,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最少要订两份专业杂志,我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订了※体育教学》,当时《体育教学》还是双月刊。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正> 当我双手捧着县教育局颁发的“体育教学能手”荣誉证时,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便是她——《学校体育》杂志。七年前,我在县城的一所学校里看到了一本《学校体育》。初次拜读,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她。于是我们便订了这本杂志。头几年资金紧张,我们在众多体育教育报刊中,也只保留了她。她是我前进的航标、指路的灯塔、唯一的良师、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已三十六个春秋。在我工作期间订的报刊杂志中,《中国学校体育》订阅时间最长共19年,保存最完整共装订18本。从中获取营养也特别丰盛,应用到实际中也特别多彩。可以说《中国学校体育》使我一生受益最大,是指导我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力量,是促使我终身热爱学校体育工作的精神支柱。《中国学校体育》总是及时地传播党在学校体育工作方针政策、法规,介绍各省许多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好经验、好措施,有力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改变旧的传统观念,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办实事,为体育教师劳动成果讨公道…  相似文献   

5.
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认识了《新体育》,从此,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缘将我与《新体育》紧紧相连。每月我都省出钱买一本《新体育》,可是,在1995年里,我突然发现买不到《新体育》了,一问邮局才知道,他们今年根本未订售。看不到《新体育》我感到生活无味,便把苦恼讲给远方的朋友,谁知这位朋友很有心,而且理解我的心情,她托人给我带来了  相似文献   

6.
<正>2003年,我开始自费订阅《中国学校体育》之后,才有缘与《中国学校体育》这本属于自己的杂志有了亲密的接触。因为以前是学校时常给体育组订阅,时而又不订。那时,我对里面的文章只是粗线条的浏览。自从订了之后,常把它带到身边,开始精读里面的每一篇文章,从各栏目的文  相似文献   

7.
十六年前,我从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一所农村初中任教,刚开始工作,就怀着满腔的热忱投身于农村的学校体育教育之中,凭着对体育工作的执著,努力改变着一所学校的体育面貌。时光荏苒,已在风风雨雨中度过了青春年华的我,在工作经验与阅历逐步成熟之际,时逢课程改革,一时间搞的自己有些迷茫,正在即将迷失方向之际,想起了身边的老朋友《中国学校体育》,她可帮了我的大忙。因为她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为我指明了课改的方向,传递着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体育文化精髓,丰富的体育教学妙招,趣味横生的经典体育事例。读起她真的感受到像是与许多…  相似文献   

8.
1998年终,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最少要订两份专业杂志,我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订了<体育教学>,当时<体育教学>还是双月刊.  相似文献   

9.
对我来说,开始从事体育理论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大体上是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是最早发表我的科研成果的杂志之一。1982年第2期当时还叫《体育教学与科研》就全文刊登了我的长篇论文《体育科学的现状和趋势》,共达14页。这篇文章很切合当时体育科学界的需要,也是我的一篇讲稿。发表后很受读者欢迎。实事求是地说,也就是这样几篇有创意的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校体育》已走过 20个春秋了,当我打开 1982年《学校体育》 (我从 1982年开始阅读该刊 ),那时的刊物比较单薄,而今《中国学校体育》不仅栏目与页码增多,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了。 20年的耕耘,她已根深叶茂、桃李芬芳,她凝结着体育工作者的心血,成为了体育教师的知心朋友。   曾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有关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资料,编了一册《基本体操》,投寄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不久编辑室王占春先生来函鼓励我说:“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在有生之年写点东西至关重要。”并告诉我,他已将其中一节《雨天…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书架上,分门别类贴着标码,一溜排开的是我装订整齐、精心珍藏的《体育教学》杂志。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个最大的嗜好:每天定时读书和写读书笔记。不瞒您说,我除办公桌和包里有“读书随笔”外,床头柜上还放着一本“床前随感”,其中,《体育教学》是我的“每日必餐”。举个例子说吧,外出开会、学习,我最先收入包中的肯定是《体育教学》杂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走过了 20个春夏秋冬。你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从政策到管理,从体育教学到训练竞赛,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师到教研,从国内到国外,全面地记录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价值,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甚至插页、封页也用来反映学校体育的动态。   结识《学校体育》 (现《中国学校体育》 )是我上大四的下学期。在图书馆,一本金黄色封面,教师与口哨构图的杂志,映入了我的眼帘,近前一看,那是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题字的《学校体育》创刊号 !我…  相似文献   

13.
我认真研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04年第4期夏立君等两位老师的《对体育课改“盲点”与“误区”的思考》之后,认为夏老师等对体育教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全体同仁学习。我对文中的观点,持有不同的想法,借此文与夏老师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4.
陈萍 《体育教学》2010,29(1):70-70
真正接触《体育教学》是我第一天到职教中心上班时,进入办公室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堆放在桌上的一叠报刊杂志,我便信手翻阅起来,翻着翻着,一本《体育教学》忽然映人我的眼帘。“《体育教学》?上高中时就发现体育老师的办公桌上少不了你,没想到时隔几年还能看到你,难道你真有那么大的魅力?”带着疑问和好奇,我便迫不及待翻阅起来,专家的文章恢弘大气、高屋建瓴,一线老师写的文章贴近教学实际、可借鉴性极强,每一篇文章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深陷其中”,越读越有味……接下来对《体育教学》的品读中,我更是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离开学校体育工作战线已有多年,对体育教学有些陌生了。《体育教学》邀我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讨论,我诚惶诚恐,就怕说外行话。  相似文献   

16.
首先,请允许我以《体育教学》主编的身份,代表编辑部全体同仁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学校体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各位嘉宾莅临我院,参加《体育教学》百期庆典活动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师范体师班读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学校体育》。初次拜读,就爱不释手,因为书中的内容都是体育教师所急需的。于是,我便节衣缩食积攒些钱,不但订了当年的《学校体育》,而且购买了往年的合订本。通过学习《学校体育》,使我真正懂得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是不容易的: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还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使我充分认识到将来任务的艰巨。于是我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毕业时,终于有所收获,成了优秀毕业生。面对  相似文献   

18.
一路走好     
1996年5月的一个雨天,我放学路过报刊亭,发现5月号的《新体育》到了,虽然家中也订了这份杂志,但想着“先睹为快”,我便翻开了书。突然,一个熟悉的标题闯入眼帘:《梦随风过》。 一阵巨大的狂喜攫住了我的心,我兴奋得几乎叫起来。真的吗?自己那篇稿子真的在最喜欢的《新体育》上发表了?揉揉眼睛,翻到23页读了起来。“没错,确实是我的文章。”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已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狂喜过后我迅速平静下来,自己也奇怪怎么恢复得这样快。把这事告诉了几位好友,他们也都替我高兴,并且捧场似的一人买了一本《新体育》。当然我也没亏待他们,稿费到手后请他们消费了一顿冰激淋。  相似文献   

19.
<正> 1981年9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中学体育教师岗位。当时的我,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仅仅凭着年轻人的一股热情开展工作。参加工作“头三脚”就没踢好:学生顶牛的有之,课堂哄闹的有之,运动队训练不参加的有之……参加工作一个月不到我便被气哭了三次。忽有一日,我到县教育局体育专干吴老师处求教,他赠送我一本《学校体育》杂志,说:“好好看看人家是咋干的,对照对照自己,找找差距,就能干好。”我手捧杂志,如获至宝,上面的每一篇文章似乎都是为我而作,令我爱不释手。从此,我在《学校体育》这位不见面老师的指导下,工作中,开始由简单粗暴到耐心细致,由缩手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年前,也就是1981年的春天,那时我正在读师范学校体育班。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初识了《学校体育》这本杂志。杂志中许多体育理论知识都是教科书中不曾有的。她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爱不释手。一年后,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开始自费订阅《学校体育》,并向杂志社邮购了前几期,至今120期《中国学校体育》装订整齐,摆放在书橱中。二十年来家中许多书刊都被淘汰出去,唯有《中国学校体育》,我视如珍宝,不管谁借阅,我都再三叮嘱不可遗失,因为,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中国学校体育》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1982年毕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