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辩"专题(单元)是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第一个专题,论辩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文体之一,论辩文有论有辩,"论"重在树立论点,严密论证;"辩"则带有辩驳、辩说的意味。唐宋八大家的论辩文无论在结构上、语言上还是思想上都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2.
<正> 一、诸子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诸子散文,是指先秦时期一种政治性、哲理性的论辩文,即诸子百家对自然和社会提出的各种不同观点,阐述各自的政治主张的论说文。  相似文献   

3.
散文是一种有特性的文体,它的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骆文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内容上的广博也正表现了散文的博大、兼容并蓄。但是,散文吸引我们的不仅仅在于视野上的开阔,更重要的,散文是随性之文,散文是带有强烈的作家印记的、熔铸了作家情感的、能够给予我们思想碰撞的文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散文是有生命的,更适合学生去细细品味,去展开文与情的对话,去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收获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学以文史哲相融的形态,以历史散文与哲理散文的体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三代文化发展的结果。它关注人生,寓理于形象中;勇于创新,完善了叙事、论辩的体制;鲜明的特征,形成优秀的传统,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小说具有别具一格的散文体式和语言风格。小说并不因循古典小说的起落章回、向心型体式 ,也不追求故事扣人心弦、情节悬念迭宕 ,而注重“散”和“淡” ,像小溪一样平静流淌 ,表现出“信马由缰、为文无法”的散文体式。小说中的语言清新朴实 ,口语较多 ,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并间有传统文言 ,突破了小说、散文、诗歌语言上的界限。文本极为自然、平淡 ,又亲切、蕴藉 ,给读者以广阔的玩味空间  相似文献   

6.
姬沈育 《天中学刊》1999,14(1):70-72
元结在古文运动中地位突出,贡献巨大,特别是在文体的革新,即在语言体式、文章体裁的革新方面,发挥过独特的作用。可以说,元结是唐代散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陆精康 《现代语文》2005,(11):24-25
刘熙载《艺概·文概》称道《孟子》的论辩“析义至精”而“用法至密”。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是《孟子》散文的显著特色。孟子一生周游列国,自述“余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其时,“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故“夫子好辩”(《滕文公下》)。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敏捷的思维,加上时代风气的熏染,造就了这位论辩奇才。《孟子》散文论辩艺术关涉到逻辑、语言、风格、个性等方面。本文结合教材内容,从方法论这一角度对《孟子》散文论辩艺术略作分析。一、从容陈辞,引人入彀(gu)《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齐宣王问霸道…  相似文献   

8.
题跋文的文体特征在北宋定型并趋于成熟,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都是北宋的题跋大家,题跋文的体式风貌在他们的创作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并且逐渐从书画的附庸发展成为独立于散文门类的特殊文体。宋室南渡后,题跋文更加稳定地发展,出现了大量创作题跋文的大家,如周必大、陆游、楼钥、朱熹、刘克庄等,他们为南宋散文创作增添了亮丽的色彩。题跋在宋代的勃兴,不仅折射了当时学术文化的全面昌盛,而且展示了士人丰富的精神世界,饱含学术价值。作为新兴的文体,题材包容之广泛、体式变化之灵活,是其它传统文体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张全民的散文《敬畏生命》,我从散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人手,把课定位在散文“体式知识”的落实与深化上。我将课堂设计成四个板块,即图片材料营造情境、“体式”知识印证、“问题群”研讨体式特征和资讯引用强化。其中,以“问题群”引领体式特征研讨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逻辑思考蕴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从教学过程的逻辑发展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逻辑发展是说根据散文的文体体式帮助学生读懂“这一篇”散文的认知顺序。其二是从学生学习“这一篇”散文的逻辑起点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南朝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非常注重品人辨体。品人主要表现为对丕、植的推尊与对刘、王优劣的论争;辨体主要表现为区分建安文学与其他时代文学、探讨建安作家的渊源以及评定相关文体的代表作品等。  相似文献   

12.
设置严格的程序规则是各国行政诉讼中保障原告辩论权的通常做法。为了体现诉讼民主,实现行政诉讼的价值,必须强化原告的辩论权。行政诉讼可以分为辩论而收集证据的阶段,为确认证据而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的阶段以及法官根据辩论结果作出裁判的阶段。强化原告辩论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原告应有足够的手段取得必要的证据;双方当事人应有充分的机会在公开的法庭上提出主张和证据,并互相质证,辩论;辩论的效力必须得到确认;法院应保障当事人的平等辩论权。  相似文献   

13.
墨家总结战国百家争鸣的思维论辩方式,推出辩学元典《墨经》,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范样式。杂家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兼容发挥墨辩,发展了墨家推理论和语义学,取得重要学术成就,谱写墨辩发展史精彩一页。  相似文献   

14.
墨家总结战国百家争鸣的思维论辩方式,推出辩学元典《墨经》,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范样式。杂家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兼容发挥墨辩,发展了墨家推理论和语义学,取得重要学术成就,谱写墨辩发展史精彩一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先秦时代是产生论辩的时代,各种政治、军事、外交活动中都充盈着合理性的论辩精神。这种论辩精神对于当今世界的国际交往,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其一是当今世界的国际交往需要合理性的论辩精神;其二是在当今世界的国际交往中需要确定真实有效的假设性前提。这不仅是国际交往中必须要消除"终极公理"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国际交往中合理性的论辩精神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齐梁时期的形神之辩主要是由范缜引起的。范缜以刀利之喻代薪火之喻,说明形质而神用,持神灭论。沈约、萧琛、曹思文持神不灭论,在与范缜的辩论中,先秦道家思想也是他们利用的既有思想资源。这次大辩论使佛教得到了传播,也为今天讨论形神关系留下了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7.
《战国策》行文辩丽恣肆,文采雄隽华赋,充分反映了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点。受当时政治形势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论辩成了说客策士们安身立命、博取功名富贵的一种工具,因此他们对论辩的技巧尤为重视和讲究。策士们运用夸饰铺陈、引史据典、深于取象、巧设寓言、针锋相对、连续发问等方法陈说事理、体情状物,虽各自独辟蹊径,异彩纷呈,但殊途同归,高超的论辩技巧令后学者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辩论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运用的适用性,对国际贸易课采用辩论式教学法的教改实践过程和做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实践证明该教改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最后,论文指出了辩论式教学法应用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试析1922年开滦五矿同盟罢工失败的主观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2年开滦五矿工人同盟大罢工,是中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最主要的一次罢工,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深入总结这次罢工失败的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对全面认识这次罢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罢工失败的主观原因作了系统论述,并指出主客观因素的统一,应是全面考察这次罢工失败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20.
"讲礼行"是土家族婚礼中某些固定场合下所展开的别具特色的口头论辩活动,期间所论辩的内容丰富多彩,但都可以被归纳为寒暄、盘根、周旋和交接四类,每一类论辩内容背后又都隐含着其特定的意义:寒暄象征着土家族的待客之礼,盘根象征着双方实力的较量,周旋的背后隐含着土家族无畏的抗争精神,交接则象征着公开的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