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丈夫打电话告诉我,婆婆已经到车站了,因为带了许多东西,让我赶紧去接她。我知道我的小电动车驮不动婆婆带来的东西,只好打车前往。到了车站,果然见婆婆带着许多东西,光地瓜就有几十斤,还有春笋、咸菜、鸭肉等。看着这些东西,我犯了难。出租车司机见东西太多,都表示拒载。打不上车的我,顿时对婆婆表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城里啥都有,什么也没必要带。再说,光打车的钱就够买这些东西了。"婆婆听到我这样的话语,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眼神里充满了失落,手足无措地站在大街上。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给婆婆带来了伤害,赶忙向她道歉。  相似文献   

2.
王纯 《老年教育》2014,(3):33-33
婆婆这人特小气,刚结婚时我就发现了。每逢家里来客人,婆婆总是从她的小菜园里就地取材,张罗一桌充满乡土气息的饭菜。天冷了,小菜园里没菜,她就在快散集时去买,买回来的菜都打蔫了。不用说,这样能省一点钱。我有些不满,便委婉地告诉她:"别光图便宜,新鲜蔬菜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价值高。"她不以为然,一边择着芹菜的蔫叶子、剥着洋白菜的蔫外皮,一边说:"这碍什么事,里面好好的,照样吃。"见我  相似文献   

3.
我今年34岁,我妈妈68岁,婆婆58岁。结婚10年来,我一直对婆婆和妈妈同样的孝顺,无论婆婆还是妈妈,提起我都竖大拇指。但是与婆婆和妈妈相处时的感觉却大不相同,有人与婆婆在一起会感觉不太舒服,而我却恰恰相反,与婆婆在一起感觉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与妈妈在一起却是忧心忡忡、惴惴不安。其实,婆婆和妈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都是家中的长女;都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都嫁给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都有两个儿子和一个闺女,都是文盲;都很勤劳、善良。  相似文献   

4.
静宝宝 《父母必读》2012,(2):137-137
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很幸福,有这么好的一个婆婆。不,应该是好妈妈f她对我的好,对我的爱,我都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5.
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有一个被后生们称为“婆婆”的长者——大名鼎鼎的特级教师王兰。许多人见了都很难相信.她竟是86岁的人了:银发红衣,神采奕奕。  相似文献   

6.
窦娥是个正直善良的少女,她三岁丧母,七岁离父,迫于无奈做了蔡婆婆的童养媳,自幼便开始了一种悲剧式的生活.她受着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教导,与婆婆相依为命,独守空房.种种的生活磨炼,使她具有了一种不畏权贵、坚贞刚烈、敢于反抗的个性,她的这一个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卑鄙凶狠的赛卢医、张驴儿父子的反抗.二是对贪官酷吏的痛恨和对是非不分的黑暗的封建政治抢天呼地的控诉.窦娥坚强性格的初次显露是在反对张驴儿逼婚这折戏中.婆婆迫于无奈领了张驴儿回家.一向孝顺的窦娥在这件事上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她为婆婆的懦弱感到气愤,她不但拒绝张驴儿无耻要求而且对婆婆改嫁的糊涂行为大加嘲讽.如文中第一折里的《后庭花》:“……怪不的女大不中留.……她说婆婆六十岁作新娘,白白惹人讥笑.再如第二折里《贺新郎》一曲:“一个道你请吃,一个道婆先吃,这言语听也难听,我可是气也不气!……”这是窦娥看到张老和婆婆同吃羊肚汤互相推让时的反应.她讽刺婆婆有了新人丢了旧人,窦娥对待婆婆本来是十分孝顺的,现在居然对婆婆大加嘲笑,说明她是个有个性能独立行动的人,通过这些作者描写了她反抗性格的初次流露,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窦娥在婚姻问题的看法上,深受女子必遵“三从四德”的影响,坚持自己的贞烈  相似文献   

7.
同学见面经常听到有人感叹和婆婆搞不好关系,总是别别扭扭.听说我和婆婆之间相处得像母女一样,都纷纷向我"取经".我付之一笑,对她们说,其实我也没有为这件事处心积虑,只不过是一过门我就没有拿自己当外人,真正地从心里把自己融入这个家庭中.把自己当成婆婆的亲生女儿,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对待婆婆.要是硬让我总结经验的话,一言以蔽之"婆媳之间这种爱需要诉说".  相似文献   

8.
种爱     
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婆婆来我家小住,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热络地说着话。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  相似文献   

9.
猴婆婆很老很老了,很老很老的猴婆婆一点儿也不寂寞。她有一大群小猴子围在身边,给她唱歌,给她跳舞,猴婆婆非常幸福。猴婆婆的家门口有棵大枣树。每天,猴婆婆就坐在枣树下给猴子  相似文献   

10.
我的姥姥已经年过七旬,照片上,那目光慈祥,腰弯背驼,衣着朴素,古铜色的脸上爬上了一条条皱纹的婆婆就是我亲爱的姥姥。你一看她,就知道她是一位省吃俭用的老婆婆。  相似文献   

11.
种爱     
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婆婆来我家小住,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热络地说着话。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不怎么往来。只他和寡母,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平房度日。  相似文献   

12.
王文婷 《陕西教育》2005,(10):46-46
女儿处处受宠.九岁了.每天还是要哭上几遍。她什么事都可以哭:橡皮掉地上会哭起来.在开怀大笑的同时听到一句不合自己心意的话也会大哭特哭……我初与这小人儿相处.着实感到惊奇不已。可婆婆说:她就是这个性格.天生的.没法改了。  相似文献   

13.
孔冰 《早期教育》2000,(7):14-14
天黑了. 月亮婆婆笑眯眯地走出了月宫.她又扶起那把亮闪闪的银犁,在漆黑的夜空中耕种起来. 想知道月亮婆婆播种下了什么吗?  相似文献   

14.
正婆婆从不溺爱孩子,但是孩子都和她很亲;婆婆从不责骂孩子,但孩子却听得进她说的话;婆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是那么多,可孩子总对她念念不忘……虽然婆婆不能像中国的祖父母一样全职帮忙带娃,但她对孩子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切地学习到西方家庭教育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我没有读到日本刚出版的<觉悟之护理>,但我在近日中央三台<艺术人生>栏目中见到了本书的作者荒木由美子.荒木由美子二十多年精心服侍重度痴呆的婆婆,她的至爱至孝至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荒木由美子1 7岁进入演艺圈,因饰演热播的<排球女将>的主人翁小鹿纯子而一举成名.23岁结婚退出演艺圈.结婚一周后便碰到婆婆痴呆,丈夫是独生儿子,从此服侍婆婆的重担便落在荒木由美子的肩上.她婆婆是重度痴呆,吃过饭说没给饭吃,乱拿媳妇的东西,把孙子说成是媳妇找的小男人……她丈夫既为有如此孝心的媳妇而高兴,又对妈妈如此痴呆气得不得了,做出双手卡在妈妈脖子上的无奈动作.  相似文献   

16.
妈妈说我是她的宝宝。婆婆说,妈妈是她的宝宝。婆婆在路上遇见人,人家指着我问:这个小孩子是你的……你知道婆婆怎么回答吗?婆婆说:这是我宝宝的宝宝。是你哪个宝宝的宝宝啊?  相似文献   

17.
文朵 《家长》2012,(10):42-42
尽管我和婆婆这对“闺蜜”有些非同寻常,但只要我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去对待婆婆,尊重她、爱护她,对婆婆没有隐瞒和欺骗,我相信,我们婆媳的关系就一定会非常融洽。  相似文献   

18.
结婚两年后,先生跟我商量把婆婆从乡下接来安度晚年。先生很小时父亲就过世了,他是婆婆唯一的寄托,婆婆一个人抚养他长大,供他读完大学。“含辛茹苦”这四个字用在婆婆的身上,绝对不为过!我连连说好,马上给婆婆收拾出一间向南带阳台的房间,可以晒太阳,养花草什  相似文献   

19.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曹医生,看了多家报纸和电视台介绍的泰安市第十二中学申洪英教师救助贫困学生和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后,动情地对同科的医生说:“这个人我认识,每次她带着婆婆来看病,从对待老人的情形看,这样的先进事迹她能做得出来。”  相似文献   

20.
妈婆婆     
离开那个家以后,我经常想念的,是我的婆婆. 记得刚生孩子不久,我到单位找她.在楼下喊了半天,她才从办公室跑出来,趴在栏杆上笑着应我.我有点生气地问:"怎么才出来?"她说:"你那些姨不让我理你,说你没叫妈."我是结婚以后才管婆婆叫妈的,叫的时候有些生疏和别扭,直到怀孕以后才变得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