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晓春 曾有一位记者问马晓春,你的棋是追求胜负还是追求艺术? 这话问得有些笨,不过马小回答得也颇妙,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追求胜负,我自然看重胜负,等到大家去追求艺术时我再追求艺术。 我们看惯了雅客的拈子作势,仕女的兰花指柔,但那不能算是下棋,他们只是玩棋,赏棋。 真正的围棋从来都是一场战争,胜负是要拿命去搏的,飘逸的马晓春背后是一个真正的胜负大师。不了解这个你就很难理解这个被称为很“妖”的男人。 马晓春的棋是那种让你能看得出漂亮的棋,他不像李昌镐慢慢的让你感觉到力量,平平淡淡中未见什么妙手就占据了优…  相似文献   

2.
《新体育》1995,(10)
马晓春,1964年8月26日生于浙江省嵊县。9岁开始学围棋,其父马尧祥是他的启蒙老师。初识围棋,马晓春很快显露出非凡的天赋,渐渐地,他对下棋越来越有兴趣。1974年,10岁的马晓春参加了绍兴市儿童围棋赛,获冠军,全省围棋赛儿童组第三名。当时,行家们认定马晓春是一块难得的璞玉。他12岁进省集训队进行正规训练。 1992年获第五届中日围棋名人战优胜;先后5次获全国围棋个人赛冠军;2次“新体育”杯围棋赛冠军;2次“国手战”围棋比赛冠军;获首届“天元”;5次中国围棋名人战“名人”;2次全国围棋“十强”赛冠军;获1991年、1992年"CCTV杯”冠军;第  相似文献   

3.
很喜欢马晓春的棋,也一直关注着马晓春。没有人会对他近来的“一反常态”视而不见,谁都不能否认,马的“旋风”正在重新卷起。圈内人士纷纷地对这种“状态”的起因发表了各种评论,可谁也没有对它能够持续多久作出预测。也许类似的担忧以前已说了太多,也许谁都不愿让自己的不慎言辞成为马正在急骤上升的人气的破坏者。趁着比赛的间隙,我拔通了马晓春的电话,马晓春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中国围棋现在着手改革,国家围棋队被取消,听说明年要采用足球那样的联赛制度,这样巨大的转变对棋手本身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回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改…  相似文献   

4.
《围棋天地》走进2008,与关注本刊的读者共同走上一个新的台阶。除了广大的棋迷支持外,我国众多的职业高手也曾对本刊的发展、建设提供过帮助。不久之前,我们收到国家队教练组长马晓春九段一份分量很重的稿件,他对本刊曾经刊登过的棋评提出了更深刻的见解,原本,马晓春教练只是准备在国家队内部讲述一下,但为了让更多的棋手能参与讨论,特地将此文在本刊发表。在此,我们向马晓春教练表示由衷的谢意。  相似文献   

5.
爽朗王娴     
1 听说王娴是浙江人,我就问她知不知道有个也是浙江人的马晓春? “下围棋的?木呆呆的傻得很嘛!”她似乎并不愿意同那位拿过世界冠军的棋手建立老乡关系。 其实,我问她认不认识马晓春并不只因为他们是老乡,而是我发觉她长得有点儿像马晓春,而且感到她与马晓春明显有个共同之处——脑瓜儿都很灵光。不同的只是马晓春的灵光是内向的(因此她说他“傻”),王娴的聪明是外向的,再有就是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所干的事不同。所以我在心里不由自主地给王娴起了个绰号——女子马  相似文献   

6.
回报     
《围棋天地》2005,(14):9-9
在马晓春被聘为国家围棋队教练组组长的仪式上,王汝南院长一番话语特别动人,他说,每位棋手都应该想着去为围棋事业做些什么,如果每个人都很自私,都只想着自己去挣钱的话,那这就是围棋事业衰败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高中时,她坐在他的前排。 他经常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诗文,这使他有了才子之誉,也因此赢得了许多的黑眼球。 她很喜欢他,可是她太平凡了,只能把这份喜欢放在心里。 高二的某天,他收到了她的《围棋吃子技巧》、《围棋形势判  相似文献   

8.
凤落梧桐     
1月29日晚,上海世博宾馆,李昌镐加盟浙江新湖围棋俱乐部签约仪式在此举行。一向表情木讷的“石佛”,露出了极其罕见的灿烂笑容。而中国围棋协会秘书长华以刚更是笑得眯缝了眼,他连说了三个“感谢”:“感谢浙江新湖队划时代的创意,感谢韩国棋院玉成此事,感谢李昌镐的决断精神!” 首先把“绣球”抛向李昌镐的是马晓春。2001年4月10日,浙江新湖队依靠俞斌、马晓春的强大实力,在全国围棋乙级团体赛上“冲甲”成功,旋即把目光投向下赛季的甲级联赛,马晓春瞄上了他的对手兼好友李昌镐。 韩国棋院竞赛部次长河勋熙成了马晓春与李昌镐的  相似文献   

9.
第三十七计     
聂卫平 《围棋天地》2005,(23):25-33
不久前,偶见一本纸张考究,装潢精美的韩版《三十六计与围棋》,马晓春九段的这部出版于1990年的著述,尽管选材战例多是个人赛、团体赛甚至训练棋,在今天拥有自负的韩国流、众多项尖棋士以及无数经典名局的韩国棋界仍能引起青睐和重视,是马晓春羽扇纶巾背后遮不住的重剑杀气……  相似文献   

10.
马氏新论     
谢锐 《围棋天地》2005,(18):31-34
马晓春很喜欢“随意”这两个字,他在扇子上的签名,除了他的名字,就是“随意”这两个字最多了。  相似文献   

11.
黑方:马晓春九段出 2又 3/4子白方:李昌镐九段 马晓春终于战胜了李昌镐,这是众多棋迷所盼望的。这是两人在千年岁末的最后一次交手,希望能成为一个辞旧迎新的良好的开端。本来,这只是“春兰杯”的第二轮,其重要性是不能和番棋决胜相提并论的,只是马晓春遇李昌镐输得太多了,这就使这局赢棋变得很重要。时常有棋迷这样问我:“马晓春为什么老输给李昌镐,两人的棋力到底如何?”我只有照直说:“两人旗鼓相当,各有所长!论功夫,李昌镐深些,论艺术性,还是马晓春高些。”棋迷们会瞪着眼望我,似乎将信将疑。不错,普天下以成败…  相似文献   

12.
丁之丹 《围棋天地》2011,(7):104-104
我的书架上数围棋书最多,少说有五百本。不过有一套书是不上书架而放在书柜里的,那就是日本出版的1961年全十二期《棋道》。之所以不轻易示人,一是书已老旧,担心散架,再则它作为自己围棋生涯中的第一套读本,格外珍惜。  相似文献   

13.
计盼为 《围棋天地》2010,(18):112-114
定式大全 我一直觉得《定式大全》在围棋书中是最底层的。围棋奥秘无穷,干变万化,而定式格式死板,只合适于初学者。只是没想到,我这个堂堂业5,六个月没碰围棋就把很多定式忘得干干净净,只得拿出《定式大全》。我发现一样糟糕的东西,也是厚厚的围棋书普遍存在的毛病:除了参考图和解说之外,少了对于一个局部,一个变化的总结。(似乎厚书总是不够细致?)  相似文献   

14.
中日围棋名人之战,中国棋圣聂卫平与杨晖七段做了挂牌讲解。他们的讲解,自是高人高语,探幽发微,能帮助围棋爱好者分享纹枰手谈的乐趣。但是,听了聂棋圣谈棋,我忽发奇想,觉得棋道与文心之间不乏相通之灵犀。无怪乎琴棋书画历来是文人的四友;而围棋高手的著述,往往深得为文之妙,听之令人如坐春风。中国新名人马晓春,被誉为“神算子”、“天才”棋手。行家们评论说,马晓春的风格是才气横溢,轻灵飘逸。据此,聂棋圣进行了辩证地分析:马晓春下棋,不仅靠才气,还靠功力;他有轻灵飘逸的时候,也有重力攻击的手段;只承认他飘逸,表面上是褒,实际上是贬。这段话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对陶渊明的评价。晋朝诗人陶渊明。因为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而被看作“隐逸诗人之宗”,诗风被认为静穆平和。鲁迅独具慧眼,指出陶  相似文献   

15.
黑方马晓春白方杨士海第二届乐百氏杯争夺挑战权的比赛──马晓春九段与杨士海八段之间一局定胜负的角逐于12月17日在中国棋院拉开了帷幕。乐百氏杯的预赛采用双败淘汰制。马晓春九段在战胜了杨士海八段后取得了胜者组冠军,而杨士海八段在输给马晓春后,又在败者组战胜了罗洗河七段取得了败者组的冠军,现在杨八段再次面对强大的马晓春九段。提起杨士海也许一些棋迷并不十分了解,杨八段早在第五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时便因作为先锋战胜了风头正盛的依田纪基而一举扬名,被称为中国队的一个奇兵,那时候他才有三段,但可惜的是从那以后,杨…  相似文献   

16.
十几年来聂卫平“外王内圣”,一直端坐中国围棋界金字塔的顶尖,缺的只是一顶世界冠军的帽子。而加冕者却是马晓春。 聂马争夺第一项世界级头衔,被视为中国棋界的盟主之战。有人在打赌,甚至有奖竞猜也被策划出台。随着“老聂老矣”的感叹越来越重,人们一直在寻找继位人的心情也越来越切,马晓春自然首当其冲。上海《新民晚报》发起的“聂马七番棋战”,就出于这种心情。第七盘棋决赛当天,新闻界趋之若鹜;非但如此,就连韩国棋院和中国台北应昌期围棋基金会也遥遥致电,索要对局棋谱;而在上海蓝天宾馆的讲棋现场,门票高达160元一张,创下围棋票房纪录。仿佛一场皇太子登基的彩排仪式,但那次聂卫平守住了王座。  相似文献   

17.
小小建议     
《围棋天地》2013,(6):21-21
尊敬的《围棋天地》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一个高中生,从小就喜欢下棋,现在已经5段了,我们家一直喜欢看《围棋天地》。这一期3、4期合刊与以前迥然不同,用了两百多页来精讲八盘名局,想必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我很喜欢这样。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在芮乃伟对战李赫的那盘棋中,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来,日本棋手行棋正统、规矩,“本格派”在日本棋界颇占比例,也颇有地位,像大竹英雄、小林觉这样典型的日本围棋集大成者就不提了,即使棋风稍具野性的赵治勋、加藤正夫多年来也渐渐地被日本围棋的暖风吹得浑浑然,渐渐地收敛起野性,也和大多数日本棋手一样开始中规中矩起来,这个看看他们和注重实践的马晓春、李昌镐交起手来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就知道了。但毕竟还是有“叛逆者”始终高扬着充满野性的头颅昂首阔步于日本棋坛,他是那样地喜欢硝烟弥漫的战局,他是那样地喜欢惯于用铁与血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二十多年几乎不曾改变过…  相似文献   

19.
中日围棋擂台赛已历四届,聂卫平创造出“九连胜”的奇迹,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于“棋圣”称号;马晓春,刘晓光等国手,一时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经过20多年的奋斗,中国围棋在最高水平上与日本相差无几。此时,我们不要忘记一个人。他与我们同种同根,一样的中华民族子孙,他曾在70年代威震日本棋坛,享有“运动战之王”称号,至今仍活跃在各大棋赛场上,也是日本超一流棋手。他就是旅日台湾籍九段棋手林海峰。一、围棋神童初长成林海峰出身于一个棋迷的家庭。父亲和大哥都非常喜欢下围棋,而且在当地颇有些名气,尤其是大哥海涛,常因找不到对手而苦恼。一天,他忽萌  相似文献   

20.
马晓春和聂卫平相似,浑身漫布个性色彩的斑点,所以很容易被夸张。 马晓春通常是一团空气,飘飘忽忽叫人捉摸不到。他走路既轻又快,有人说象风吹柳叶。他说话既慢又玄,遣词造句非常讲究也非常闪烁,采访他非常耗神,即使得了世界冠军,我发现能搭上几句话的记者,也非常的少。 他回答问题让你觉得你的问题是自讨没趣似的。他的行踪也有几分诡秘,棋手们在训练室摆棋,他站在远远的地方瞟来几眼;当你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