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人类出现之前是否有美存在?美决定于美感还是美感决定于美?这是美学史上一直在争论的问题.休谟认为审美趣味没有客观标准.克罗齐认为美即直觉,这就是说美决定于美感,美是主观的.这是美学上的主观论.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黑格尔认为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这就是说美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精神.这种精神决定着美的存在,实在的东西不过是这种精神的影子或外化.这可以说是美学上的一种客观论.但是这种客观论却仍然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它用神来解释世界的本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是公元前五至四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美学家 ,他是第一个将灵感理论化、系统化的人。因而 ,他有关灵感的观点在美学史上影响最大。同时 ,“理念论”又是他文艺思想的核心 ,他的“灵感说”也是建立在其之上的。自古以来 ,文论家们对柏拉图的“灵感说”众说纷纭。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柏拉图的“灵感说”是纯非理性 (感性 )的。本文通过对其的分析 ,认为柏拉图的“灵感说”实质上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因为从诗神的角度来说 ,在柏拉图看来诗神应是属于理念世界的 ,诗神代表着理性 ,从诗人的角度来说 ,诗人属于感性的现实世界 ,诗人是感性的。诗神凭附与诗人的迷狂实际上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灵感说则是这种统一的表现 ,是柏拉图企图把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联结起来的表现。因此 ,从柏拉图的整个理论体系来看 ,柏拉图的灵感说并非是纯粹强调理性和感性的哪一方面 ,而是两者的矛盾统一体。它既具有理性因素又具有感性因素 ,而且两者是相互矛盾 ,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哲学巨擘柏拉图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探索了美的本质的美学家。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他不仅在西方被公认为唯心主义美学的开山祖,在我国也一直被认为是古代唯心主义美学的代表,把他的美学思想称为典型的唯心论。对于这种传统的理论观点,我觉得有重新探讨和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一.谁之罪 美学的历史是一个充满真理与谬误的历史。美学最初是哲学的一个部门。“美”的本质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美”的本质的探求中有两种主要的美学观点,即唯心主义美学观和唯物主义美学观。在西方美学史上,唯心主义美学观的主要代表有柏拉图、康德、克罗齐等,他们在哲学根本问题上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从精神世界出发去探求“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最终归结为精神的产物。柏拉图就认为“美”的本质是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是在他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得出的。该命题深刻地揭示了美的内涵和外延、美的实践性和自由本质。理解这一命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黑格尔美学体系,进一步深化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谈到柏拉图,人们自然会以“古希腊唯心主义美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冠其名首,而没有人说他是文章学家。而谈到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人们也自然会滔滔不绝地谈到他“美是理念说”、“艺术摹仿理念说”等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闭口不谈其中的文章学思想。本文试就柏拉图《斐德若篇》的文章学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讨。那么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究竟提出了哪些文章学思想呢?  相似文献   

7.
对美的心情     
美的本质是真,真是世界的隐秘。因此,我们应对美心怀崇敬。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对美的破译就是对世界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和世界的关系,本质上是审美关系。晚年的海德格尔特别欣赏荷尔德林的诗句:“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柏拉图说“美是理念”,黑格尔给美的定义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庄子有“天下有大美而不言”的命题……,对美的具体表述林林总总,但中外哲  相似文献   

8.
以"美是什么"的提问为缘由将柏拉图看成是使西方美学走上形而上理性思辩之路的始作俑者,是值得商榷的.它忽视了柏氏关于"美是难的"之感叹和无奈.柏拉图美学在理性与感性两个维度上发展而成.后世往往只关注到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其实,他的美学思想中处处闪烁着感性的光辉,只是这光辉被理性的大网遮蔽了.造成遮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柏拉图美学处于其哲学体系之下,不能不为哲学理性所包裹;二是其思想的混沌性导致后人的理性解读,又给它罩上了一件不合体的理性外套.在这遮蔽下,传统美学研究总是在纯思辨的框架内建构理论体系,忽略了美学之为美学的价值与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中外美学史上,对于美来自哪里这个问题,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曾有这样的话:“美恶皆在其心”.与此差不多同时,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也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来源于美的理念,有了美的理念,一切事物才成为美.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则更为明显地宣称:“美本身应该理解为理念,而且应该理解为一种确定形式的理念,即理想.”此外,西方近代美学中还有里蒲士认为美是感情的外化,  相似文献   

10.
美学上的斯芬克司之谜美是什么、即美的本质问题被称为斯芬克司之谜。自古以来的大哲学家和思想家在探讨世界奥秘的时候总要涉足于这个问题,但都感到困惑。孔子从音乐美探讨美的本质:“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子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他将美当作善,用韶乐作例子可以说得通,可是对武乐就说不通,武乐很美,但不善。柏拉图写了一本美学专著《大希庇阿斯》,遵循老师苏格拉底的看法说美是善,在论辩中却说不过去,“美不就是善,善也不就是美。”他提出美是理念,  相似文献   

11.
李元 《考试周刊》2012,(71):28-29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阐述,分析柏拉图在其理念论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对文学艺术的观点。柏拉图认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存在的感性世界,一个是在感性世界的上边还有一个形而上的理性世界。我们通过感觉观察到的客体只是概念的复制品。而人的概念只是理念的摹本。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诗人只能模仿事物的他所感觉到的事物的表象,因此只能产生摹本的摹本。诗作"同真理隔着三层"。应限制、规范文艺作品的创作,使其颂扬真善美。  相似文献   

12.
古罗马美学思想发展到第三阶段时,可以说是美学在古罗马美学中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的美学思想更是深深的影响着后人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深入的探究。普洛丁的美学思想虽然具有神学性,即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神性,但他是继贺拉斯在美在适宜,和朗古弩斯的崇高可以说是灵魂伟大的反映的总体性的美的概括之后,将美分为此岸的美和彼岸的美的第一人。而此岸的美的理性之美,即事业,行为,学问,品德的理想美,发展为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美学,布凡洛理性的真唯美的前提,和狄德罗的见到的美。最后普洛丁的彼岸世界,即神明的美,最高理性的美。虽然普洛丁把尘世的一切美,全部导入来自神明理性本质所产生的理念形式,把美学走向了神圣性,但不能否认它的功绩,即把美分为感性之美和理性之美,这对我们的美学理论研究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柏拉图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始终盘踞在柏拉图的思想里,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念由上而下地规定美的本质,那么灵感则是从下而上地实现了人追求达到美的本质的目的,使人见到了芙的本身,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也就是说,灵感沟通了理性与非理性,重建了人与本体世界的价值联系,最终指向了理性.  相似文献   

14.
“理念”是客观唯心主义美学的重要范畴,尽管每位客观唯心主义美学家的理论体系各有所异,所持“理念”的内涵不尽相同,但他们还是有着一致的前提:都把“理念”视作一种超验的客观精神实体和共相范形。先于、高于客观事物而存在;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有了美理念。本从历史上的客观唯心主义美学学派中选取了苏格拉底、柏拉图、普洛丁和黑洛尔四位有代表性的美学家,以柏拉图为基点,试图通过对他们相关学说的比较分析,演示审美理念的发展轨迹,揭示其不同阶段的面貌特征及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理式"、黑格尔的"理念"和弗洛伊德的"性",似乎不相接,但其内在联系却是西方的理性传统.弗洛伊德利用科学的方法用"性欲"来解释美学中的感性问题,得出了感性的合理性,虽然违反了自己理性理想的初衷,但"性"在对美亵渎的同时,也道出了美学感性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16.
从美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思想观念对美学规律和美学原则的影响,提出了美学应该在遵循思想决定行为法则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审美过程;思想性体现美学意义上的理性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认为社会主体的美的升华与思想性的现实体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理念”是客观唯心主义美学的重要范畴,尽管每位客观唯心主义美学家的理论体系各有所异,所持“理念”的内涵不尽相同,但他们还是有着一致的前提:都把“理念”视作一种超验的客观精神实体和共相范形,先于、高于客观事物而存在;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有了美理念。本文从历史上的客观唯心主义美学学派中选取了苏格拉底、柏拉图、普洛丁和黑格尔四位有代表性的美学家,以柏拉图为基点,试图通过对他们相关学说的比较分析,演示审美理念的发展轨迹,揭示其不同阶段的面貌特征及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美学各学派提出的“美在形式”,“美在理念”,“美在关系”,“美在生活”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等学说出发,试图对数学美的本质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赞颂备至。那么,什么是三权分立?它的思想渊源、阶级根源与实质是什么?它的弊端又有哪些?本文试图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度作一些剖析,来说明这些问题。分权说首先发轫于古希腊奴隶制国家时期,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将人性分为理性、意志、情欲三个部分,并认为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在他所构思的“理想国”中,他以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是西方系统研究政治学和美学的第一人,他大量作品涉及政治和美的问题,其中集大成之作《理想国》也不例外。文章从柏氏的《理想国》出发,分析柏氏政治学和美学在理念层面和现实层面的统一性。柏氏的正义理念和美的理念统一于善理念之下,是善理念的具体表现,体现出其理念中的政治美学;政治实践和艺术与美的相互渗透,他的政治学中蕴含美的意蕴,同时艺术也为城邦政治服务,则体现其现实中的政治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