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民族精神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是时代文明的结晶,培育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在当代显得更为迫切。中华民族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立足于社会实践,传承历史文明、不断开拓创新,广泛而大量地吸收、融合外来其他民族优秀的精神内涵,促进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升华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富强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红岩精神根植于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一个典型时期的集中体现。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团结统一、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坚贞不屈的崇高品格等等优秀的民族品格。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依然应该在与时俱进精神指导下,在理论和实践上,努力弘扬红岩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同一切人类文明一样 ,民族精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改造客观和主客世界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是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智慧的积累与凝聚。任何时候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特别是离不开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最伟大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并贯穿于这一伟大实践的全过程。(一 )深入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不断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离不开对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维护一个民族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中华民族精神的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必须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5000多年发展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高度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也是新时期新实践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时代性,是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新时期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学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必定会激发全体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历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它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崇高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伟大事业是崇高精神的结晶。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民族精神进行归类、小结,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等学校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的地位和优势,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民族精神的培育应该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各方面的全过程,真正抓出成绩,抓出实效;高等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04,(8S):50-5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弘扬民族精神与培养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具有一致性。与时俱进地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得以复兴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为拯救中华民族危亡而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使之逐渐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最先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它是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并且经过思想建设将毛泽东思想内化为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者和优秀代表者。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升华和培育了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新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党员干部要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典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继承者,而且还要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典范,推动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是一种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长征精神具有民族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只有以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长征精神武装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军队,才能使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是由多民族、多区域文化汇聚而成的一体多元的大文化。黄河流域的周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是构成华夏文化的两大源头。楚文化曾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其精神内核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湘楚文化是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曾经深刻影响2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要培育和构建新时代民族精神.就必须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倡符合民情、富有特色的人文精神.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精神成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网络技术革新带来的严峻挑战。大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高校应该优化教育方法,采取实践教育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教育法等多种教育方法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从古至今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条极其鲜明而清晰的主线.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和发展着这个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我们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弘扬和培育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一代又一代地滋润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拼搏创新的生命活力。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包容吸收了中国境内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吸收了来自外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回顾历史,在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和主体的传统文化之中,儒、释、道三家通过相互比较、吸收和融通,曾不断地充实和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推动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对现代民族精神建设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改造世界、适应环境、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上的各派思想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